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北大教授陳春花的新年寄語“韌性成長”一下觸動我的心靈。人的一生,無論怎樣姹紫嫣紅、繁花盛景,難免會經歷坎坷、起伏,只是高低各不同。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唯有積極應對,咬著牙堅持,讓心靈練出強壯的肌肉。
杭州靈隱寺有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樸素直白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但這只不過是美好祝福,世界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們一廂情愿的期許。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領悟不透的真理,不能滿足的心愿,各種各樣的煩心事,無法逃避的殘酷和缺憾。如楊絳所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傊惠呑硬蝗菀祝f不要跟別人過不去,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妨順其自然,樂觀生活,善待自己。
這種順應,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人生的崢嶸也好,殘酷也罷,就像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間萬物的改變一樣,不可阻擋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妨有選擇地放棄,不與生活較勁,不與變化擰巴,永葆一份追求自我的勇氣。
大家所熟知的歷史名人蘇東坡,自烏臺詩案后,歷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幾經貶謫,顛沛流離,面對數不清的不如意與挫折,他依然“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到中年,被貶密州,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認為人生就此結束,可他卻能“老夫聊發少年狂”,即使是“鬢微霜,又何妨”,依然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晚年即便是在蠻荒之地儋州,孤獨的他也依然笑對人生,苦中尋樂,“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始終不曾放棄對國家、百姓的責任感,在儋州辦學堂,介學風,成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流傳下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東坡話……以他特有的方式改造并創造生活,不讓生活充滿陰影,正是這種處變不驚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懷,歷經磨難癡心不改的堅韌執著,讓蘇東坡活出自我,活得精彩。
韌性是一種抵御危機的能力,有了韌性,我們才能靜下心來排除干擾,盡可能真切地了解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以決定自己的應對步伐;有了韌性,我們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諦,盡管有的時候妙不可言,有的時候苦不堪言,有的時候又讓人無言,但只要認真、用心地活,鼓起勇氣昂然向前,終能在最深的絕望里,看見最美的風景;有了韌性,我們才能準確地認識自己,得意時不會欣喜若狂,失意時不會過于悲愴;有了韌性,才能讓自己擁有平和的心態,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當面臨非議與詆毀時,告訴自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人生踽踽獨行、孤單寂寞時,在心底默念“試問人間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韌性,是一種堅守,是一種努力,讓我們一起面向未來,韌性成長。
陳靜: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
38135019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