文 魏 崝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里,電子競技是屬于年輕人的項目。無論是花哨的動態畫面,還是執行指令的操作和反應,電競運動似乎都對老年人沒那么友好。
《2021 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里的一組數字十分有趣。2021 年,45 歲以上的電競用戶占到總體比例的12.8%,而2019 年,這個比例僅僅是4%。大齡電競用戶的數量,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
在中國臺灣,一項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名為“不老電競”圓夢計劃的活動正在幫助這個數字上漲。
這項活動面向年滿60 歲的長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電競培訓課后,去年11 月末,28 位長者在臺中弘光科技大學電競館進行了《英雄聯盟》對戰賽。參賽的長者平均年齡達到了65 歲,最高齡的參賽選手則有74 歲。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企劃徐昊平透露,因為在公園、網咖里有時會看到老人在玩游戲,所以萌生了組織老年人打電競的想法。在將計劃推行下去的過程中,徐昊平越發希望,在鼓勵長輩們學習新事物的同時,也能促進跨世代的交流。

“若你愿意相信老人家,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一定會超出你的想象。”
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大部分老人們不光難以適應游戲的操作,甚至不太明白設備怎么使用。聽課的時候,老人們會認真地記筆記,把出裝方式、英雄技能、操作按鍵和快捷鍵等等的容寫在紙上。第一堂課的時候,老人們甚至不理解自己寫下的是什么意思,而到了后期,老人們圍繞培訓的聊天一度讓徐昊平覺得他回到了大學宿舍。
除了反復地學習、討論和練習之外,電競也確實逐漸連接起了老人與子孫們。
有老人課后回到家和隊友相約上線,激烈的團戰會吸引到自己的小孫子??粗先瞬僮?,孫子會在后面幫忙指揮,敵人出現會提醒她快逃。
有老人也會在相對更困難的練習中萌生退意,而她的女兒就把按鍵字母、鼠標按鈕方向寫在標簽紙上,貼到設備的對應位置,用這種方法鼓勵老人。除了“QWER”,還有更多的技能“DF”,甚至連買裝備的“P”和回城的“B”也沒有落下。
“其實,很多老人家也和年輕人一樣愛玩游戲,只是他們不太會使用社交媒體,才會造成一種錯覺,仿佛電競只是屬于年輕人的世界。”徐昊平如是說。
這并不是有記載的第一個老人電競活動。
這之前,日本秋田縣有一支由老年人組成的電子競技戰隊,名叫“MATAGI SNPERS”。

隊伍是由八位從66 歲到73 歲的老人組成,主攻的項目是《堡壘之夜》。他們在成立之后,陸續獲得了不少贊助商的支持,不僅會報名參加比賽,還會在平臺進行直播,與真正的職業選手們并無兩樣。
中國大陸地區也有一支老年電競戰隊,在一次《和平精英》四排節活動首次亮相。
他們之中年齡最長的已經有69 歲,他們的ID“開車老吃雞譚喬”、“潮叔帶你飛”、“哥譚市小當家”、“楊大毅”顯得年輕又頑皮。最后成功的吃雞,或許不一定是實力強悍的佐證,卻一定是心態年輕的證明。
接觸新事物、實現夢想、接軌年輕人之外,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參與電子競技項目可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癥。
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日本一些地區正在協同醫療機構和老年人保障組織,大力推廣老年人開展電競活動。在熊本縣美里町文化館,來自町內兩個地區的老年人,以地區對抗賽的形式切磋他們的游戲技藝,這項活動共邀請了16 位年齡在60 歲到90 歲之間的老年人參加。
此外,美里町為老年人設立了多處電競專用場所,舉辦了各種電競相關的知識講座,在預防病癥的同時,也讓老人們從中尋找到一些新的人生價值。
在一些實際的改變以外,老人們征服電競的故事,或許也可以帶來一些額外的啟示。在諸如移動支付等基于信息技術、智能設備的科技手段改變年輕人生活的時候,有一種論調使不善于操作這些的老年人,正在被這樣的社會所遺忘甚至拋棄。
而就在這些長者們寫下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的“筆記”的時候,或許這種現狀有機會被打破。
如果60 歲的“鈞玲天下”可以在一場《英雄聯盟》對局中完成30 次擊殺,那么現實世界里的李福鈞也可以從容地解鎖手機,朝著閃光的信號接收區,展示自己的支付二維碼。
電競正在向我們證明,老人與科技創新之間,或許并不存在絕對無法逾越的鴻溝,更多的積極性、更多的耐心和愛可以把兩者彌合。
亞運在即,我們總說要尋找電競逐漸走向公眾的意義。
除了為自身正名,追求操作的極限之外,為更多的弱勢群體帶去歡樂與希冀,那些帶有溫度的故事或許是電競可選的另一種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