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燁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跆拳道運動作為一種現代競技體育項目,最早起源于朝鮮半島,屬于世界知名的搏擊術的一種。堅持練習跆拳道,能夠實現身體的強健和堅強意志品質的鍛煉。該項運動的精神內核為“以禮始,以禮終”,因此學習跆拳道對于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由于跆拳道運動的技術動作有著較高的技擊實用性和觀賞性,因此深受社會公眾的喜愛。這也是近幾年跆拳道運動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所在。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跆拳道項目運動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出現了大量高水平運動員,并且在許多世界級賽事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由于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需要雙方選手進行激烈的身體對抗,并且在日常訓練過程中的強度原相對較大,因此高水平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一旦出現運動損傷,勢必會打亂運動員的正常訓練計劃,并且容易引起運動員心理上的變化,無論是對于運動員在賽事上的表現或者是運動員本身的運動壽命,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如跆拳道運動員常見的損傷主要包括挫傷、拉傷、扭傷、撕裂傷、腦震蕩及骨折等多種類型,常見的損傷身體部位以踝、足、膝、手及小腿等主。故此,無論是對于高水平的跆拳道運動員或者是教練員,都應當重視對于運動損傷的預防,準確把握引發運動損傷的原因,提前做好應對策略,大幅度降低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并保證出現運動損傷時的正確處理,不僅關系到運動員本身的運動壽命,同時也能夠支撐運動員更好地在比賽中發揮優異水平并取得良好成績,對于推廣跆拳道運動的發展也極其有利。
跆拳道運動除了表現出較高強度的對抗性之外,還要求運動員在對抗過程中保持足夠的冷靜,能夠隨機應變,根據對方的技術動作,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進攻技巧,這也就意味著運動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且除此之外,在爆發力,柔韌性和敏捷性方面也必須過硬。由于跆拳道運動的競技性,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的可能性較高。
(1)膝關節損傷
就復雜性而言,膝關節在人體結構中位居前列,膝關節的主要作用是積極的傳遞荷載,同時保證消退活動獲得充足的力量支持。膝關節是由髕骨關節和脛骨關節所構成的雙關節結構,在人體活動過程中,如果涉及下肢的突然發力,會導致膝關節承受較大的力量負荷,因此,跆拳道運動中出現損傷概率最高的當屬膝關節。針對引發膝關節損傷的原因進行剖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①缺少充足的準備活動,過低的體溫會導致肌肉黏滯性較為明顯;②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導致發力點不正確而引發膝關節損傷。膝關節是保證跆拳道運動員發力的關鍵,因此必須對其形成有效地保護,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對于高水平的跆拳道運動員而言,是進行進攻和對抗過程中取得勝利的關鍵,但同時也意味著在競技過程中,膝關節極其容易出現損傷情況。
(2)踝關節損傷
根據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對于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踝關節的損傷概率僅低于膝關節。導致踝關節運動損傷的原因來自兩方面,分別為跆拳道運動特征以及踝關節的解剖結構。這是因為就踝關節的解剖結構而言,其內踝高于外踝關節。且外踝韌帶力量不及內踝處三角形韌帶的強,故而極易造成踝關節內翻現象的發生。并且跆拳道運動涉及較多的踢腿技術動作,運動員在進行跳躍旋轉時或者騰空后蹬和后旋踢等動作時,運動員腳一旦離開地面,在旋轉腳落地的瞬間,如果出現重心不穩的狀況,就會驅使腳的前外側著地,而導致外側副韌帶出現損傷。且隨著跆拳道運動的不斷發展,高水平運動員在進行競技對抗過程中,表現出的強度不斷提升,這也引發了日常訓練的激烈程度的提升,高水平運動員所面臨的運動負荷不斷提升,會經常性的進行一些復雜技術動作的訓練,很容易引發踝關節損傷。
充足的準備活動,能夠更好地支撐運動員在進行一些高難度技術動作過程中的穩定表現,同時也能夠保證自身的反應靈敏性,通常在進行訓練以及競賽之前,都需要通過準備活動的方式來提前預熱身體,保證身體的關節,肌肉,韌帶處于正常運動狀態,能夠實現對運動損傷的有效預防。而如果準備活動不充分,則很有可能出現運動損傷問題,例如肌肉拉傷,韌帶拉傷或者關節扭傷等。
過大的運動負荷同樣也會引發運動損傷問題。例如在進行準備活動或者是日常訓練過程中,對應的運動訓練強度超出運動員的身體承受極限,就有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由于跆拳道運動的訓練內容以腿和腳為主,尤其是各種單項技術動作,為了提高技術的熟練度,多采用重復練習的方法,長時間的重復訓練會引發疲勞積累,例如在短時間內進行局部部位的多次過快擊打,很容易引發身體局部疲勞以及受損問題。因此,在進行重復訓練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受力集中且負荷較重的踝關節,足部以及膝關節的保護。
在跆拳道競技過程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技術動作的準確和規范,對于高水平運動員而言,雖然能夠保證動作的規范性,但是考慮到該項運動本身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在競賽過程中,往往涉及多樣性以及高難度的技術動作,例如轉身,踢擊等,同時還要求其身法,步法以及防守技術等,這些都增加了日常訓練的難度,如果缺少對于細節上技術規范的重視,很容易出現動作變形的情況,也會引發運動損傷。
跆拳道運動表現出強度大,速度快的特征,尤其是高水平運動員,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面臨的負荷更大,如果缺少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或者是對于運動訓練對應的綜合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在從事一些較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的訓練過程中,對于易損傷部位缺少足夠的支撐和保護,也有可能引發運動損傷。
由于體育項目離不開身心的共同參與,因此心理狀態也有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甚至心理因素會導致部分運動員在運動損傷恢復期間出現障礙問題。例如在競賽之前的恐懼,焦慮情緒導致自身心理狀態的下降,不僅會影響運動員競技狀態,甚至會導致在激烈的對抗中出現損傷問題。在平時訓練過程中受到心理因素影響,運動員無法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也容易出現意外損傷事件。
1.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的思想認識
無論是運動員本身還是教練員,都應當及運動損傷高度重視,做運動員需要積極掌握關于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擁有良好的自我防護意識。尤其是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更應當充分體現防范意識的必要性,保持對運動損傷的高度警惕。要求運動員在接受訓練時,能夠保證思想的高度集中。如果發生損傷事件,應當積極配合教練員一起,實際情況及時正確進行處理,并全力配合相關康復治療工作。
2.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充足的準備活動,能夠保證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是比賽之前身體的調整,能夠幫助運動員獲得技戰術動作以及反應靈敏性的提升。要求所進行的準備活動內容和訓練內容以及比賽內容之間匹配,重視準備活動時間,以及運動量上的合適,既符合熱身的需求,又避免給運動員造過多的負擔。一般準備活動內容主要涉及軀干,四肢大肌肉群以及關節的充分活動,尤其重視大小腿以及韌帶的伸展練習,能夠保證高難度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同時應當刻意避開可能導致較大負擔或者是容易受傷部位的過多訓練,預防在準備活動期間出現受傷情況。除此之外,準備活動內容,還需要依據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設計。
3.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負荷
為提高訓練效果,應當重視訓練內容以及負荷的合理安排,同時也能夠減少出現運動損傷的風險。關于訓練內容以及復合的制定,應當依據運動員當前的水平進行科學設計,同時還需要體現出對于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原則的遵循,依據運動員本身的級別和水平設計與之相匹配的訓練內容,體現出區別對待,避免出現訓練不當而引發的過度疲勞以及損傷問題。考慮到踝關節以及膝關節和足部較容易出現損傷的情況,因此需要給予正確的力量訓練來提高相關關節的穩定性,也能夠實現對運動損傷能有效預防。
4.規范動作技術
保證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合理性,不僅關系到運動員對于技術動作的順利完成,同時也制約著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發揮,是高水平運動員在參與競技過程中贏得比賽的關鍵。因此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涉及較多技術動作的訓練內容,才能夠保證在比賽過程中穩定輸出。因此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就需要關注技術動作的全面性和規范性,不斷提高技術能力,獲得更高的技術水平。規范性的基礎動作,能夠保證運動員發力的正確性,避免運動損傷出現。
5.積極加強醫務監督工作
醫務監督的重要性體現在為跆拳道運動員身體情況提供有效的醫療保障方面。如果缺乏及時的醫務監督,或者是運動員本身缺少對醫生指導意見的重視,還有可能出現過度勞累以及傷病問題,除了導致舊傷復發之外,還有可能引發新的運動損傷問題,可見針對醫務監督工作進行加強的重要性。
跆拳道運動由于對抗性強,競爭激烈,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也比較常見,所以運動損傷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在積極預防的同時,對運動員的損傷應及時做出處理。常見的有皮膚、肌肉、筋膜、神經、血管、韌帶、關節囊及軟骨等組織損傷,嚴重的有肌腱斷裂、骨關節脫位、骨折及內臟破裂等。應根據傷情的輕重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一般紅腫、疼痛、淤血等可以通過物理方法、藥物治療、營養補充、心理調控和恢復性訓練等方法進行康復,對外傷出血、韌帶斷裂、骨折等特殊情況,現場應進行按壓止血,局部繃帶包扎等簡單處理,然后立即送醫院治療。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中最常用的康復治療辦法,具體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可以采用冰敷患處,穴位按摩、穴位針灸和功能鍛煉等方法,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關節活動,加速再生修復,增強肌肉力量。
2.藥物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普遍應用于跆拳道運動員的運動損傷治療過程中,但是其所使用的藥物有明確的規定,一般用于運動損傷所使用的主要是抗炎止痛類藥物,有:Meloxicam、依托芬那酯、酮洛芬、布洛芬、優布芬 歐露維、雙氯芬酸、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玻璃酸鈉、洛索洛芬、Nabumetone 等。
3.心理調控方法
要求跆拳道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能力,并且在日常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時刻注重自我保護。除了采用必要的安全防衛措施以及良好的安全保護意識之外,更應當重視心理方面的調節。這就要求教練員能夠保持對運動員心理狀態的及時跟蹤和了解,通過有效的方法幫助運動員正確的疏解心理壓力,這是因為心理因素很有可能會對運動員損傷后的康復,以及今后的訓練及比賽產生影響。通過合理的心理調控方法進行克服,以保證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平穩,正確面對運動損傷,積極配合康復治療,這樣才能夠快速從運動損傷中走出來,繼續自己的運動生涯。
4.恢復性訓練
跆拳道運動員在訓練完成以后,要適當做一些放松身體的活動,通過放松身體肌肉,使其可以較好地放松得到休息,緩解訓練時的疲勞,幫助運動員快速恢復原有的體能,讓身體慢慢地放松下來,防止出現由于疲勞運動而引起的損傷。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跆拳道運動員的心理一直處于非常活躍的精神狀態,精神高度緊張,身體的各部分肌肉和器官都始終保持運動的狀態,在訓練完成以后,運動員都過度勞累而不想要進行放松活動,時間久了,身上肌肉的靈活性逐漸降低,沒有進行訓練后的有效活動,容易導致運動員的身體損傷,教練員需要不斷監督和引導運動員進行訓練后的放松活動,幫助身體的肌肉呈現放松狀態,這樣運動員的整個身體慢慢地由亢奮狀態恢復平靜,減少身體出現損傷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關于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問題以及相應的預防機制。由于跆拳道運動對于運動員的耐力、柔韌性、速度、靈敏性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水平運動員,無論是技戰術動作或者是日常訓練以及比賽的強度,都要明顯高于不同運動員,這使得高水平運動員曾自所面臨的運動損傷可能性更高。雖然現階段的醫療技術水平能夠保證運動員在受到運動損傷之后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但是關于運動損傷的處理措施應當以預防為主,盡可能減少在訓練以及比賽中出現一種損傷的可能性,這不僅關系到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成績發揮,同時也影響著運動員本身的運動壽命,更關系到跆拳道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積極落實關于運動損傷的各項預防措施,提高教練員以及運動員本身對于運動損傷的防范意識,在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基礎之上,增加畢業的心理調節辦法,幫助運動員正視運動損傷,積極配合治療,要求教練和隊醫要相互配合,根據運動員受傷情況調整受傷運動員相應的訓練模式,這樣運動員局部既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又不耽誤訓練和比賽,真正地做到訓練和防治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