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珍
摘要: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診護理干預情況,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診護理提供有效的參考和指導。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兩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出診、急救時間和入院時間相比對照組明顯較短(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繞行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和急救診斷率均高于對照組,護理效果顯著(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有助于縮短患者出診、急救和入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及提高繞行率,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和急救診斷率。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診護理? 護理滿意度? 繞行率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因嚴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或缺氧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胸悶胸痛、出汗等為主要癥狀。其起病急,病情危急,病死率較高,若不及時治療則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此,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應急措施,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這點很關鍵。院前急救護理可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保障患者健康與安全[2-3]。對此,本研究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探討經個性化護理干預情況,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經心電圖、肌鈣蛋白檢查、確診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納入標準:①初次發病者;②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時間不超過3h者;③患方在同意書上簽名者。排除標準:①語言溝通或聽力障礙者;②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嚴重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受損者。根據按入院編號分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兩組,對照組34例,男23例,女11例;48歲~76歲,平均(62.01±4.76)歲;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8例,側壁7例。觀察組34例,男22例,女12例;48歲~76歲,平均(62.01±4.76)歲;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0例,下壁9例,側壁5例。兩組性別、年齡及心肌梗死部位對比相當(P>0.05),可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護理
接到電話后立即電話通知醫護人員安排出診,到達目的地后,對患者全身及局部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了解病情,給予心電圖檢查、建立靜脈通道,并做相應處理等,同時積極做好接收患者的準備。
1.2.2觀察組個性化護理
觀察組采取上述常規護理后給予個性化護理:
1、快速出診:結合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出診制度,并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護士接到電話對病情有大致了解,馬上通知醫護人員快速出診,出車后由隨車人員和家屬聯系,了解病情并指導家屬采取就地靜臥、保持平臥位、不要緊張等進行應對。
2、個性化急救護理:到達現場后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全面檢查與評估,確定急救問題。監測生命體征,立即行心電圖檢查,通過網絡微信傳輸心電圖及臨床資料到本院胸痛中心微信群,結合心內科醫生的網絡會診結果制定治療措施,如患者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立即口服“一包藥”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或氯吡格雷300mg;同時給予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不要選取右上肢輸液,動作迅速敏捷,減輕患者痛苦。觀察患者有無休克,胸痛或突然發生的心力衰竭征象,注意疼痛部位、性質的發生,并給予安慰并進行處理。一旦發現患者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及時評估并用藥治療。記錄患者用藥等急救措施。
3、個性化心理護理:患者常因劇烈疼痛而產生緊張焦慮和恐懼感,對治療和護理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救治中及時給予安慰并鼓勵患者,告知患者檢查和治療的目的,讓其產生信任感,促使積極配合急救。
4、個性化轉運護理:經緊急有效處理后,迅速將患者轉移至救護車上。轉運前得到患者或家屬允許,告知轉運中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讓患者家屬做好心理準備,疏導患者及其家屬心里;在返回醫院途中進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且和相關科室溝通,由心內科值班醫生決定是否實施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若直接PCI,導管室預先啟動并做好術前準備,同時在救護車預談話,征得其PCI同意,繞行急診科和冠心病監護病房(CCU),直接入導管室。否則入院后即開啟綠色通道,快速將患者送入搶救室或CCU病房。
1.3評價標準
①記錄兩組出診反應時間、急救時間及入院時間。
②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滿意情況和繞行情況,并記錄其發生概率。
③統計兩組急救診斷率、轉運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x±s和n(%)各描述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各行t檢驗和x2。α=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入院、出診及急救時間分析
觀察組入院、出診、急救時間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兩組兩組護理滿意度和繞行率分析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和對照組79.41%相比明顯較高,繞行率23.53%和對照組2.94%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2:
2.3兩組急救診斷率、轉運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分析
觀察組急救診斷率100.00%、轉運成功率100.00%、急救成功率100.00%和對照組20.59%、20.59%、20.59%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3: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狀動脈持續缺血缺氧而引起,該病發病原因較多,其中有飲食不規律、煙酒過量等[4]。患者發病后,短時間內容易引起死亡,積極搶救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減少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很關鍵,要想在短時間內救治患者,需要給予其針對性護理。科學有效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常規院前急救未充分考慮患者各方面因素,人員配合不足,無法結合患者實際作出決策,導致救治效率降低。個性化護理通過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科學化及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院前急救,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與各自的特點而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通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實施院前急救,促使人員間彼此協作,提升了治療效果。因此提升院前急救質量一直是急診科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比對照組具有相對較短入院、出診、急救時間(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繞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比對照組明顯提升了急救診斷率、轉運成功率、急救成功率(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接到患者家屬電話,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安撫家屬情緒,迅速進行現場救治,行個性化的估計。進入緊急搶救現場,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及時為患者注射藥物,并做好記錄,促使后續工作開展[5]。通過心理護理,改善了患者焦慮情緒,使患者精神狀態逐漸好轉,樹立戰勝疾病信心。轉運護理:安排專人轉運,并告知家屬轉運注意事項。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的實施,縮短了患者入院、出診、急救時間,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及繞行率,有助于急救診斷、轉運成功、急救成功。可在臨床當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沈晨晴.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18,5(47):200-201.
[2]邱永芹.個性化護理在急診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診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4):201.
[3]盧妍燕.個性化院前急診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05):105-106.
[4]孫紅娟.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01):81+83.
[5]佟玲.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9):62-63.
215950118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