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楠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藝術系
黑龍江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各個民族的文化組成了黑龍江絢爛而悠久的民族文化。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手工技藝有著漫長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手工技藝依然有著不可低估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由于手工技藝的傳承等問題,這些漁獵文化手工技藝也面臨著發展危機。
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手工技藝有著與眾不同的地域環境特點,擁有明顯的漁獵文化特征。當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并沒有給這些傳統手工技藝帶來更多的機遇,依賴“口口相傳”“輩輩相傳”的手工技藝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局面。
赫哲族的魚皮制作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赫哲族人民就開始用魚皮制作服裝,并且逐漸掌握了魚皮制作工藝,這與赫哲族的生活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目前在我國只有赫哲族還在傳承魚皮文化。近幾年,通過赫哲族人的創新,運用剪貼、鏤空等技藝制作出現代魚皮工藝品,為古老的魚皮制作技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而促進魚皮制作技藝向旅游紀念品、文創產品等文化領域延伸,為魚皮手工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拓寬了道路。
樺樹皮制作技藝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我國黑龍江流域漁獵民族特有的手工技藝。樺樹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腐蝕功能,可以制成便于貯藏、易攜帶的器具,對于經常遷徙的漁獵少數民族來說,是他們喜愛的生產和生活工具。這些器具都是以樺樹皮為原料,用馬尾編織而成,并印有各種花紋圖案。目前赫哲族仍然保留著這一傳統的制作工藝,并且在制作日用品的基礎上,增加了樺樹皮工藝品制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生活的自然環境、原始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讓少數民族從最初的游牧漁獵生活逐漸變為定居生活,這也使得當地少數民族手工技藝的原材料減少,導致手工技藝的形式結構、技藝傳承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工藝品的表現形式缺少創新,少數民族年輕人對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繼承興趣不高,繼承人寥寥無幾;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藝術形式逐漸替代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人們對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關注度降低,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少數民族手工藝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擅長手工藝者多是少數民族中的年長者,在這些手工藝人心目中,工藝品制作不僅僅是一門手藝,而是一種情懷,是對過往生活的紀念,也是對未來生活的希冀。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依靠的是民族情感,如何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年輕人加入手工藝的傳承隊伍,是漁獵文化手工技藝持續發展的關鍵。
很多傳承者的生活空間僅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區域,和外界接觸較少,對于目前工藝美術作品的設計風格幾乎沒有了解,致使傳統手工藝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同時,少數民族年輕人對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手工技藝缺少足夠的認識,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沒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會主動去傳承本民族手工技藝。
漁獵文化手工技藝歷史悠久。但是目前受到原材料、制作技藝等方面的限制發展滯緩。同時,相關工藝美術作品依然是依托于傳統,存在工藝品包裝不夠精美、制作細節不夠精巧等問題。所以,漁獵文化手工藝的發展亟須高校和相關科研部門的幫助,實行合作對接,拓寬發展道路。
博物館可以成立傳統民族文化保護小組,安排專業人員從事整理研究工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加強對黑龍江流域漁獵少數民族手工藝遺產的收集和整理,對重要內容進行保護。
將高校藝術類公共課程與黑龍江流域漁獵手工藝進行有機結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承保護方式。藝術類課程重在實踐,藝術類公共課程也應當走出課堂,與高校所處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結合,感受自然環境的美,感受當地特有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提升學生審美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信。黑龍江省在民族傳統文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可以借助藝術類公共課程進行民族文化傳播,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少數民族藝術,讓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貼近高校學生,促進學生對“非遺”文化興趣的形成,從而主動去了解這些傳統的手工技藝。高校可以通過課程設置,開展對漁獵文化手工技藝的考察,通過藝術采風、參觀展覽等給學生提供與這些“非遺”文化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促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由被動變為自覺。同時,高校可以邀請專業人士進校講座,吸引學生關注少數民族手工技藝,為藝術類公共課程的開展營造民族文化的氛圍。黑龍江省少數民族資源豐富,尤其是黑龍江流域的漁獵文化,為高校藝術類公共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在2017年成功申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魚皮與樺樹皮技藝人才培養”,筆者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了“國金”項目人才培養課程,受益匪淺。同時,在我校美術館舉行的魚皮與樺樹皮作品展覽也為在校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一場“非遺”文化手工藝教育的推廣。目前,我校藝術系已經在基礎課程中融入魚皮與樺樹皮制作工藝的學習,學生反映良好,并且所創作的作品豐富。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旅游形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文化主題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方式在我國旅游產業中發展起來。黑龍江省可以以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開展多種多樣的旅游活動,如鄂倫春族樺樹皮手工藝體驗游、赫哲族魚皮手工技藝體驗游等,讓游客參與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中,親自體驗樺樹皮、魚皮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這對黑龍江省旅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抖音、快手的興起,成為利用互聯網宣傳的新渠道,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效應得以體現。互聯網思維助力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手工技藝的宣傳推廣。利用互聯網思維中用戶至上的理念,將黑龍江流域漁獵文化進行推廣,改變黑龍江流域漁獵民族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境遇,讓手工技藝傳承人作為主角,以生動、真實的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在移動直播間展示手工藝品,教授觀眾制作手工藝品,讓觀眾在直播互動中了解黑龍江流域漁獵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獨特風貌,了解少數民族手工技藝的發展歷史、技藝傳承故事等。同時,手工藝品還可以以商品的形式進行出售,在直播中用紅包等形式吸引觀眾參與。
黑龍江流域漁獵民族手工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在傳統和現代的關系上有著封閉性的特點。如何對這些傳統手工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是發展民族經濟的一項戰略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