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山東華夏之盾保安服務有限公司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改革與優化,企業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進行深入改革,抓住發展機會。為了給企業創造更多效益,諸多企業開始組織開展經濟業務活動。然而在實際中,因為市場環境的改變,使得企業在實施經濟業務活動時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時常會面臨一些風險,如招投標風險、預算風險等。所以,企業應對現有管理模式改革優化,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經濟業務各方面控制,防范財務風險,從根源上減少不必要問題出現,維護企業整體效益,促進企業穩定經營與發展。
從目前情況來說,企業在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科學管理時,其內部環境的改變將會影響工作結果。一般情況下,內部環境由組織結構、內部決策、領導水平、價值取向等內容組成。在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管理時,如果思想認識不全面,必然會直接影響工作成果,使得企業在對經濟業務活動管理過程中不能起到應有的價值,權限與效益不均勻,讓企業遭受嚴重的損失。因為不具備正確的經濟業務活動管理理念,使得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一些員工渾水摸魚,容易讓人鉆法律空子,徇私舞弊,不利于企業更好發展。為了對企業經濟業務活動進行控制與管理,做好各部門支架信息交流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企業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加強信息系統建設。信息建設一般和企業內部各項信息有著一定關聯,在對經濟業務活動管理過程中,如果沒有積極引進信息技術、選用合理的交流方式,或者缺少系統支持,必然會造成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障礙,不能保證經濟業務活動有序進行,給經濟業務活動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我國實施招投標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即便有關部門已經根據市場發展狀況,制定了一系列和招投標相關的工作體系,但是因為受到宏觀政策環境、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導致企業在實施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在招投標環節上將會面臨一些問題,容易產生招投標風險。對于企業而言,在項目建設、項目管理、資金管控等環節中,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下發的制度要求進行,對于項目立項、決策制定、設計規劃等內容,應該根據規章制度標準完成招投標活動,保證招投標過程的客觀性與公平性,對各個環節科學管理,減少風險問題的出現。然而在實際中,企業在經營發展上將會面臨各種風險,而導致招投標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招投標專業人才比較匱乏,再加上受到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監管不當,產生徇私舞弊、貪污腐敗等不良行為,從而給企業經濟業務活動開展造成負面影響。
企業在進行預算核算管理過程中,應該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則,增強預算管理能力,提高預算執行水平。在實際中,企業應確定好預算管理范圍,加強預算審核與管理。然而企業在執行預算管理工作時,沒有從實際角度出發,在企業內部成立專業的預算管理部門,使得預算審核管理不到位,給不法人員徇私舞弊提供了條件。企業在進行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容易面臨貪污腐敗等不良行為,導致企業資金隨意占用和挪用,不能保證預算管理目標順利完成,影響預算管理效果,容易產生預算風險。
企業在進行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將會面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問題,具體展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審計人員不具備較強的職責意識,專業水平相對偏低,不能嚴格按照審計要求工作,影響審計結果。部分審計人員掌握的專業知識比較片面,不利于經濟業務審計活動的有序進行,無法獲取理想的審計監管效果。因為部分企業審計人員沒有接受專業培訓,綜合素養有待提高,工作經驗不豐富,無法結合預期設定的工作目標完成本職工作,對各個環節中潛在風險沒有及時識別和防范,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從而產生審計風險。其次,即便部分企業已經開展審計工作,但是沒有構建一套完善的審計評估體系,部分企業在進行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缺少體系的正確引導,職責劃分不清晰,缺少統一的工作標準,導致相關人員在落實本職工作過程中對自身職責了解不到位,再加上受到人為、市場等因素影響,從而容易產生各種經濟風險問題,不能及時找到相關負責人,讓企業面臨一定損失,影響企業發展。
企業為了減少經濟業務活動風險出現,應該強化各級人員思想意識,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風險防控,將風險把控在合理范疇內,降低對企業的影響。在實際中,企業需要夯實風險防范基礎,創建良好的風險防范環境。一方面,企業應定期組織安排相關人員接受專業培訓,在員工進入到工作崗位以后,應接受專業培訓以后才能上崗,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責意識,強化風險防范理念。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規范各級人員工作行為,發揮其工作潛能,防止由于人為失誤而引發不必要的經濟業務活動風險。另一方面,加強對相關人員職業道德培養,在人才招聘選拔過程中,應該對其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行考察,并分析其是否能夠勝任此工作,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對于行政人員,應掌握專業技能,加強職業教育,保證其不會受到利益驅使而做出一些損害企業利益的事情,防范徇私舞弊、貪污腐敗,減少經濟業務活動風險發生。除此之外,在實施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如果存在違規違法狀況,應該及時制止,并如實向上級部門反饋。如果由于員工個人行為而讓企業遭受一定經濟損失,一經發現嚴肅處理,讓其承擔對應的處罰。情節嚴重者可以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企業在實施經濟業務活動過程中,可以采用第三方預算審計模式,加強預算審計管理,為相關部門工作開展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發展決策,實現企業健康發展。在預算審計過程中,企業應安排專業人員負責,在完成此工作后,及時將審計結果對外公布。如果企業員工對預算審計結果有所疑惑,管理層可以安排相關人員進行解答,防止在后續預算管理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企業應該對當前預算編制方式進行優化,可以融合多種預算編制方法,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完善預算管理機制。通過采用第三方預算審計方式,強化預算管理,對企業現有資源合理分配,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不可隨意更換預算方案,將預算目標分配到對應的職能部門中,提高預算約束性。
如果把經濟市場看作為大海,則企業就是大海中漂泊的航船,不管是大船還是小船,都要經歷市場大海的考驗。企業經營風險好比經濟市場中蘊藏在黑暗角落的礁石,其隱藏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時不時會觀察行駛的船舶,時刻準備著將船舶拖入到大海中。風險通常會以各種形式出現,通過對風險的精準識別,提前制定詳細的風險防范計劃,能夠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疇內,降低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企業經營風險中,風險識別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需要根據企業當前經營情況和發展需求,做好風險識別和判斷工作,根據判斷結果總結歸納,確定風險屬性,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工作。在企業風險識別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項識別工作,第一,戰略風險。在企業經營發展中,部分宏觀且不能掌握的因素,可能會給企業戰略發展帶來一定影響,這種風險將阻礙企業戰略化發展,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影響因素包含了政策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等。第二,日常經營風險。在企業日常經營發展中,將會涉及諸多業務流程,各個流程都會伴隨一些風險,如管理層級責任分配不清晰、員工管理不規范、技術缺陷、崗位設置不合理等,這些因素都會產生經營風險。
在企業所處的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難免會面臨各種風險因素,為了防控風險,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及時找到風險與盈利之間的均衡點,企業在面對已經產生的經營風險時,需要及時接受并應對風險,通過采取一系列對策,將風險轉移或者終止。通過對企業各項風險的有效識別,制定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能夠減少經營風險的發生,降低對企業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對企業經營風險精準識別以后,需要及時制定風險防控對策,嚴格按照風險等級、風險類型,對風險進行科學管控,將其控制在合理范疇內。在風險控制過程中,企業需要構建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任何管理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支持,幫助企業靈活的應對經營風險,充分了解經營風險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通過對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與降低,降低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在建立企業管理體系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經營發展要求,增強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能力,加強風險控制與管理,通過簽署相應的合同,形成一個受托責任的法律合同關系,規范企業各個利益相關人員的職責與義務,各司其職,引導企業和諧發展。如果企業在治理方面出現缺陷,必然會在經營發展中產生風險。所以,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可以參考其他國家優秀的治理模式,如美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德國的監事會制度等,可以將這兩種制度進行結合,形成一個滿足我國企業戰略發展要求的治理框架,降低企業經營發展中經營風險的發生率。
首先,企業要想保證風險防范工作有序進行,給經濟業務活動開展營造良好條件,構建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企業可以把現代化技術應用其中,對管理內容進行整合,規范運營活動。通過建立信息化系統,保證財務人員能夠對資產使用情況、經濟業務活動發展狀況有一定了解,利用信息化平臺,收集相關信息,保證資產使用的安全性,優化資產分配,及時披露財務信息,洞察財務風險,提出有效地防范對策。其次,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應該得到專業技術和方法的支持,通過建立信息交流系統,促進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保證內部控制能夠獲得理想的工作結果。在引進信息化技術的同時,從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等多方面入手,促進信息傳遞與流通。最后,為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風險防范工作落實到位,應該建立獨立的信息化系統,在對企業所處環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應該對現有風險防范體系進行優化,將各種風險控制在合理范疇內,降低對企業的影響,保證經營業務活動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企業應加強風險監督管理機制建設,將投訴舉報機制落實到位,在獨立部門的配合下,設有對經濟業務活動實施過程進行追蹤和監管的標準。企業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活動實施過程中各項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給事后監督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奠定扎實基礎。對于監督管理部門,應該采用多元化投訴舉報方法,如郵箱、電話等,應對被投訴部門實際情況進行調查,一旦查明嚴肅處理,降低企業經濟業務活動中各種風險,形成良好的運營環境。在實際中,為了防范經濟業務活動中各種風險,應該把建立完善的風險監督管理機制作為重點,保證相關工作可以順利落實,安排專業人員負責,對經濟業務活動執行過程進行動態監督,保證審計調查工作有序進行。與此同時,企業需要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整合相關信息,將其保存在信息化平臺中,給相關人員工作開展提供數據參考。除此之外,企業在建立會計委員制度上通常是以委任形式進行,因此相關部門應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科學規劃工作崗位,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完善工作機制,規范會計人員工作行為,保證其本職工作快速完成。通過完善責任機制,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水平,保證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對經濟業務活動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監管,掌握經濟業務活動執行情況,如實反饋給上級部門,實施全過程監督,從根源上防范徇私舞弊風險。
總而言之,因為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比較復雜,經濟風險防范水平有待提高,為了確保經濟業務活動有序進行,需要從實際入手,加強風險防范與控制。企業可以參考其他行業管理經驗,結合實際情況,調整風險防范方式,完善相關工作體系,對經濟業務活動實施過程進行審計監管,及時找出風險問題并處理,保證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