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奴





摘? 要:目的? 探討精細化護理模式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眼科手術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兩組患者均護理至患者出院。對比兩組患者術后24 h、48 h、72 h疼痛情況,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疾病認知度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干預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較術后24 h相比,術后48~72 h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眼科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并發癥總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還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眼科手術;精細化護理模式;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03
眼科手術是較為復雜、精細的操作,術后對患者的體位要求較高,且因為手術對患者的眼部進行包扎,會對患者的視覺產生影響,因此臨床上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護理手段幫助患者恢復。常規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依據患者術后康復變化隨時調整護理方案的能力較差[1-2]。隨著醫療模式的發展與完善,精細化護理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護理工作單元,護理人員在關注患者疾病本身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影響疾病康復的住院環境、心理狀態、操作技術、健康宣教等因素,管理制度的執行與流程控制是精細化護理的突出體現。精細化護理模式是指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態及心理變化,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模式,該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間從整體手術治療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干預。本研究主要探討精細化護理模式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眼科手術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患病類型:青光眼18例,斜視20例,翼狀胬肉13例,眼瞼外傷9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53.26±6.87)歲。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患病類型:青光眼19例,斜視21例,翼狀胬肉12例,眼瞼外傷8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53.65±6.6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等,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眼科學分冊-臨床診療指南》[3]的診斷標準;②年齡20~80歲;③精神狀態正常且可進行有效語言溝通。
排除標準:①存在自身免疫系統或血液系統疾病;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③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基礎的護理干預,對應疾病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干預。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①對每位護士進行關于精細化護理理念的培訓。②通過將疾病的干預流程、對應疾病的專科護理及疾病對應的并發癥進行預防,如何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等方法制作對應的手冊,以提高患者在日常進行自我護理時的專業程度。③護理人員需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對其進行深入了解,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法來減輕患者的焦慮,消除不良情緒。④針對患者的需求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對患者發放健康宣教處方。⑤幫助患者調整較為舒適的體位,并通過播放較為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⑥依據不同的疾病對患者進行對應的飲食指導。
兩組患者均護理至患者出院。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后24 h、48 h、72 h兩組患者疼痛情況,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4],由患者依據自身感受進行評分,無法忍耐的疼痛記為10分,未感到疼痛記為0分,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②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越差。③干預后,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發癥主要包括:結膜下出血、半球后出血、角膜損傷、淚小點損傷。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④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疾病認知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調查問卷,于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進行對比分析,每項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越高。⑤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項目包括護理巡視、人文關懷、入院健康宣教、專科操作技能、基礎護理、服務態度、標本留取、心理護理、出院指導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總分10分,于干預后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滿分為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⑥對兩組患者干預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主要記錄:燙傷、跌倒、墜床、點藥眼別錯誤、液體外滲。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較術后24 h相比,術后48~72 h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 討論
眼部疾病包括眼球自身的疾病及其周圍肌肉疾病,還包括眼淚產生的部位、淚腺、淚道等可能出現病變的情況,青光眼、斜視、翼狀胬肉、眼瞼外傷等為主要常見眼部疾病,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以上疾病,但由于患者進行的為眼部手術,在術中、術后恢復期對患者的視力多少都有一些影響,因此常進行一些干預手段來協助手術治療疾病。常規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病情變化的實時干預處理較差。因此,更為完善有效的護理干預療法亟需研究[6-8]。
精細化護理模式是根據眼部手術患者病情隨時可能變化的情況,從患者癥狀、生理、心理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的一種模式。精細化護理模式還可通過科學的護理方法,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精細的護理,進而可對患者的生理與健康狀況產生積極影響。精細化護理模式以整體護理為指導,循證護理為基礎,通過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從而有效控制和提高其對眼科手術患者的護理質量。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主要導向,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化、全面化、專業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能有效改善眼科手術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72 h,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眼科手術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該結果與潘丹等[9]研究一致。精細化護理模式是一種由經濟管理學中精細化管理概念脫胎而來的,以精細操作為基本特征,關注量化、執行、結果的護理模式,將常規護理優質化、精細化,該護理模式更加注重在眼科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的細節方面護理,通過對患者護理流程進行緊密銜接,從而利于眼科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改進。精細化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明確、審慎、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總結,將其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以價值、科學及可信度相對較高的對應研究作為依據,提出問題、找尋證據并運用依據展開富有針對性、個體化與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其針對性的特點可減少患者護理期間意外事件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不良事件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疾病認知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眼科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還可減少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情況的發生,與馮雪蓮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眼科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還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情況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宇鷹,程彥如,荊仕翔.人文關懷對眼部手術患者術前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6):665-668.
[2]李亞欣,陳文鶯,葉靜逸.人文關懷護理精益化應用模式對眼科局部麻醉手術病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15):1837-1840.
[3]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冊-臨床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56-162.
[4]朱敏,蔡雨廷,戴燕.數字疼痛分級法在腹股溝疝日間手術患者鎮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35(3):269-271.
[5]李姿慧,吳夢蝶,李琪,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慮狀態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 34(4):787-790.
[6]梁燕崧,李利萍,陳婉君,等.優質護理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7):96-98.
[7]劉華英,肖思瑜,尹紅.優質護理服務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0):179-180.
[8]尚巖,孫建全.優質護理服務在白內障日間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2016,30(9):708-710.
[9]潘丹,蔣敏鋒.微創玻璃體手術聯合眼內硅油填充術后精細護理的臨床研究[J].全科護理,2019,17(11):1369-1372.
[10]馮雪蓮,熊小偉,王艷,等.精細化護理模式對眼科手術患者康復及護理質量提升的作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9,34(5):646-649.
139750051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