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發展的百年歷程

2022-03-18 09:30:00紀亞光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文明人類

紀亞光

文明是衡量人類社會進步程度和開化狀態的標尺。從文明的視角出發,回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是什么令中華文明在清末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嚴峻形勢下,一步步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這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是中國之問,也是世界之問。對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和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便在比較世界各文明體的基礎上,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給出了明確答案。他們認為:“未來統一全世界的既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恐怕會是中國。”(1)湯因比、池田大作著《選擇生命——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談錄》,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347頁。這不僅是因為“中華民族一直保持下來的優秀品質”和“具有保持兩千多年國家統一的歷史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給中國人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并使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湯因比、池田大作著《選擇生命——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談錄》,第346、354、351頁。。顯然,在湯因比和池田大作看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汲取了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同時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不僅改變了中國的面貌,而且在人類走向政治和文化統一的進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基于全球視野的文明史考察所得出的結論,同樣可以在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中得到充分驗證。

一 以建設更加文明的現代中國為己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進程中秉持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天下觀,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燦爛文明,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方面,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不斷遭受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經濟掠奪、政治控制和文化滲透,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生死存亡之際,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一批批志士仁人前仆后繼,為民族生存與發展而奮斗,揭開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序幕。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變“用”不變“體”的洋務自強運動、以君主立憲為目標的維新變法運動、農民自發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義和團運動,以及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相繼走上歷史舞臺,雖展現了中國人民不可侮、中華民族不可辱的無畏氣概,進而取得了推翻君主專制制度的歷史成果,但仍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被壓迫被奴役的水深火熱之中。

就在中國先進分子因探尋民族復興之路屢屢受挫而陷入苦悶彷徨之際,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加深了中國先進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五四運動的爆發,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因此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對國家民族的未來有了全新的選擇。正如毛澤東所說:“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3)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頁。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啟了新的篇章。隨后的歷史以其客觀的事實有力地證明,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頁。,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走在偉大復興正確道路上的中華民族,在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基礎上,正在以欣欣向榮的氣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回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被動挨打到走向復興的滄桑巨變,中國共產黨何以能夠于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在歷經多重磨難之后,不僅生存下來,而且超越前人,成功引領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為解決關涉人類前途命運的世界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歷史告訴我們,秉持歷史主動精神,創造更加文明的美好未來,是百年前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內在動因,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是繼承了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先進文化形態,是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哲學,是人類文明活的靈魂,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打下了深刻烙印。百年前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固然有解決民族生存危機的現實因素考量,但根本的動力,則在于馬克思主義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新方向。這一點,在中國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第一人李大釗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在傳統老路難以為繼,向西方學習之路走到窮途,人們普遍對中國前途命運感到茫然的情況下,1918年6月,李大釗明確指出,人類社會應開辟“第三新文明”的新路。他說:“東洋文明既衰頹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質之下,為救世界之危機,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5)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1918年6-7月),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頁。這一理論性的思考,因十月革命的勝利而在實踐層面得到了佐證。伴隨蘇俄革命與建設的消息不斷傳入中國,李大釗確信,指引俄國十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他所孜孜以求的“第三新文明”,中國應“翹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求所以適應此世界的新潮流”(6)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1918年7月1日),《李大釗文集》第2卷,第219頁。。

繼李大釗之后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周恩來等先進分子,在思想深處都有著推陳出新的認識上的升華。1920年9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談政治》一文,表示:“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第一需要。”(7)陳獨秀《談政治》(1920年9月1日),《陳獨秀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9-40頁。以此為標志,陳獨秀實現了由信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變。留學日本的周恩來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源自于其認識到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宗旨“最合勞農兩派人的心理”(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南開大學編《周恩來早期文集》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56頁。。

通過如上考察,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從一開始就是著眼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而非僅僅服務于救亡圖存的現實需要。這一高遠的追求,深刻詮釋了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動精神及其深遠影響。鴉片戰爭以后,近代中國在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引下采取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之所以不能改變國運,不僅在于封建專制主義的掣肘,同時也與亦步亦趨照搬西方文明因而受制于人的被動狀況密切相關。因此,從文明的視角出發,汲取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開啟了中華民族擺脫被動照搬西方文明的困境、主動創造更加文明的現代中國的新篇章。

在實踐層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便從“馬列主義是反對黑暗與落后,尊重科學與文明的”(9)朱德《把科學與抗戰結合起來》(1941年8月3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36頁。態度出發,將建設一個“文明先進的中國”作為自身使命。任弼時指出:“我們要告訴黨員特別是干部,使他們懂得:革命的目的就是為著建設。……破壞舊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關系,是為了要建設一個新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關系,使人民能夠過著真正文明的物質和精神的生活。”(10)任弼時《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工作的基本方針》(1944年4月7日、8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182頁。毛澤東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任務,是“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11)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63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毛澤東展望未來,激情洋溢地指出:“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12)毛澤東《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頁。《人民日報》社論堅定地指出:“全世界的人都將看到中國人民以空前英勇的姿態站起來,成為有高度文明的新社會新國家的光榮的主人。”(13)《舊中國滅亡了,新中國誕生了!》(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744頁。

秉持這一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提供了制度保證,為中華民族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和社會發展活力得到極大激發,“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1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2頁。,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歷史主動精神攻堅克難,“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1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7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軌道。

二 以人民幸福為根基開創民族復興偉業

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扎根于為人民謀幸福的根基之上,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更加文明的現代中國最為鮮明的特征。通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激發人民干事創業的熱情奠定民族復興堅實的基礎,推動著中華文明不斷走向新的輝煌。

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石的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便將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特別強調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明確“本黨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并承認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16)《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1921年7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將“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確定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必須遵循的重大鐵“律”(17)《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1922年7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第162頁。。在領導中國革命運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不僅是中國革命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國革命的價值所在,不斷深化“為人民服務”的認識。1939年2月,毛澤東在給張聞天的信中,首次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18)毛澤東《致張聞天》(1939年2月20日),《毛澤東書信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頁。。在1942年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為人民服務”首次被明確為具體工作要求。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文藝是“為人民的”,是“為了人民大眾”的(19)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55頁。。隨后,毛澤東在1943年的黨內指示中明確要求黨的工作要“為群眾服務”(20)毛澤東《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1943年10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11頁。。經過實踐總結,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烈士追悼會上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1)毛澤東《為人民服務》(1944年9月8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1005頁。。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概念。在七大開幕詞中,毛澤東指出:“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22)毛澤東《兩個中國之命運》(1945年4月23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27頁。隨后,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在總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要求“每一個黨員都必須用心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了解他們的迫切需要,并幫助他們組織起來,為實現他們的需要而斗爭”(23)《中國共產黨黨章》(1945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35頁。。經過28年浴血奮斗,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毛澤東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24)毛澤東《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文集》第5卷,第343頁。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移風易俗、除舊布新的偉大社會變革,砸碎了套在底層勞動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平等融洽、互幫互助的人際關系與社會氛圍使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崇尚文明、人人平等、愛護集體、勞動光榮的社會新風尚由此形成。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總結民主革命各個時期根據地政權建設經驗,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據中國政黨政治實際,創造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嶄新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結合中國民族的實際情況,為實現各民族平等,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制度體系為人民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民主權利,通過各種途徑管理國家事務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真正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核心要義,實現了對中國制度文明的重塑。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指出:“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是要大幅度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25)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頁。經過長期努力,人民生活實現了總體小康,“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得到全面推進(26)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頁。。在著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鄧小平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27)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8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過長期努力,“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更加鞏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28)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第13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準確判斷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出發,黨中央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經過不懈努力,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二萬八千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2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30、48、50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場,使“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斷發展,十四億多人口實現全面小康,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30)《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62頁。。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中國人民,由此“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3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62頁。,積極投身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不斷書寫歷史的新篇章。

三 在文明互鑒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正是基于吸納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開放性和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本質屬性,面向世界貢獻中國價值、中國智慧是中國共產黨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的現代中國的題中之義。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逐漸培養起令人贊嘆不已的世界精神。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中華民族的世界精神包括“儒教的世界觀中所包含的人道主義”,“儒教和佛教所包含的合理主義”,以及“相信人類必須和人類以外的自然和諧地生存下去”的天人合一思想。1972年,他在與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的對話時一致認為:“正是因為中國有可能承擔這一未來的政治作用,才使得中國贏得了當今世界令人震驚的信任。”(32)湯因比、池田大作著《選擇生命——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談錄》,第347頁。

在21世紀的今天,回望湯因比和池田大作的“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命題,其中穿越時空的歷史眼光更加深邃。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便將“為全人類謀取最大的幸福”(33)李富春《俄國和中國的無產階級》(1925年),《李富春選集》,中國計劃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作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毛澤東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立志實現社會主義,深厚的人類情懷是其中重要的動力來源之一。圍繞新民學會的方針,毛澤東指出,新民學會“多數人鄙棄謀一部分一國家的私利,而忘卻人類全體的幸福的事”,“這種世界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34)毛澤東《致蔡和森等》(1920年12月1日),《毛澤東書信選集》,第2頁。。惲代英依據“社會主義學理”,從“人類是共存的,社會是連帶的”認識出發,指出“我們要求個人的幸福,必不可不求全人類的幸福”(35)惲代英《論社會主義》(192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第478頁。。李大釗立足中國共產黨革命實踐,指出:“我們的目的,在廢除人類間的階級,在滅絕人類間的僭擅。”(36)李大釗《〈黃龐流血記〉序》(192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第59頁。瞿秋白強調,中國共產黨“以解放中國,解放全人類,消滅一切精神上、物質上的奴隸制度,達最終的目的:共產大同”(37)《〈新青年〉之新宣言》(192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第241頁。。

基于深厚的人類情懷,在民主革命勝利,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完成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中國共產黨便確立了為人類進步而奮斗的目標與方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深入探討了“人類進步的遠景的問題”(38)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69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毛澤東再次明確表示:“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39)毛澤東《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文集》第5卷,第344頁。1956年11月,毛澤東在為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而寫的《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明確提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40)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56-157頁。從為人類作貢獻的目標出發,為構建維護民族獨立基礎上的平等、和平國際新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便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逐漸成為國際關系的一般準則。伴隨著國際關系的深刻變化,中國又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構想,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廣泛贊譽。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對人類作更多的貢獻”(4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頁。為己任,不僅為經濟全球化貢獻了中國力量,而且“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定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4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1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以“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43)習近平《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3頁。為己任,立足于文明交流互鑒思考,系統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首先,重視文明的價值,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2019年5月,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明確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44)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65頁。

其次,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環節。2013年,習近平首次談到文明交流互鑒的價值。他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的演講中指出:“中拉要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不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成為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典范。”(45)習近平《推動中拉關系實現新的更大發展》(2013年6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第311-312頁。他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的演講中指出:“東西方使節、商隊、游客、學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國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46)習近平《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9月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第287頁。2014年3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系統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思想,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因此,“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47)習近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第258-259、262頁。。

最后,堅持“文明選擇”和“文明自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人文基礎。2018年6月,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指出:“盡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愿望。”(48)習近平《弘揚“上海精神” 構建命運共同體——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6月10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頁。2019年5月,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明確提出了“文明選擇”和“文明自信”的概念,系統闡述了文明對話與交流在維護和平、經濟發展、共同繁榮中的獨特價值,強調指出:“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49)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年5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頁。

以文明交流互鑒為根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集中體現,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價值,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天下為己任的人類情懷,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走在時代前列、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的本質特征。在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愈演愈烈的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文明交流互鑒、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思想和豐富實踐,不僅為推動世界繁榮發展、實現人類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支持,也將因其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規律、代表人民利益而得到歷史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文明人類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漫說文明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對不文明說“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亚洲福利网址|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欧美在线免费|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免费成人网|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国内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9999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97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永久毛片在线播|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成人毛片| 久久女人网|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a级毛片| 婷婷成人综合| 日韩二区三区无|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精品第| 亚洲精品第1页|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啪啪网|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91精品国产丝袜|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96在线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无码AV动漫|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在线精品自拍|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