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左子揚

2022 年KPL 春季賽最佳陣容
5 月13 日,KPL 聯盟公布了春季賽的最佳陣容。衛冕成功的武漢eStarPro 五人組,不出意料包攬了最佳一陣。而最佳二陣則由春季賽亞軍重慶狼隊的四人以及佛山GK 輔助阿改共同組成。
最佳陣容評選的評委由KPL 18 家俱樂部主教練或賽訓總監、12 家媒體、6 位解說或評論員以及9 位官方制作團隊人員組成,共計45 票。一周前,受聯盟邀請,我代表雜志參與了最佳陣容的投票評選。最終的結果出爐,我的選擇與最終結果存在些許出入。借由這篇專欄,我想聊聊自己關于最佳陣容評選的一些想法。并非質疑,只是討論。
單看最佳一陣五位選手的得票數會發現,拿到全部45張一陣選票的清融和子陽得到了所有評委的一致肯定,而得到43票的花海和39票的坦然成功入選同樣也是眾望所歸。
第一個出入來自射手位,超過半數的25 張選票讓易崢最終獲評春季賽最佳射手,我則將一陣射手的選票投給了重慶狼隊的妖刀。
我的理由很簡單。一個月前,妖刀先后戰勝了隊友今嶼、武漢eStarPro 的花海以及清融,榮膺春季賽常規賽MVP 的稱號。上一位獲此殊榮的射手位選手,還要追溯到兩年前春季賽成都AG 超玩會的一諾。

2022 年KPL 春季賽最佳陣容
2019 年下半年,游戲版本的改動催生了野核的打法。在那之后,職業比賽更多開始主打上半區的節奏。正是這個調整,使得過去連續三個賽季中,常規賽MVP 均被上半區的打野或對抗路選手瓜分。因此,無論是2020 年的一諾還是如今的妖刀,射手位選手能夠在15 場常規賽比賽中,持續保持頂級水準,從常規賽MVP 評選中脫穎而出都實屬不易。

我們不妨再看看妖刀在本屆常規賽中的數據。高達5.27 的KDA、29743 的每次死亡承傷、731 的分均經濟和25.2%的經濟占比,位列S 組同位置選手第一。更突出的個人能力體現在他的擊殺數據上,11 次單殺、4 次對位單殺冠絕全聯盟,這樣的表現也幫助狼隊在前兩輪常規賽中以全勝戰績穩居S 組榜首。
盡管狼隊在最終決賽的對決中敗北,但在我看來卻是瑕不掩瑜,妖刀在賽季如此突出的個人表現絕不應被忽略。
另一個出入在最佳二陣的中單位置上,我將選票投給了西安WE 的千世。去年秋季賽第三輪,西安WE 未嘗一勝,排名A 組墊底無緣季后賽。進入新賽季后,隊伍進行了大換血,引入了中單千世、打野玄影、射手佩恩以及上賽季代表東莞wZ 征戰次級聯賽的對抗路An。新賽季開始前,社區里并沒有太多看好西安WE 的聲音,畢竟除了千世之外,其余選手過往成績并沒有太多的亮點。
但開賽后,隊伍的表現卻讓人刮目相看。首輪以A 組頭名升入S 組的他們,通過逐步磨合穩住了自己在S 組的位置,最終成功進入到季后賽中。盡管在季后賽敗者組第三輪,他們最終輸掉了與XYG 的巔峰對決,遺憾止步六強,但這個成績依然創下了隊伍進入KPL 聯盟后的最好成績。

千世則在常規賽中獲評12 次單場MVP,是聯盟所有中單位選手中最多的,他也成為了西安WE 陣中唯一進入最佳陣容候選的選手。誠然,西安WE 能夠創造隊史最佳戰績,隊伍中的每個人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千世的價值在于,他將隊伍帶到了一個比預期更高的位置,并且穩定地保持在了那里。

2021 年KPL 秋季賽最佳陣容
過往傳統體育領域的經驗告訴我們,最能體現一個選手價值的時刻,或許不一定是捧起冠軍獎杯的時刻,反而是帶領一支不為人所看好的隊伍取得超出預期的成績的時刻。這就是我選擇千世的最重要的原因。
講了我的選擇和理由之后,我更想聊聊的是最佳陣容評選背后的評價體系。
縱觀過去兩個賽季的最佳陣容評選我們不難發現,衛冕成功的武漢eStarPro 已經連續兩次包攬最佳一陣。而兩個賽季的最佳二陣也驚人的相似,都是由亞軍戰隊的四人加上佛山GK 輔助阿改。
連續兩年最佳陣容的評選結果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最佳陣容究竟是賽季成績的附屬品,還是各位置選手最具統治力的證明?
我的同事在相關話題的專欄中,曾提到庫里入選2020-21 賽季NBA 常規賽最佳陣容的例子。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延續電競的邏輯,庫里很可能不會出現在這份名單里。但在成熟的評選體系里,即便隊伍沒能走得更遠,在隊伍最困難的時候,庫里的表現還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冠亞軍證明了五位隊員組成了一支強大的隊伍,而在最佳陣容的評選中,最終的成績應該只是一方面的佐證。
在當前S、A、B 的分組賽制下,位于A 組和B 組的選手沒有機會和整體實力更強的隊伍交手,即便面對組內對手打出持續的高光表現,也會被認為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以14 次單場MVP 并列常規賽MVP 排行榜榜首的成都AG 超玩會.初晨和濟南RW 俠.小夜,就是最直觀的證明。在常規賽中,兩人上演過多次臨危救主的名場面,可謂挽大廈之將傾,但受限于隊伍取得的成績,兩人都無緣最終提名。制定分級賽制的本意是減少比賽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但現在看來,這個賽制也給選手的評價體系“分了級”。
誠然,無論是對于聯盟、媒體、解說還是觀眾,評選最佳陣容本就是見仁見智的事。而我也相信,隨著評價的維度愈發豐富,評價的體系更加完善,當人們再討論到類似最佳陣容這樣的評選時,討論的或許不僅限于誰更有資格上榜,更多的是選手們在賽場上留下了哪些足以被銘記多年的經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