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揚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61)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的全新方向。與此同時,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國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受此影響,高職公共英語課堂正悄然發生變化。網絡在線教學和移動互聯技術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條件保障。另外,以多種符號模態相互協調為基礎的多模態教學理論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刺激多種感官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多模態教學理論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相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因此,探索將多模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多模態教學理論和混合式教學模式,針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多模態混合式教學改革進行探析。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在生源質量和辦學特點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導致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區別于普通高校。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在英語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等方面欠缺,導致其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不足。一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表示可以接受,但缺乏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英語應用能力提高不顯著。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認為英語學習不重要,厭學情緒明顯,英語能力得不到提升。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問題。超過半數的學生無法完全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效果不理想;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還有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英語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學習英語只要通過考試即可,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教師教學模態單一、學時減少、班級人數多等因素,導致師生和生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和交流,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很難構建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1]。
目前,一部分教師主要通過課件展示以及知識點講授等教學方法進行公共英語教學,學生則被動學習。還有些教師認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基礎英語的讀寫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多偏重于知識教授,學生可以參與的具有實踐性課堂活動則相對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也正是導致高職公共英語“啞巴英語”教學現狀的關鍵因素。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相對單調,缺乏針對應用實踐性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從而出現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困境,既不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又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同時,也不符合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目標,無法對學生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合理完善的教學設計在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無法在授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監督,缺乏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掌握。這種情況下,難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毫無促進作用。目前,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它同樣給教學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在線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抵制不了計算機網絡的誘惑,把精力放在與教學無關的內容上。有些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心理的正確認知,無法科學地有針對性的引導和監督。
教學評價是提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部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缺乏客觀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有些高職院校建立了教學評價制度,但多數是為了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教師進行評價。對于學生而言,盡管制定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但整個考核過程卻過度重視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重視英語讀寫能力的評價而忽視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構建多元化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行[2]。
從符號學的角度講,模態屬于一種符號系統,是主體通過多種感官和外界交流溝通的媒介。人類感官類別可以分為五種,分別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由此產生聽覺模態、視覺模態以及觸覺模態等多種渠道的交際模態。多模態就是融合多種交際模態,將不同模態互相協調作用。多模態教學就是將多模態理論應用于教學中,即教師運用多渠道的交際模態,利用語言、手勢、圖像、聲音以及視頻等多種符號資源,促進學生多感官協同發展,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3]。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多模態英語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效果更加理想。教師充分利用多種交際模態,為學生營造真實輕松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同時,多模態教學調動學生多重感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師生、生生互動,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4-6]。
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內高職院校教學中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混合式的概念最早源于西方,國內最早由何克抗教授提出“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他認為混合式就是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與網絡化學習的優勢有機結合,這不僅可以發揮教師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而且可以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7]。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線上遠程學習的優勢突顯,不僅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豐富了教學資源。在線學習基本可以實現傳統課堂教學的目的和作用,但依然無法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對語言習得以及英語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8]。另外,混合式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課前網絡在線學習由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學完成,并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師生與生生交流,學生既可以闡述疑惑又可以表達觀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課中面授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問題為突破口,幫助其解決自學中的問題,促進知識內化。課后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鞏固提高,強化教學效果。因此,混合式教學,能夠將遠程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的優勢互補,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有利于最大效率保障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9]。
以筆者任教的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的公共英語教學基于互聯網和雨課堂教學平臺,構建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為一體的混合式多模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優化整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將多模態教學理論科學地覆蓋到課前、課中、課后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學平臺,不僅擁有強大的教學輔助功能,可以將復雜的信息技術融入到微信和教學課件中,還在線上學習與課堂教學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加強了線上線下的師生溝通,讓教學更加便利[10]。同時,雨課堂利用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不斷探索在線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積極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11-12]。
基于雨課堂的多模態混合式公共英語教學,將多模態教學理論融入英語教學全過程,圍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調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中教師主導但以學生為主體、課后學生鞏固拓展。該教學模式強調打破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公共英語教學全過程中綜合運用多模態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多模態教學氛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教學設計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4.1.1 課前預習階段
課前預習是英語教學環節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雨課堂的多模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借助雨課堂平臺,發布音頻、視頻、微課、圖片和文本等多模態預習任務,引導學生在線完成自學。同時,教師通過雨課堂后臺查看學生自學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難點,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該階段,不僅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1.2 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中采用基于雨課堂的多模態混合式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更加數據化、智能化,學生得到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學生掃碼進入雨課堂班級,實時簽到,合理高效利用上課時間。教師借助雨課堂將動態與靜態資源相結合,使學生多重感官并用,打破傳統英語教學單一口頭模態的教學模式,組織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英語游戲等課堂互動,給學生呈現多渠道的符號資源,實現多模態教學。另外,基于雨課堂的多模態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互動,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討論、投票以及隨堂練習。學生可以通過彈幕和投稿等功能,實時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態度,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也可以利用隨機點名、發紅包等教學輔助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1.3 課后鞏固階段
課后鞏固階段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在線發布多種形式的多模態作業,供學生課后完成。雨課堂后臺憑借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地統計分析與批改。該階段,在線答疑以及批改作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僅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而且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實現學習效果的鞏固與拓展。
課程實施的教學內容以我校正在使用的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高職國際進階英語2》中第一單元“Company”第一次課視聽說部分為例。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本次課程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思政目標。知識目標為商務會面中公司簡介相關的單詞與表達;技能目標為能夠完成商務會面基本對話以及用英文介紹自己的公司;思政目標為培養學生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注、創新的合作精神。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多模態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教師雨課堂平臺發布多模態學習任務。首先,推送商務會面微課,有效刺激學生的聽覺模態與視覺模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總結商務會面常用語,學生自主學習單詞和句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要求學生跟讀商務會面常用語并在雨課堂提交語音作業,以實現口頭模態與聽覺模態的協同作用。
課中。在面授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首先通過音頻“Meeting a business partner at the airport”以及“Welcoming visitors to a company”,讓學生熟悉初次商務會面以及商務接機的話題,復習課前線上學習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彈幕以及投稿等功能,實時回答問題,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其次,教師播放馬云介紹阿里巴巴的視頻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視頻內容回答問題,給學生呈現多渠道的符號資源。這種教學任務,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用英語介紹公司的要點以及常用詞匯和表達。因此,在英語混合式多模態教學實踐中,教師綜合利用文字、聲音、圖像、語言等多種模態形式,倡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實現多模態混合式教學。
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復習課堂討論的幾個話題和要點,在雨課堂發布不同形式的多模態作業。教師發布音視頻補充資料,要求學生在線完成聽寫,將答案直接輸入雨課堂或寫在紙上再拍照上傳至雨課堂,刺激學生視覺與聽覺模態的協同發展。
4.3.1 協調好多種模態間的關系,營造多模態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協調各種模態之間的關系,明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角色定位,營造多模態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基礎,在此之上進行拓展,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13]。例如,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法引入英語教學,有效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模態。另外,教師引入多種教學手段,如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以及角色扮演法,促進學生多感官協同發展,營造真實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4.3.2 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和職業需求的教學資料,營造自主學習環境
在混合式英語教學中,線上教學部分為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教師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以及未來職業需求,選擇真實的生活和職場情景,為學生創設真實、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14-15]。在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提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3.3 因材施教,保障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和語言接受能力,分層次進行教學設計,有效保障教學質量。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語言整體水平制定班級授課計劃。另一方面,教師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有計劃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更加細化的學習任務。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又可以避免學生厭學情況的發生。
4.3.4 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和自身素養
為更好地開展混合式多模態教學,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具備更高水平的信息化能力。另外,由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對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素養,才能做好教學中的組織者、設計者、監督者和評價者。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手段的創新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革等因素都將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難點和挑戰。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堂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是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偉大創舉。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交流,增進師生以及生生的互動,更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混合式教學改革也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雨課堂積極致力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科學地覆蓋每一個教學環節,推動教學改革。在基于雨課堂的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中,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較好地推動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改革。
因此,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趨勢,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學平臺,應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構建混合式多模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是信息時代下高職院校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混合式多模態教學模式的研究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公共英語教學緊密融合,而且將多模態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改革中,從而構建了多元化教學體系,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高職院校應加大該模式的研究與探索,并將其應用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