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勝男 如東縣財政局
非稅收入,指反映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單位依法利用行政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稅收和政府債務收入以外的財政收入,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準公共需要的財政性資金,其管理范圍主要包含: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彩票資金收入以及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在省級單位部門全面實施非稅收入的收繳管理改革的基礎上,省財政不斷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并在全省范圍內普遍推開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我縣作為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試點單位,已經完成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系統與省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對接,并提供電子支付方式。已經在原先柜面繳款、銀行匯款的基礎上增加了微信、支付寶、銀聯、網銀等互聯網支付渠道,為繳款人提供了便利。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省政府批轉省財政廳等部門關于實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蘇政發〔2006〕15號)、《省級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暫行辦法》的文件精神,目前,我縣非稅收入收繳實行由“單位開票,銀行代收,實時入庫(或專戶)”的征繳方式,收繳的非稅收入或者直接入庫或者繳入規定的財政專戶,具體包括直接解繳和集中匯繳2種繳款方式。
直接解繳是由繳款人按照有關規定,持執收單位開具的《江蘇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到銀行代收網點繳款,資金直接繳入財政專戶。
集中匯繳是由執收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對多筆所收款項統一匯總開具《江蘇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或對每一筆所收款項當場開具《江蘇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將所收款項集中繳入財政專戶。
非稅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組成內容,屬于財政分配范疇。規范和強化非稅收入的收繳和管理,對于政府收入行為的規范,經濟發展環境的治理,財政運行機制的健全,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講,推進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首先是貫徹落實黨和政府有關規定和要求的需要;其次是貫徹落實“兩個率先”、加快實現“強富美高”戰略的需要;再次是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做到依法行政、從源頭上壓實防腐治腐責任的需要;最后也是建立和完善更科學、更合理、更高效的公共財政體系的需要。
目前我縣非稅收入規模不斷地擴大,其在政府收入中所占的份額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實際非稅收入收繳管理中,不僅僅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的管理,還存在需要預算外管理的部分,甚至還有部分制度外管理部門資金的存在。正因為如此,我縣在非稅收入的收繳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也就顯現出來,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票據管理的問題是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的基礎,對防止亂收費、規范各項收入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一是行政事業單位票據存量。每個執收單位的性質不同,導致每個單位票據的使用情況都不相同,有的部門單位因業務量大且多,存在銀行代開《江蘇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票據的保存安全等方面。二是行政事業單位票據管理。江蘇省財政票據的種類主要包括非稅類票據、往來結算票據、其他財政類票據,各類別的財政票據必須由用票的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專人、專柜、專賬”管理,明確專人負責財政票據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縣大部分單位均未設置票據專管員,票據的領用、開具、審核、核銷等均由單位會計代為辦理,會導致少數行政事業單位票據遺失的情況。三是行政事業單位票據使用。票據的種類多且各收費項目編碼、項目名稱的使用的情況不同,導致執收的行政事業單位經常會出現收費項目編碼和項目名稱的誤用或者錯開非稅發票等問題,會出現非稅收入已經入庫又要執收的行政事業單位經辦人來辦理退庫手續的情況。
我縣因預算一體化系統的上線和非稅收入的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管是《江蘇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替代了原先的手工票(如單位暫存款項專戶儲存入賬通知書、如東縣預算外資金收入解繳單等),還是進賬模式從原先單獨現金繳款或者銀行轉賬方式繳款轉為可以使用掃《江蘇省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等二維碼方式進賬的模式等各個方面的變革,要求每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質,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財政系統軟件和開票流程,不斷地打破原先已經熟悉的進賬模式、非稅開票系統等方方面面。但是我縣還存在極小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由會計中心代理記賬模式,沒有專業的財務人員負責單位會計業務,或者是單位會計在思想上不夠足夠重視非稅收繳改革的推進,在主觀上存在抵觸情緒,沒能熟練掌握各個財務系統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一直延續使用手工非稅收入票據確認各項非稅收入等,一定程度上,對非稅收入收繳的改革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我縣非稅收入的執收的主體較為復雜,多種收繳方式并存,管理權較為分散。例如以自然資源局為例,對有關單位涉及不動產登記費、證件工本費、其他一般罰沒收入、地方海域使用金收入、土地使用權轉讓收益、土地交易服務費、上級補助收入、海洋生態補償金、其他收入等多種收費項目,都要以自然資源局部門為主體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征收管理。同時,我縣現行多種繳款方式并行的模式,例如綜合檢測檢驗收取的部分產品質量檢驗服務費,有的企業直接通過微信等方式掃《江蘇省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的二維碼直接繳入國庫;公安局收取的二代身份證、出入境收入、車管所收取的駕駛證工本費、登記證書工本費等不能直接繳入國庫,必須由執收單位開具《江蘇省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先至財政部門進賬,再由財政部門統一繳庫。這種多資金、多渠道的收繳方式,減弱了財政部門對非稅收入收繳的及時有效的管理。
國庫非稅收入的征收是政府部門特別是財政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其征收項目、征收的范圍和標準以及各資金的分配使用情況等各個環節都要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監督檢查,從而做到非稅收入應收盡收、各項支出合理與合法。目前,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物價部門、監察等部門都有對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監督審查的職責,但是就實際情況和效果來看,部分單位監察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仍然存在。
財政部門要加強財政票據管理,嚴格規范財政票據的使用行為,加大財政等各方面的票據監管力度,推進財政等各方面的票據電子管理改革,要不斷地完善票據的管理工作。一是縮小紙質票據使用范圍。為進一步深化財政票據“放管服”改革,財政部門將加大力度推進財政電子票據的使用范圍,減少紙質財政票據的使用,從而有效避免財政票據遺失。二是加大對財政票據的年檢工作。對于不能及時核銷票據的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部門要及時通知相關單位落實整改,進一步提高票據管理水平;對于非稅等票據串開、錯開的問題,要求用票的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對開票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開票人員的責任意識。三是推行票據電子化改革。根據江蘇省財政廳《關于我省全面啟用財政機打票據和推進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的通知》(蘇財綜〔2019〕13號)文件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要盡快熟練使用財政等各類電子票據,以“統籌謀劃、分類試點、穩步推進”的原則,認真核對本單位現行的政府非稅收入項目編碼和項目名稱、收費標準,推進使用電子票據,積極推進社會保險費、學生學費等各方面的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盡快實現財政電子票據在醫療、教育等行業和領域的全面運用,實現財政票據全程電子化管理。
收繳電子化管理,是指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以經過數字簽名的合法、有效的電子文件為依據,全程在線辦理政府非稅收繳業務的一種管理方式。為進一步推進如東縣非稅收入收繳及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向縱深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系統的電子化管理: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由縣財政局國庫科、綜合科、信息科牽頭統籌協調全力做好全縣非稅收入電子繳款及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工作,為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提供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全面梳理收費單位、收費項目編碼和項目名稱。根據《江蘇省非稅收入項目庫》,結合我縣的具體情況,要對我縣的非稅收入項目編碼和項目名稱進行清理、核查、整頓,完成與省廳項目庫的比對、匹配工作,做到各方面的統一管理。三是加強非稅收入收繳的培訓和宣傳。為著力打造“互聯網+非稅繳款”便民新模式,財政部門要充分運用各種渠道和方法,加強對非稅收繳電子化管理的宣傳,引導執收單位和繳款人積極采用電子化繳款方式繳款,同時要做好對相關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能熟練掌握非稅業務辦理程序和相關的財政系統的操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實現非稅收入征收的規范化、便捷化,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一是要從收繳和管理的角度出發,二者并重,逐步構建符合實際、易于操作的非稅收入監督檢查機制,推動政府部門、財政部門、物價部門、審計部門等部門的聯動,各取所長、各司其職把非稅收入的收繳和管理工作做好,真正發揮監督主體作用和落實相應職責。二是要把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齊頭并重,相互配合,定期開展財務季度會審、交叉互審,不斷提升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等基礎性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防止行政單位挪用或者坐支非稅收入。三是要嚴格遵循財政內部控制管理有關條例的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我縣實際的電子化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規范,來輔助和強化非稅收入的收繳工作,提升我縣國庫非稅收入執收全過程監督管理水平,不斷加強對各家執收單位、各家非稅代理銀行賬務按日、按月核對相關工作(包括明款和各種不明款的款項核對),進而保證各項代理銀行非稅交易信息和財政資金的一致性、完整性、準確性。
綜上所述,強化我縣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在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我縣非稅收入收繳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完善票據管理工作、加快非稅收入收繳系統的電子化管理、規范收費項目編碼和項目名稱、完善非稅收入收繳的監督工作、加大監管力度等方面的多維度意見和建議,對推進我縣推進非稅收入改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