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 崝
6月14日,《和平精英》職業聯賽聯合專業健身平臺“樂刻”上線了一款針對電競觀眾群體定制的綜合訓練課程。
課程在一般健身操的基礎上,增加了針對手腕部、髖部等靈活性訓練,同時結合《和平精英》游戲中的經典動作,與PEL 聯盟的明星職業選手一同進行推廣。

《和平精英》的職業選手們借由聯盟發起、倡導的健康運動,開始進行每日健身“打卡”,為這次活動開了個好頭。
“不健康”一直是公眾詬病電競運動屬性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當然知道電競有智力運動的屬性,一般大肌群運動需要的訓練可能并不一定適合,但隨著棋類等智力運動的發展,聶衛平比賽時吸氧的情況,在當下的智力運動中也成為過去時,通過訓練保持良好的體能是所有運動的基本規律,電競也是如此。
只是在此之前,很多電競俱樂部和教練,以透支選手潛力的方式進行訓練,選手自身也少有健康體能訓練的職業模板,導致不止是電競選手的體型體態看上去不夠健康,更是受到體能限制,錯失多次重要比賽的長盤決戰。
鍛煉身體無疑是體育的初衷之一,雖然大部分的傳統體育項目后來都發展出了職業體育賽事,強調了對抗和競爭性,運動員們也會因此加倍訓練和比賽,從而導致職業運動員們的身體會因此出現傷病。
所以要適度訓練,大部分傳統體育的競技項目仍然是有助于大眾的身體健康。
可能舉重運動員會因為訓練、比賽等等出現一些職業傷病,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普通人在健身房舉杠鈴訓練,去增強自身的體質。
而這一點,放在“電競”里面好像說不太通。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電競”就是普通人坐在電腦前面或者舉著手機玩上個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這對于人們的身體素質起不到什么實質性幫助的作用,反而還可能會損傷健康。
在眾多公共信息中,電競戰隊的大致訓練時間表一般是從上午11 點開始集合,午飯過后開始具體訓練,每天至少有兩場訓練賽,大概持續到晚上8 點左右結束,這是一個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狀態。訓練結束后選手們還會有各自不同的任務,比如說直播或其他工作,一般會從晚上9 點持續到12 點鐘左右。
這些不科學的訓練方式直接導致關節磨損、糖尿病、腱鞘炎等傷病,而這些主要都是發生在40 歲以上中年人群之中的癥狀,卻頻繁地出現在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0 歲左右的電競選手身上。所以公眾對于電競“不健康”的偏見并不是憑空而來。
此次《和平精英》職業聯盟發起健身活動,由職業選手帶頭完成每日“打卡”任務,直面電競選手們的身體還不夠健康的問題。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的官方微博,率先發布了幾個根據游戲元素而改編的健身動作,這些動作都是針對電競選手及普通人因長時間低頭帶來的肩部肌肉緊張、久坐帶來的腰背勞損、手腕酸痛和腕關節損傷、身體協調等方面而設計的。
在課程發布的第二天,先后有明星藝人、聯盟官方解說等,跟隨著課程所教授的“動了起來”并在自己的微博發布健身“打卡”視頻,參與到這次倡導活動中。

在各個戰隊的“打卡日志”下面粉絲們也紛紛評論道……

此前在電競的話題中關于健康和體能的討論并不在少數,但作為觀眾榜樣的運動員們切實做出改變的情況卻并不普遍。
健身不是短時間內就會有什么效果,如果這次PEL的活動,能夠讓電競選手們以身作則,直面大眾對“電競”的負面印象,倡導所有人都一起“動”起來,表達一個積極的態度,那就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那么接下來,還要看選手們后續“打卡日志”的更新,以及真實的健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