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雯 徐州工程學院
在徐州這片富有悠久歷史文化、具有獨特地理環境的土地上,徐州先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間藝術,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猶如瑰寶般的民間藝術品。徐州剪紙、香包、風箏,沛縣泥模,邳州繡花鞋、藍印花布、年畫、紙塑獅子頭,銅山面塑,豐縣糖人貢、吹糖人等被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種類眾多的民間藝術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更具有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就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化發展現狀來說,已經開始從傳統的原始小規模手工藝生產和作坊式銷售逐漸走向較大規模的工業化批量生產和公司化管理銷售。近幾年來,徐州地區對民間藝術市場化的發展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建設了徐州藝術館、徐州民俗館等各類文化產業交易中心,開設了徐州民間文化藝術旅游專線等。可以說,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化已經初見規模,但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民間藝術的主要傳承方式有血緣傳承、地域傳承和業緣傳承。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的傳承更多為口傳身授、言傳身教,以師徒或父(母)子(女)關系直接傳授。民間藝術的后繼無人直接導致民間藝術的逐漸衰落,民間藝術的衰落同時也使年輕人更避而遠之。民間藝術的傳承關乎徐州民間藝術生命的延續,民間藝術傳承人的老齡化和斷代是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發展所面臨的嚴重威脅。
另外,民間藝術若想得以發展就必須結合市場創新經營,把民間藝術真正轉化成生產力,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目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有一定程度的市場化趨勢,但是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經營模式為主。而徐州地區近幾年成立的民間藝術品生產銷售公司也多為家族企業,缺乏高層次專業文化產業管理經營人才,這也限制了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1]。
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種類豐富,但分布較為零散。如徐州有剪紙、香包、風箏,邳州有紙塑獅子頭、年畫,豐縣有糖人貢,沛縣有花鳥字等,這些品種多樣的民間藝術資源過于強調地域性,太過獨立,缺乏市場開發層面上的整體規劃,導致各種民間藝術各自為政、散點宣傳、重復建設、盲目發展,使民間藝術資源的豐富性變成一種劣勢,造成資源的浪費。
民間藝術大都依托民間風俗而生存。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徐州地區經濟、文化、風俗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一些婚嫁喪葬等傳統民俗習慣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不斷被簡化,導致民間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市場需求越來越小,這勢必也影響著民間藝術的發展。
隨著民間藝術市場化的需求,徐州地區部分民間藝術品的生產工藝由以前的純手工制作逐漸朝新工藝、產業化、機械化的工業生產方向發展。一些小作坊、小公司為了追求利益盲目迎合市場,拋棄了民間藝術最初的本質,粗放經營,以粗制濫造、只求數量忽略質量的工業制品危害民間藝術市場,對民間藝術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民間藝術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民間藝術品產業的規模化,這是民間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同時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何處理機械化流水線生產與民間藝術品品質之間的矛盾?這也是目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化發展的主要困境。
民間藝術之所以充滿魅力就是因為其傳統手工藝生產方式帶來的變化美。深度開發徐州地區傳統民間藝術,把這種富有人情味、文化感和鮮活生命力的傳統工藝之美在產業化、工業化、技術化的現代高效率市場進程中傳承下去,才是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化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就要求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在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要合理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在保留民間藝術最原始的韻味和本質的同時不斷借鑒新的設計理念、開發新的工藝技術,全面分析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整體概況,不同民間藝術根據各自具體情況劃分高、中、低端市場群體,合理分配手工藝制作和工業化生產之間的份額。
徐州地區民間藝術若想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可持續發展,政府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引導和政策支持。徐州地方政府應做到:1.加強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2.對徐州整個民間藝術資源進行合理整合,進行整體市場規劃;3.充分利用徐州藝術館、淮海文博園等各類徐州地區文化產業交易中心,建設透明平臺,使民間藝術資源持有者、民間藝術生產流通者與消費者三者之間互通市場信息;4.針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發展不均衡問題,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發展。
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各行業協會應充分組織行業內的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推動民間藝術傳承和新產品的開發。要開展民間藝術品展覽,以擴大徐州民間藝術的社會影響力,促使大眾進一步了解徐州民間藝術,開拓民間藝術的經濟市場[2]。
將民間藝術引入學校教育中,利用徐州地區優質的民間藝術資源與高校藝術教育密切結合,有利于年輕一代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和繼承,有利于以科學的方法進一步探究民間藝術發展問題,更有助于培養新形勢下的民間藝術人才。徐州地區大中專本科院校較多,目前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等都曾開設過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研究相關內容的課程和課題。民間藝術若想在經濟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重視新型人才的價值,要合理利用徐州當地高校資源豐富這個優勢,開設藝術管理學、藝術經濟學等方面專業,并以課程開設、課題研究、項目共享、校企合作等方式培養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制作、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多層次人才,促進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化發展。
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種類豐富,但存在著分布散落、資源利用率不高、開發力度較小等問題,應重新梳理整合民間藝術市場資源,將一些零散的生產銷售類型相似、規模相當、發展模式類似的小型公司或前景堪憂的家庭式手工作坊進行規整、改革、重組,與現階段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成熟大型公司合作,適度開發,合理配置,以形成徐州地區民間藝術的層次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另外,徐州地區民間藝術若想突破本土、開拓市場,在全國乃至世界藝術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就要建立品牌意識,集中優勢力量打造具有特色和標志性的徐州民間藝術品牌。一個地區民間藝術品牌形象成功建立之后,不僅能提升當地民間藝術的經濟價值,更會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或旗幟。這種地區民間藝術品牌代表著一個地方民間藝術的整體形象,形成一種區域性、產業性的吸引力,無疑是對市場和藝術的雙重促進[3]。
民間藝術只有通過市場,將產品變成商品并成功銷售出去,才能真正體現出其經濟價值。目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市場營銷方式相對比較簡單,更多產品仍處于被動消費階段,沒有營銷策略的支持。因此必須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進行統一市場營銷規劃和積極宣傳,可以以報紙、期刊、文學作品、電視、網絡等為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地對徐州地區民間藝術進行宣傳,通過民間藝術論壇、展覽、比賽等形式,建立徐州民間藝術品牌效應,提高徐州民間藝術品牌價值。
近年來,徐州地區高速增長的經濟、便利的交通以及蓬勃發展的旅游業等利好因素為徐州民間藝術創造了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而消費者藝術審美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改變,對民間藝術在工藝、創意、內涵、宣傳推廣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新的社會環境和時代需求下,徐州地區民間藝術應注重傳承與創新,與時俱進地將藝術與市場相結合,拓寬民間藝術發展視野,促進徐州地區民間藝術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