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曼莉
(山西師范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吳承學先生言:“賀復征《文章辨體匯選》收羅廣博,薈萃了歷代文體學方面的論述,具有極高的文體史料學價值。反映了明人的文體學成就,并透露了明代文體學思潮、文學創作中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明代文學的重要文獻。”[1]415但此書也存在部分訛誤,《文章辨體匯選》在記載選文作者之時,大部分都會寫清楚作者姓名,但是,有一小部分文章作者寫作“闕名”?!瓣I名”者,意為未詳其名,缺少姓名,或不確定姓名。經考證,在《文章辨體匯選》中,有一部分文章確實無法確定作者姓名,但有一部分文章作者姓名出現“闕名”,卻是疏漏所致。
《文章辨體匯選》卷二百三十二收錄方孝孺“《與蘇先生》《答張廷璧書》《與鄭叔度書》”[2]722-725三篇文章,均出自于《遜志齋集》。而后緊跟著收錄了標明“闕名”的“《與王修德書》《答劉養浩書》《答許廷慎書》《與士修書》”[2]726-729四篇文章。
按:這四篇文章也均出自于《遜志齋集》,分別為卷九《與王修德八首》(其四)[3]299,卷十《答劉養浩二首》(其二)[3]326,卷十一《答許廷慎》[3]351,卷九《與士修二首》(其二)[3]292。這四篇文章的題目在《文章辨體匯選》與《遜志齋集》中幾乎沒有差別,只是《文章辨體匯選》的題目在《遜志齋集》每篇文章題目之上加入了文體后綴。而《遜志齋集》在明末之前也早已刊出,據《四庫全書總目》載:“此書最早的版本當為黃孔昭、謝鐸所輯《遜志齋集》三十卷,《拾遺》十卷。而后正德年間,顧璘于臺州重刊為二十四卷。”[4]1480故而可以肯定賀復征當時能看到二十四卷本《遜志齋集》,但是后面四篇卻標明“闕名”,實屬錯誤,應改為“方孝孺”。
《文章辨體匯選》卷二百三十五收錄明確標明王守仁著作的四篇文章,分別為“《答顧東橋書》《答聶文豹書》《與陸元靜書》《答倫彥式書》”[5]14-24,都出自于《王文成全書》。而后面緊接著還收錄了“《與王純甫書》《答毛憲副書》《與安宣慰書》《寄楊邃庵書》《答方叔賢書》”[5]24-28五篇文章,卻標明“闕名”。
按:而這五篇文章也都出自于《王文成全書》,分別為卷四《與王純甫》[6]130,卷二十一《答毛憲副》[6]604,《與安宣慰》(其二、其三)[6]605-607,《寄楊邃 庵 閣 老》(其 二)[6]619,《答 方 叔 賢》(其 二)[6]625。這五篇文章的題目與《遜志齋集》情況一致,均是《文章辨體匯選》在《王文成全書》基礎上加文體后綴而成,大致無差別。而此書最早刊本在明末前應已出現,《四庫全書總目》載:“《王文成全書》最早版本為其弟子徐愛、錢德洪、王畿三人所輯,但都是單行本,并未匯聚全書。而后,最早合訂本當是謝廷杰在三人匯輯的基礎上于隆慶壬申年(1572)合梓而成的三十八卷本,并仿《朱子全書》之例以名之?!盵4]1498故賀復征當時肯定能看到此書的合訂本,前面四篇文章的作者明確標錄,就表明此書在當時并未散佚。因此,后五篇標“闕名”,實屬錯誤,應改為“王守仁”。
《文章辨體匯選》卷五百八十四收錄《五百羅漢圖記》[7]196,并標明“闕名”。
按:此文出自于秦觀《淮海集》卷三十八《五百羅漢圖記》[8]632,且題目分毫不差。同時,在此文之前,《文章辨體匯選》卷三百七十四還選錄了明確標明秦觀的文章《書輞川圖后》[9]518,出自《淮海集》之卷三十四[8]606,題目也無差異。說明作者當時能夠見到這部文集,可是也標明了“闕名”,應改為“秦觀”。
《文章辨體匯選》六百零一卷選錄“闕名”所作《秋亭記》[7]350。
按:此篇同時選于吳訥《文章辨體》卷三十一[10],題目亦是《秋亭記》,作者標為“陳眾仲”。兩部書籍作者著述不一?!对贰份d:“陳旅,字眾仲,興化莆田人。用薦者為閩海儒學官,后除國子助教。元統二年,出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至元四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遷國子監丞,階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有文集十四卷?!盵11]《四庫全書總目》載:“《安雅堂集》十三卷,元陳旅撰。旅字眾仲,莆田人,事跡具《元史·儒學傳》。但此本僅十三卷,乃其子籥所編。前有張翥在至正九年所作之序與林泉生于至正十一年所作之序?!盵4]1446《元史》中的十四卷文集應該就是館臣所見十三卷《安雅堂集》,但這兩個文集卷數在《元史》與《總目》中記載不一?!端膸烊珪偰俊份d:“經與焦竑《經籍志》相合,《元史》記載錯誤,應為十三卷?!盵4]1446筆者查閱四庫本《安雅堂集》卷九有《秋亭記》[12],與《文章辨體匯選》《文章辨體》原文一模一樣,此文賀復征不可能看不到。首先,此文同時選于吳訥《文章辨體》,而賀書借鑒吳書,吳承學先生言:“在文體分類、選文、編纂體例上,《文章辨體匯選》都明顯吸收了吳、徐二書的成果,只是規模更浩大,收羅更宏富而已。”[1]408同時,《安雅堂集》成書在元至正年間,早已刊出。因此“闕名”錯誤,應改為“陳旅”。
“闕名”現象在《文章辨體匯選》之中是極為少見的。在本書中,只出現了二十三條。除卻上述的十一篇文章,其余分別為:卷五十標著“唐”的“《妖人幻術判》,《孝女立碑判》”[13]271兩篇,卷五十六《論建信君》(趙)[13]321,卷六十四《欲為齊王說魏事》(齊)[13]396,卷六十六《獻書燕王》(燕)[13]413,卷六十四《以弋說頃襄王》(楚)[13]395,卷六百六十五《漢中侍樊君碑文》(漢)[14]19,卷三百四十九《壽蕭先生序》[9]341,卷七百七十五之《南山》[14]825《哮說》[14]826《善學》[14]826《事養》[14]827四篇,共十二篇文章。
《妖人幻術判》這篇文章,在王志堅《四六法?!分忻麨椤啊侗I瓜判》”[15],在《全唐文》中名為“《對盜瓜判》”[16],題目不一,但文章一致,且均無作者姓名。而《孝女立碑判》在《古今事文類聚別集》中名為《孝女抱父尸出判》[17],已無作者姓名,在后來的《全唐文》中名為《對孝女抱父尸出判》[16],依舊沒有作者姓名。
《漢中侍樊君碑文》這篇文章,后被嚴可均收錄于《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并標為“《中常侍樊安碑》,延熹三年作”[18],兩本書中此文均無作者姓名。
《論建信君》《獻書燕王》《欲為齊王說魏事》三篇文章均出自于《戰國策》,分別為《客見趙王曰》[19]1219-1220《或獻書燕王》[19]1759-1760《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19]1171-1172,題目不一,但文章一致,而且在《戰國策》中三篇文章就已無作者姓名。
《以弋說頃襄王》這篇文章,在《史記·楚世家》[20]中沒有作者姓名,在吳國倫編纂《秦漢書疏》之時,題為“《說楚襄王》”[21],亦無作者姓名。
《南山》《哮說》《善學》《事養》四篇文章,均出自于唐代“佚名”所撰《灌畦暇語》[22]。在此書中,四篇文章無題目,均是文章片段。而且這本書作者無法確定,內容亦散亂?!端膸烊珪偰俊份d:“不著撰人名氏,書中皆自稱曰‘老圃’,大抵首尾不全,《灌畦暇語》一編,尤為斷爛。”[4]1034在此書中,這四篇文章作者亦無姓名。
一篇題為“《壽蕭先生序》”的文章,除了《文章辨體匯選》收錄,無其他書籍輯錄。因此,筆者無法確定此書的來源與作者的真偽,在此處存疑。
因此,上述十二篇文章都是作者存疑或者無法確定作者來源的文章。編者不僅在當時無法確定,在后來的其他總集、類書的收錄中亦無法確定,故而都沒有標出或者標明作者姓名。
這二十三條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年代久遠,無法確定真實姓名的文章,如上述其他闕名現象的第一類,共十一條。第二類筆者沒有資料進行對校,只查到《文章辨體匯選》收錄此篇文章。而當時的具體情況已經不為人知,賀復征可能也無法確定作者的真偽,故而存疑。因此,這十二條才符合“闕名”的定義。但最為特殊的當屬能夠確定作者信息,卻出現作者著述錯誤的文章,如王守仁、方孝孺、秦觀、陳旅等人的文章。尤其是王守仁與方孝孺之文章,“闕名”的文章就在記載真實姓名文章的后面。發生這類情況的原因,我們無法確定,且沒有其他版本進行比對。吳承學先生言:“《文章辨體匯選》今日所見,只有一個版本,即為四庫本?!盵1]404但筆者覺得賀復征能編選出這種巨著,不應該會犯這種錯誤?!段恼卤骟w匯選》編纂體例之嚴、文體匯選之廣、規模體量之巨,為歷來總集所罕見。《四庫全書總目》載:“其別類分門,搜羅廣博,殆積畢生心力,抄撮而成,故墜典秘文,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4]1723館臣對《文章辨體匯選》給予了很高評價?!兜り柨h志補遺·文苑》卷十載:“賀復征,字仲來、景來,大參少子。天啟時恩貢,善讀書,無貴介氣。積書萬卷,因自號卷人。當時薦于朝,征修《熹宗實錄》,事畢即歸隱,遍游山水,惟以著作自娛”[23],吳承學先生認為“賀復征能被選錄參修國史,乃士人極高榮譽”[1]404,其文史素養定不會差。因此,賀復征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筆者認為這種錯誤出現的時間應該是此書在未選入《四庫全書》之前,即在傳抄過程中就已經出現。由于此書是抄本,且卷帙繁多,體量巨大,有七百八十卷,難免出現疏漏,加之館臣又未能及時發現,種種因素才導致了特殊“闕名”現象的產生?!端膸烊珪偰俊份d:“意其卷帙既繁,稿本初脫,未經刊定,不能盡削繁蕪。且其書只存抄本,傳播甚稀,錄而存之,固未始非操觚家,由博返約之一助爾?!盵4]1723此言便可證明。同時,《四庫采進書目》載:“此書有兩個采進本,分別為《浙江第十次進呈書目》七百八十卷與《浙江采集遺書總錄簡目》八百零六卷?!盵24]134,276而且在后者的著述中,吳慰祖先生還加了案語:“四庫即據此本著錄,云七百八十卷。據本書錄,一卷至十二卷原缺,恐所缺尚不止此?!盵24]276此言亦表明《文章辨體匯選》部分內容在當時可能已經散亂,甚至有些訛誤。以至于后來沒有整理清楚,導致了錯誤“闕名”現象的產生,與《四庫全書總目》記載基本一致。故而特殊“闕名”現象的產生應該與賀復征本人無多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