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地震局 宋蒙蒙 房玉蘭;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 婁冉
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公務用車的相關法律法規,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制定的管理辦法來約束。進入21世紀,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物質的極大豐富不斷考驗著公職人員的辦公效率。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社會關注的尖銳問題也促使政府必須進行自我審視,推進改革,逐步解決公車使用這一突出問題。
在我國公務用車管理過程中,以優化用車制度、提升工作效率等為出發點的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通過政府層面制定相關政策,并根據時代發展進行修訂優化,在公務用車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國的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提出最早的相關文件是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中央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至今已有20多年的時間。2014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對公務用車制度進行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通過社會化方式保障公務活動出行,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及以下工作人員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根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山東省制定了《山東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對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作了分級管理明確規定,對編制、標準、購置經費、采購配置和處置基本實現了五項統一,在保險、加油、維修基本實現了三項定點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縱橫貫通,集中統一管理的公務用車管理工作機制。
事物的產生都會有兩面性,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發展而來的產物,以往的公務用車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較多的機關事業單位導致公車總量、使用成本較高,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一)公務用車使用成本高。公務用車數量和配置標準一直以來是公車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以前,許多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車輛購置存在嚴重超標現象,盲目追求大排量車輛,與實際公務需求明顯不匹配,有標準執行不到位甚至不執行,逐漸滋生了腐敗之風。車輛購置數量也遠超實際工作需求,耗用了大量財政資金,后期的車輛運維也全部由財政買單,導致車輛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二)公務用車使用效率低下。根據相關統計,公務用車單位距離運行消耗為出租車的7.7倍,但運行效率僅為出租車的1/6,導致公務用車使用嚴重浪費。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公務用車規范管理問題,公共資源浪費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三)公車私用現象嚴重。因公務用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甚至對公務用車使用規定置若罔聞、明知故犯等原因造成公車使用上的腐敗問題。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前,很多部門公務用車缺少制度約束,心中缺少廉政之弦,公車私用情況嚴重。部分單位甚至存在私車公養等腐敗現象,奢靡之風盛行,給政府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自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在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設節約型機關的要求下,A部門堅持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制定的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相關規定,并取得較好成果。
(一)削減公車數量,建立制度規范。2016年,經批復A部門機關保留4輛公務用車,包括1輛機要通信用車、1輛離退休干部用車、1輛應急保障用車和1輛機關服務中心用車。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務用車使用管理,有效保障公務活動和促進節約型機關建設,2018年繼續制定了本部門的公務用車使用管理辦法,明確了保留車輛的使用原則,對每輛車的使用范圍、特殊情況下的使用辦法均做了詳細規定。同時,建立了審批和登記機制,對車輛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的職責均做了明確界定。特殊情況需租車的,經分管領導批準后通過租用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公開招標選定的汽車租賃企業的車輛開展租車工作,從嚴控制租車范圍、車型和數量,做好租車登記、臺賬資料留存等工作,所需費用在租車部門的預算經費中統籌解決,進一步規范租車使用行為。在規章制度的約束下,A部門機關公務用車使用行為逐步規范,車輛績效評價和使用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2020年A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完成。各事業單位原有25輛公務用車,按照公務用車改革方案將取消4輛,保留21輛。以開會、接待和日常事務等為主要用途的車輛均取消,保留站點運維、異常核實、流動監測等業務用車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事業單位和局本級車輛由專門的車輛管理部門負責,加強了公務用車管理的規范性,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通過建立公務用車使用臺賬,按規定執行定點加油、維修保養和保險制度,為車輛統一調度、維修維護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機制,為運行費用核算和年度績效評價提供了翔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二)降低交通費用支出,建設節約型機關。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保留車輛交通費用支出大幅下降,已由2013年的213.45萬元/年下降至2020年的114.42萬元/年,節約交通費用開支99.03萬元,節支率達到46.40%,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目標取得一定成果,建立的公務用車使用管理制度成效顯現。圖1為2013~2020年以來的交通費用支出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自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以來,交通費用總支出雖然在2017年出現小幅上漲,但總體明顯呈下降趨勢。
圖1 2013~2020年交通費用支出變化情況
(三)妥善安置司勤人員,改革公務交通保障。司勤人員由事業編制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構成。為堅持以人為本,在保持工作隊伍和人員情緒穩定的前提下,除退休人員外,在公務用車改革后將司勤人員全部保留并原崗位安置。同時,積極探索社會化保障服務,通過社會化、市場化等多種途徑解決班車和長途出差租車等費用。采取機關人員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事業單位人員不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按照“實報實銷”方式解決日常公務出行,并按照節約開支的要求從嚴控制單位公務交通費用報銷總額度,兼顧了原則性和靈活性。
(四)充分發揮效能,做好車輛使用管理工作。根據相關統計,A部門公務用車改革保留車輛中共有國產自主品牌車輛8輛,合資車輛17輛,國產車使用率為32%(如圖2所示)。
圖2 國產車和和自查占比情況
為正常開展日常業務工作,2020年公車當年行駛里程合計超過20萬公里,累計行駛里程超過400萬公里。有18輛車購置時間達到10年及以上,占總保留車輛的72%,這些車當年行駛里程約20萬公里,平均每輛車每年行駛里程仍然在1萬公里以上,充分發揮了車輛使用價值。近5年僅采購一輛車,為特種業務用車,未新增轎車或越野車等其他車型的車輛,持續推動節約型機關建設工作。相關統計數據如圖3所示。
圖3 車輛使用年限情況
從圖4顯示的累計行駛里程看,有一半的車輛行駛超過10萬公里。因野外巡檢、監測和測量等業務工作較為繁重,車輛使用較為頻繁,出行距離較遠。通過車輛管理部門的有序調度,車輛使用緊張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圖4 車輛行駛里程情況
(五)貫徹落實公車改革政策,提高公務運行效率。自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以來,規范公車管理,建立公車使用機制已逐漸深入人心。從上到下,職工已形成了明確的意識和觀念,講規范、守規矩、強執行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用車必審、專車專用、統一調度等規范化用車制度得到全體職工的理解和支持。在保證正常公務運行的前提下,職工嚴守用車制度,未發生違反用車規定的行為。
各車輛嚴格按照規定用途使用,特殊情況下,對車輛使用范圍也做了明確規定。通過研判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后公務出行出現的不同情況,通過車輛定向化、市場化保障等多種方式,多措并舉,提高保障效率。機要通信、應急保障等車輛根據工作性質,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車輛任務。事業單位保留車輛主要用于與業務相關的公務活動,市區范圍以外公務出行鼓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嚴格控制使用公務用車出差,以減少公務交通支出。車輛整體實現了集中管理、統籌使用和科學調度。
(六)加強公務用車改革保障,推動改革深入開展。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加強車輛規范化管理,繼續堅持機關和事業單位用車審批和登記管理制度。2.認真落實改革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深入調研,全面摸底,細致測算,結合本單位實際,落實改革實施方案,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使用管理辦法。3.營造改革良好氛圍。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引導干部職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營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及時解決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改革順利進行。4.加強監督檢查。紀檢部門負責對改革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改革后車輛使用、運行維護費用、交通費用報銷和車輛處置等情況納入日常審計監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公務用車配備數量多、運行維護成本高、公車私用等現象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重錘推動,近些年各地市和部門積極探索,也為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積累了大量經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公務用車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順應民心、響應民意的切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