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利 蔣楠茜 趙益蘊
成都師范學院
靖州雕花蜜餞來源于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其制作過程是將青柚切成一個個薄片,雕刻上手藝人的獨家花紋,花紋或是健康長壽的云團,或是吉祥如意的喜鵲,或是大吉大利的鳳凰,味道清爽,清香陣陣。而制成的雕花蜜餞,隨著時代的變化代代相傳,逐漸成為靖州一絕。
靖州雕花蜜餞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在歷史的舞臺上還時刻展現著多方面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這種藝術形式對中國手工藝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此外,它作為民間社會意識的產物,既是當地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傳統手藝人的情感寄托,這種情感寄托在當地尤為濃厚。
靖州雕花蜜餞以純天然、無色素、無污染、清甜可口、滋味甘甜成為湖南一絕。經常食用雕花蜜餞可以開胃潤肺、順氣健脾,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益處。
雕花蜜餞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維生素、有機酸、抗壞血酸以及人類身體所需要的鈣、鎂、鈉、磷、鉀等微量元素,也可以促進受傷人群傷口愈合。雕花蜜餞的絕妙用處還在于含有生理活性物質,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所以它對腦部疾病、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再者,柚子味道甘甜、性寒,具有健胃消食、開胃健脾、化痰止咳、補血理氣、解酒之功效。
1.靖州雕花蜜餞的藝術價值
雕花蜜餞有流傳兩千多年的工匠手藝,并且流傳至今,它促進了我國民間雕刻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幫助研究人員對我國各地區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性和意識形態有了詳細了解。
靖州雕花蜜餞具有苗族、侗族文化的藝術形式。雕花蜜餞的生產制作過程十分復雜精細,每一個步驟的精致程度和極致要求是一切工廠批量化生產的食品無法比擬的,這些生產技藝是靖州人民代代相傳下來的精華,是尋常技術難以替代的,其中所蘊含的優秀技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寶,是中國非遺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靖州雕花蜜餞展現了苗族、侗族人民非凡的工匠精神、技藝水平和創造力,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增添了一筆“重彩”。
2.靖州雕花蜜餞的商業價值
靖州雕花蜜餞以靖州縣城(渠陽鎮)為中心,家家戶戶制作靖州雕花蜜餞的手藝和習慣都是代代相傳的。在當地,人們都用雕花蜜餞來招待客人,且有三千多戶人家把制作靖州雕花蜜餞作為家中主要收入來源。此外,靖州雕花蜜餞解決了當地大量下崗工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既能使農民從中得到收益,也活躍了靖州當地的農村經濟。
隨著綠色餐飲的風潮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掀起,靖州雕花蜜餞成為一種代表靖州、代表中國的特色美食。我們期待這個民間藝術瑰寶大放異彩,讓其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結合起來,使中國傳統“味覺餐飲”的傳承在世界范圍內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隨著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高速發展,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侗族女性選擇外出務工,使得以女性傳承為基礎的靖州雕花蜜餞在技藝傳承上失去了必要的青年傳承基礎,真正還在繼承這一傳統技藝的只剩下老一輩的雕花匠們,這就導致了靖州雕花蜜餞的工藝在傳承上出現了人才斷層的情況。因此,對靖州雕花蜜餞這項傳統手工藝加以傳承和保護已是當務之急。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雕花蜜餞在技藝傳承上從不外傳,傳承人思想較落后。而這種落后的觀念必然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要想將雕花蜜餞傳承下去,革新傳承觀念是必然之舉。
現在雕花蜜餞的傳承人大多高齡,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繼承手藝。新鮮的思想影響著創新的進程,面對古老的傳承方式,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讓經典永遠流傳。
在這個信息交流迅速的年代,靖州雕花蜜餞主要還是采用線下收取售賣的方式,線上店鋪十分稀少,銷售方式傳統單一,所以靖州雕花蜜餞的知名度較低,且購買不夠便捷。現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市場上的各種食物不管是在樣式上還是口味上都豐富多彩,而靖州雕花蜜餞本身創新性不強,樣式、口味也難以改變,跟不上時代潮流,難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靖州雕花蜜餞的制作過程漫長,每一個成品都需要雕花匠們一刀一刀雕刻,且商家需要去當地蜜餞制作人的家里收購。雕花蜜餞價格較高,許多消費者也因為昂貴的價格而放棄購買;此外,雕花蜜餞的購買需求小,一位顧客一次性的購買量甚至不足以支付店家去當地收購的路費;再者,雕花蜜餞易碎,在運輸過程中難免遭遇碰撞,難以保證蜜餞的完整性。總體來看,現如今雕花蜜餞的收益還不足以支付商家的成本。
以上是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遇到的難題來分析靖州雕花蜜餞傳承所遇到的困難。沒有消費者,沒有消費市場,又缺乏創新,缺少技藝精湛的傳承人才等,造成雕花蜜餞的傳承失去了經濟和人才支撐。
靖州雕花蜜餞和大多數非遺傳統手工藝一樣,在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原有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在傳承人、傳承觀念、制作工藝和消費市場等方面,靖州雕花蜜餞存在巨大困難。
教育具有傳遞文化、創新文化的功能。無論是傳統的工匠培訓還是現代工藝的培育與發展,都會在傳授過程中涉及多領域、多方面,從而實現現代手工業的衍生發展。
目前國內外各高校都陸續引進了一些傳統的手工藝項目入駐工作室,雖然將大學生培養成傳統手工藝繼承人很難,但是這些大學生的視角更加符合時代潮流,培養大學生對傳統手工藝的認識有利于將傳統手工藝發揚光大,將其應用到各種領域的設計中,也可以促進傳統手工藝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具體來說,可以在靖州本地的中學或高校的設計類專業增設雕花蜜餞技藝相關課程,確保相關教師參與到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中,使學生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傳統手工藝制作的多方面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由于多種原因,傳統手工藝不能作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滿足不了生活、生產需要,導致傳統手工藝受到時代的巨大沖擊。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東西就會逐漸失傳,以至于被淘汰。
具體來說,可以在雕刻的花紋中增加現代元素,例如,將現代著名人物的肖像刻入蜜餞中;推出DIY教程套餐(可以讓顧客定制花紋)可以吸引年輕客戶。同時將傳統雕刻載體多樣化,不僅顏色豐富,還增加了多種味道。蜜餞除了以柚子作為原料外,還可以用其他瓜果作為原料,將冬瓜、菜瓜等原料切成各種形狀,有圓形、菱形、正方形、心形、云團形,既方便雕刻,又使雕刻出的花紋與切片形狀相得益彰。
市場拓展要有一定的銷售基礎,在積淀一定文化內涵的情況下,通過市場調查具體分析并確定市場需求,再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從而調整銷售方式與銷售渠道。
具體來說,應該緊跟時代步伐,融入“互聯網+”的行列中。例如,可以引導當地年輕勞動力進行直播帶貨,在相關短視頻平臺發布優質視頻,吸引消費者,提高知名度。以雕花蜜餞為名,建立自身IP 形象,與游戲或影商進行聯名推廣,開發衍生作品,從而讓人們注意到雕花蜜餞這樣一種產品。
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面臨巨大挑戰時,出臺了許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見和條例政策,通過相關政策進行扶持優待,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和發展。這種政策的優待其實就是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優質生存土壤和預留生存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傳統手工業本身要有能夠吸引消費者的能力,只有使人們對此產生消費欲望,才能使其真正意義上重新回歸市場。
擴大雕花蜜餞的知名度,提高靖州雕花蜜餞的文化地位以及文化影響,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多鼓勵和組織當地的雕花蜜餞手工藝人積極參與傳統手工藝的文化交流或者比賽活動,增加這些傳統手工藝人的收入,讓專業從事手工藝的人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出鼓勵性政策及建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企業提供減稅或者資金、資源支持,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企業以生命之源,商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從而擴大雕花蜜餞的影響。從本質上看,靖州雕花蜜餞沒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大力宣傳,了解的人極少,甚至本地人都不知道雕花蜜餞,沒人知道就沒有人愿意購買,這又會導致手工藝者收入少,進而導致靖州雕花蜜餞手工藝人才匱乏。要想解決此方面問題,僅靠民族企業是做不到的,還需要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支持,規劃以湖南靖州為圓心的靖州雕花文化旅游區,讓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以人流量獲取資金來源,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進而擴大其文化影響。
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第一,舉辦文化節或比賽,促進傳統技藝交流,豐富文化內涵。第二,拍攝宣傳短片或推出系列節目,擴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第三,對相關企業進行扶持,提供生存空間。第四,申請圈定改造,大力發展旅游業。
現在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強,我們不僅要對靖州雕花蜜餞進行傳承和保護,還要通過靖州雕花蜜餞使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于自身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內涵因地制宜地得到傳承和保護。詳細分析它們在傳承和保護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有的工匠精神得以傳承,不至于落到無人問津甚至失傳的地步。同時,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因循守舊,傳統手工業要想在這個迅速發展的社會大環境下存活,就要思考如何創新,如何從眾多現代產業中脫穎而出,如何利用大環境查漏補缺。
靖州雕花蜜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傳承至今,既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也少不了勞動人民的工匠精神和獨有的智慧。在自身獲得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后,還應展現“大國工匠”精神,努力推廣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閃爍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