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瑩 唐山唐港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現如今,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這也使得擔保機構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進行了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其中的財務風險問題也隨之凸顯了出來。要想加強對融資性擔保機構財務風險的有效管理,需要分析其成因,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從而為我國企業的安全發展提供保障。
新時期,融資性擔保機構要想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預防,要了解其特點。由于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擔保服務中,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并不能準確預料以及控制其中的風險因素。對此,與其他的企業財務風險比較,融資性擔保機構財務風險具有以下幾種特征:
由于此類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具有比較大的特殊性,這會導致其在發展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也多種多樣,難以對其進行有效分析和控制。基于此,融資性擔保機構在每提供一次服務后,存在負債的可能性。再加上,我國的《擔保法》中規定,如果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保證人需要結合約定中的內容履行相關的債務或者承擔責任。所以說融資性擔保機構在平時的經營中主要面對的風險也就是代償風險[1]。
擔保業務其自身屬于一種轉移風險的業務,主要替受保企業的信用進行保證。通常情況下,信用風險還被叫作違約風險,一般是指對方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沒有按約定履行自身的義務。也就是受保公司,沒有按契約還本付息,這也是目前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雖然最近幾年我國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其在財務風險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其中的財務風險也在不斷增多,如果不及時處理此問題,就會對擔保機構的穩定運營帶來影響。同時,外部因素還存在很多種:
(1)在具體的財務風險管理中,受保企業對管理效果的影響。主要是因為融資性擔保機構在擔保的過程中,承擔著相應的保證責任,如果在此期間受保企業出現了違約情況,融資性擔保機構就要進行相關的經濟賠償,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代償風險。(2)銀行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影響。在具體的擔保中,企業和銀行之間一直處于不平等的地位,銀行有的時候會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提高貸款門檻,或者提前收回貸款,這些情況非常容易導致受保企業不具備償還貸款的能力。
除了上述因素,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內部因素也是導致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一些擔保機構在發展中,為了擴張自身的運營范圍和規模,存在外籌資金不科學現象,或者是客戶資金被挪用等情況。再加上一些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不能及時發現財務風險,導致此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受到影響。
如果在風險的源頭上,對融資性擔保機構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發現如果被擔保企業自身的償債能力比較強,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也會大大降低。由此可見,在執行相關擔保業務時,需要健全評價機制,從多個角度出發,全面評價被擔保公司在發展中的具體財務狀況,制定合理化的風險指標,加強對未來財務狀況的有效分析和管理。同時,準確和全面地評估被擔保企業的具體財務和發展狀況,還能夠為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條件[2]。
例如,在對被擔保企業的財務情況或者是其報表進行評估時,要綜合考慮報表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主要是因為財務報表所反映的是企業在過去中的財務信息情況,所以在對其進行評估時,要積極開展管理會議,選擇正確的評估方式,明確被擔保企業的具體情況,如名譽和償債習慣等,對其資質進行有效篩選。主要是為了避免融資性擔保機構在決策上出現失誤,降低經濟損失。
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發展中,所面對的主要服務對象并不是優質客戶。主要是因為如果是優質客戶,銀行一般會直接對其進行貸款,并不需要對其信用進行保證。因此,從融資性擔保機構自身的發展環境上說,其屬于高風險的行業。一般會面對大量的風險客戶,這就需要擔保公司在發展中首先要健全風險控制體系,通過對不同財務風險控制活動的完善,加強對風險的有效監督和控制。
最后,在對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完善時,首先要明確企業的決策流程,通過對相關業務項目的整合,做好記錄和保留工作,為后期的核算和比對提供條件。如,可以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加強對風控體系的完善,保證融資決策方案的完善,結合擔保機構發展中的自身情況或者業務人員的工作情況,實現對業務的有效辦理。在此過程中,健全系統風險預警體系,加強對擔保公司財務管理的動態監督,掌握資金的投放和流動情況,進而將擔保風險降到最低。
由于受保企業在具體的發展中受到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存在一些財務風險,其會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穩定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因此,受保企業要對風險進行有效防范,主要是在源頭上,對受保企業中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在進行融資活動前,一定要對受保企業的具體情況,如信用和經營習慣等進行全面調查。特別是在對受保企業的財務情況,以及抗風險等能力進行分析時,一定要準確掌控,加強會計報表的準確審查,在此基礎上判斷受保企業在發展中,是否存在報表內容不合理等問題。同時,還要根據受保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掌握受保企業的具體運營情況,將此作為依據,實現對融資決策的完善和科學制定。
比如,Z機構在對受保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時,建立了雙人調查制度,在調查中設立了A、B雙角。A主要承擔了調查任務,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貸款用途等。同時,B所起到的是協同作用,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和整合,保證融資活動開展的穩定性[3]。
(2)融資活動在開展完成后,相關的擔保機構還要對受保企業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嚴格控制,并且還要全面監督企業的資金流向。在此過程中,還要對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全面整合,在此基礎上作出準確的風險預警,不斷降低擔保機構中的財務風險。
如,X融資性擔保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在擔保方面,將其控制在了一年左右,完善了保后檢查機制。通常包括首次和重點檢查。在首次檢查中,要促進電話詢問與實地檢查措施之間的有效結合,通過對資金具體使用情況的分析和檢查,保證日后業務的順利開展。此外,在開展全面檢查工作時,要加強對實地檢查方式的有效應用,主要是對企業的經濟情況進行準確核實,及時查找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不斷地完善,大部分融資性擔保機構都加強了對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強化了風險防范效果,結合風險控制的具體內容和機制,對外部環境進行優化,具體操作為:
其一,要結合融資性擔保企業的發展情況,健全內部信用評級機制,通過對不同企業信用信息的整合,定期對企業的信用等級和發展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結合信用的等級,保證融資擔保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二,要促進風險的轉移,尤其是在運行發展階段,擔保機構要對現有的財產保險制度進行完善。在相關的擔保活動中,對貸款所購入的產品進行保險。如果出現了保險范圍之中的損失,主要由保險公司承擔。其三,需要對反擔保措施進行合理化制定,并且相關的擔保機構還要多開展融資擔保業務,通過對再擔保模式的有效應用,不斷減少財務風險。
如,C市的擔保機構在發展中,加強了與當地財政局等部門之間的有效結合,通過簽署風險分擔協議,不斷強化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財務風險防范效果。此外,為了對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優化,還要構建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在擔保期間,預防死賬和壞賬損失等情況的發生,不斷降低風險度,更好地發揮出擔保機構自身的作用價值,實現對外部環境的優化和構建。健全的法律體系,可以規范相關政府部門的行為,為擔保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條件。因此,融資性擔保機構需要將健全的法律機制作為基礎,創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進而加強對受保企業的相關行為約束[4]。
任何企業在發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并不會因為控制活動評估等措施全面消失。所以說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現階段的發展中,還要建立風險轉移機制,能夠通過讓被擔保公司進行抵押這種方式,不斷降低風險。也就是如果被擔保企業在發展中出現了違約,擔保機構要對某個資產進行科學拍賣,在此基礎上獲得資金補償。特別是企業在對各項經營風險進行預防時,要積極發揮財務部門的作用,對財務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做出風險警告。
此外,擔保機構還要讓銀行的相關部門對損失比例進行分擔。主要是因為銀行貸款在后續的監督中,銀行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在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時,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將其轉嫁給擔保公司。所以說在簽訂合作的時候,擔保機構能夠提出比例擔保這種方式,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進而實現風險的轉移。同時,融資性擔保機構所提供的保險業務,主要是針對其擔保的交易類型,為其提供保險,還可以是對抵押物等進行保險。這么做的目的是能夠在被擔保企業違約的情況下,獲得一定的資金補償。
新經濟常態下,融資性擔保機構不僅要健全風險控制體系,在開展財務風險管理和防范工作前,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健全內部財務管理機制,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在對內部財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外部審計工作,加強對財務風險的嚴格控制。由于企業的資產質量和分支機構等工作中都存在風險,所以融資性擔保企業要分析業務實施情況,保持資本規模的統一性,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和可行的資本機制,進而不斷強化風險的防控能力。在此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集中性的風險,對相關的業務進行整合,對擔保的客戶、區域、產業和單戶擔保額度等進行全面評估,實現限額管控[5]。
其次,要促進與銀行之間的積極溝通和協作,主要是為了某些銀行對所擔保的客戶進行“一刀切”式抽貸或者是提前還貸,讓負債流動可以一直保持協調狀態,滿足基本的條件。此外,還要加強對債務狀況的綜合性評估,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改善財務管理情況,降低其中的風險。在具體的經營管理中,擔保企業首先要對財務管理工作有一定正確的認識,最好在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下,做好經營業務管理工作,通過分析財務管理內容,或者是其中所存在的風險等,強化財務管理的效果,加強對風險資金的有效處理,實現對不同風險的有效防范,避免保證金挪用等現象的發生。
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嚴格履行保證金的管理要求,結合相關的規定,不斷降低其中的風險。最后,擔保機構要強化對流動資金的管理效果,可以在經濟的指導下,加強對不良率結果的分析和預測,幫助擔保公司在現如今的發展中獲得更多的貨幣資產等支持,加強對資產的集中化管理。
除了上述因素,業務人員也是促進融資性擔保機構穩定發展的關鍵,更是提高風險控制因素的關鍵。然而,由于現階段我國擔保行業并不是非常成熟,這也是導致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主要因素。再加上部分人員的疏忽,導致其中的風險并不能被準確識別,這會大大增加財務風險。這就需要擔保企業要認識到人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健全合理化的處罰機制,不斷強化員工自身的風險控制意識。同時,要加強對績效考核的完善,不能夠只在業務指標上對從業人員進行績效考核,還需要對此類人員所涉及的業務進行全面考核,分析其中的風險性因素。通過完善風險考核機制,幫助員工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增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6]。
此外,加強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術的教育,對所涉及的專業進行整合和分析,強化工作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力度。最后,如果在具體的考核中,發現了從業人員舞弊等問題,要對其進行嚴肅處理,通過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綜合性監管,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總而言之,要想在新經濟常態下促進融資擔保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要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以及防范的重要性,分析此機構在發展中財務風險的成因。通過健全風險控制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完善內部財務管理機制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預防,不斷強化擔保機構的風險預防能力,為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