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張麗




摘? 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升溫毯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的最佳保溫溫度及作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收治的腹腔鏡手術患者120例,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B組及C組,每組40例。A組升溫毯設置為32 ℃,B組升溫毯設置為38 ℃,C組升溫毯設置為43 ℃,比較三組患者在不同升溫毯下不同時間點的體溫監測結果、手術情況、圍術期體溫偏高以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A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至手術結束時的體溫變化較為平穩;B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90 min時,體溫升高至最高點,超過37.5 ℃時停止使用升溫毯,之后體溫開始降低;C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時,體溫升高至最高點,超過37.5 ℃時停止使用升溫毯,之后體溫開始降低。三組患者的術中輸液量、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術中尿量較多、術后蘇醒時間較短:B組與C組相比較,術中尿量較多、術后蘇醒時間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圍術期體溫偏高、心率異常、蘇醒期躁動、血壓降低發生率均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升溫毯的溫度設置在32 ℃時不僅可達到升溫目的,同時也避免心率異常的出現,減少對血壓、尿量等指標帶來的不良影響,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加速麻醉蘇醒,降低圍術期各類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升溫毯;腹腔鏡手術;最佳保溫溫度;圍術期指標;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98-04
當患者進入到手術室后,因室內溫度較低,手術患者的衣服也較為單薄,同時加上麻醉類相關藥物的應用以及暴露皮膚消毒等,均容易導致患者低體溫的發生,不僅對機體正常的凝血功能以及麻醉藥在患者體內代謝造成影響,甚至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功能也造成威脅[1]。盡管腹腔鏡手術在當前的臨床工作中因其微創操作、對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小等優勢,得到了諸多的應用,但有報道指出,因腹腔鏡手術操作的特殊體位,不僅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體溫的降低,對機體循環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增加了麻醉管理期的難度及圍術期操作難度[2]。為進一步避免低體溫情況的出現,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始將升溫毯應用于腹腔鏡手術患者中,但究竟設定何種溫度可達到最佳的保溫作用,仍然值得探討。本研究針對升溫毯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的最佳保溫溫度進行了分析,以此獲得更好的保溫效果,保證患者手術操作及術后恢復,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收治的腹腔鏡手術患者120例,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B組及C組,每組40例。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BMI值、ASA分級、手術室溫度、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關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通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臨床癥狀及體征、影像學檢查后符合《4K腹腔鏡手術技術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3]中腹腔鏡手術操作標準;②術前檢查體溫正常,近期無發熱病史;③體內不存在明顯的感染病灶;④不存在代謝分泌性疾病;⑤術前無低蛋白血癥、血液學指標均正常。
排除標準:①合并術中大出血者;②手術時間在2.2~2.5 h之間;③凝血功能異常以及免疫功能指標異常等。
1.3? 方法
三組患者在進入到手術室前,對手術室溫度進行調整,控制在24~26 ℃之間,同時為患者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小棉被,頸部保暖套等,事先對輸液設備加溫,消毒液等液體放在恒溫箱中保溫備用。三組患者均在實施麻醉誘導氣管插管結束后開始其使用升溫毯,本研究所用升溫毯為美國生產的3M Bair hugger升溫毯,共包括3個檔位,分別是32 ℃、38 ℃、43 ℃。在實施基礎保溫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分組對升溫毯的溫度進行調節,A組升溫毯起始溫度設置為32 ℃,B組升溫毯起始溫度設置為38 ℃,C組升溫毯起始溫度設置為43 ℃,期間對患者的體溫變化進行監測,三組患者若出現身體出汗、局部皮膚過高時需要對升溫毯溫度進行調整。
1.4?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患者在不同升溫毯下不同時間點的體溫監測結果、手術情況以及圍術期體溫偏高以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①體溫監測的時間點包括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手術結束。②手術情況觀察指標包括術中輸液量、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中尿量、術后蘇醒時間等。③常見并發癥類型包括了心率異常(正常心率為60~100次/min)、蘇醒期躁動、寒顫、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F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的體溫監測結果比較
A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至手術結束時的體溫變化較為平穩;B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90 min時,體溫升高至最高點,超過37.5℃時停止使用升溫毯,之后體溫開始降低;C組從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60 min時,體溫升高至最高點,超過37.5℃時停止使用升溫毯,之后體溫開始降低。見表2、圖1。
2.2? 三組患者手術情況指標變化比較
三組患者的術中輸液量、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術中尿量較多、術后蘇醒時間較短,B組與C組相比術中尿量較多、術后蘇醒時間較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三組患者圍術期體溫偏高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圍術期體溫偏高、蘇醒期躁動、血壓降低發生率均較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寒顫、心率異常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圍術期低體溫被認為是臨床工作中一類較為常見的問題,不僅會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增加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例如手術切口感染、延長麻醉后恢復時間、影響疾病康復等,甚至可對高危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預后帶來較大影響[4-5]。有報道指出,在實施腹腔鏡手術操作期間,通常需要利用常溫CO2以建立有效的氣腹,在手術結束后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對腹腔沖洗,一系列的應激操作均可引起患者的體溫呈現出了不斷降低的趨勢,甚至出現低體溫[6-7]。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護腹腔鏡手術患者在術中的體溫至關重要,旨在更好的維持患者的體溫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以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8-10]。
鑒于既往臨床工作中,控制患者體溫的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勢,現已開始將升溫毯應用于腹腔鏡手術工作中,而本研究所使用的升溫毯為美國生產的3M Bair hugger升溫毯,在保持供給均勻溫度前提下彎曲貼合,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外科圍術期保溫方式,共包括3個檔位,分別是32 ℃、38 ℃、43 ℃[12-14]。該升溫毯的作用機制在于通過利用屏蔽對流及輻射等方式將升溫毯的熱量直接傳遞到患者皮膚,同時提供持續性加溫,以保證患者的身體與冷空氣徹底隔開,最終達到穩定升高患者體溫的目的[15-17}。有臨床資料顯示,人體在經過一定高溫之后,體溫不僅升高,也會形成有效汗液,維持體內正常代謝[18-19]。
在本研究中,在為患者實施基礎保溫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分組對升溫毯的溫度進行調節,A組升溫毯設置為32 ℃,B組升溫毯設置為38 ℃,C組升溫毯設置為43 ℃,期間對患者的體溫變化進行監測。結果顯示,A組的體溫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較為平穩,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而B組及C組患者體溫波動較大,圍術期體溫偏高、心率異常、蘇醒期躁動、寒顫、血壓降低發生率也相對較高,綜合效果較差。而A組患者因體溫整體變化較為平穩,心率及血壓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更好的保證肝腎血流灌注量以及藥物的排除及代謝,縮短術后蘇醒康復時間,與既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證實32 ℃的設定能夠更好的維持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的平衡[20]。
綜上所述,升溫毯的溫度設置在32 ℃時不僅可達到升溫目的,同時也避免心率異常的出現,減少對血壓、尿量等指標帶來的不良影響,避免增加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更好的促進麻醉蘇醒,降低圍術期各類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不斷的增加并豐富保溫措施,增加觀察指標,以此獲得更好的保溫效果,保證患者手術操作及后續恢復。
參考文獻
[1]吳春梅,戴靖華,張旭,等.復合保溫措施預防胃癌根治術病人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23):2868-2870.
[2]陳玲,陶坤明,王嘉鋒,等.輸液加溫在胸腔鏡下頸、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7,38(3):238-239.
[3]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等.4K腹腔鏡手術技術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9,39(11):1142-1144.
[4]陳志鵬,金奕.圍手術期患者體溫監測方法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3):2140-2143.
[5]張超,楊瑞.綜合護理干預對手術室患者術中低體溫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0):242-243.
[6]潘晨晨.婦科腔鏡手術CO2氣腹和頭低腳高的特殊體位對患者循環的影響[J].醫學前沿,2016,6(29):184-185.
[7]譚薇,韓園,錢棟臣,等.正反Trendelenburg體位對氣腹相關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28):89-93.
[8]李凌霄.預防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9, 14(21):138-140.
[9]張敏.麻醉誘導后即刻充氣加溫毯保溫對重癥冠心病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3):2347-2348.
[10]熊璨,高興蓮,向御婷,等.成人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J].護理學報,2018,25(2):48-53.
[11]陳紅,張淼,李銳.綜合保溫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復蘇期并發癥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8,39(1):45-47.
[12]劉野,徐銘軍,車向明,等.婦科手術全身麻醉期間低體溫發生率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5):94-96.
[13]周君,劉陽.護理干預預防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21):3260-3261.
[14]朱繼紅.兒童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發生相關因素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77(11):24-27.
[15]陳芳芳,李梅.術中保溫采用穿戴式保暖裝置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體溫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1):99-100.
[16]楊旻斐,王鈺煒,詹玥,等.基于指南的加溫輸液輸血策略對嚴重創傷伴低體溫患者復溫效果的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5):492-498.
[17]王江華,崔雅清.綜合性保溫措施對婦科宮腔鏡患者術中應激及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6):88.
[18]鐘昌艷,易鳳瓊,胡軍,等.電阻加溫墊與充氣加溫毯預防胸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效果比較[J].護理學雜志,2019,34(4):43-45.
[19]郭珺璐,郭珺玲.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的作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4):189-190.
[20]肖英,黃偉,許超,等.綜合保溫模式在腹腔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復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4):152-154.
252850051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