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提升經濟活力以應對大國競爭的歷史實踐及其啟示

2022-03-18 09:30:00趙陽張偉
關鍵詞:經濟

趙陽 張偉

2020年12月1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1)《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3日,第1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安全環境”(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近代以來,大國競爭構成了世界權力轉移的最重要因素。其中,能否激發經濟活力則是影響大國興衰的經濟基礎。經濟活力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供給和經濟總需求的增長速度及其潛力,它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源泉,也決定了軍事戰爭的財政基礎和軍事技術。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大國競爭對國家安全所帶來的挑戰,中國共產黨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著力提升經濟活力,以之作為科技強國的支撐,作為應對大國競爭的基礎。梳理這一歷史實踐,總結其經驗與啟示,對于當下更好地應對大國競爭、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 經濟活力與大國競爭的成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思想。黨的歷屆中央領導集體都對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作了深刻論述,對認識二者的辯證關系提供了理論前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升經濟活力,統籌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以之作為應對大國競爭的基礎,為當前把握經濟活力和大國競爭關系奠定了理論基礎。部分西方學者關于經濟活力與大國興衰的研究也為認識二者關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處于美蘇大國競爭的世界格局中,在國際上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共產主義運動的遏制,在周邊面臨著美國對朝鮮和越南的侵犯。在這種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國家安全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1954年8月24日,毛澤東在同英國工黨代表團談話時指出,“中國是農業國,要變為工業國需要幾十年,需要各方面幫助,首先需要和平環境。經常打仗不好辦事,養許多兵是會妨礙經濟建設的。如果諸位同意的話,我們要繼續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頁。可見,毛澤東對戰爭以及增加軍備對經濟建設的影響有著清晰的認識。1955年4月29日,毛澤東在同英國共產黨總書記波立特談話時指出:“只要有五十年的和平,我們便可進行十個五年計劃。……但是美帝國主義真的要打,我們也不怕。我們不要打,它打來,那末便要掃它幾下。”(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第206頁。在毛澤東看來,應對美國帝國主義的威脅,關鍵是要有一個長時期來進行經濟建設,即將經濟建設作為應對外部威脅的基礎。但是,由于近代以來屢遭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國際形勢的復雜嚴峻以及長期的革命戰爭的實踐,使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識到,“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5)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斗爭》(1949年8月14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86頁。。因此,從“帝國主義的邏輯”出發,雖然保持了對國家安全的必要警惕,但也往往導致對形勢估計得過于嚴峻,強調“打了再建設”。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美、中歐、中日關系逐步緩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認識進一步深入。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是80年代的三大任務,這三大任務中,“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6)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1982年9月1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這意味著經濟建設是應對國際威脅的基礎,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關鍵,而不再囿于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發展。1984年6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代表團時指出:“我們的政治路線是把四化建設作為重點,堅持發展生產力,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環節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戰爭。即使打世界戰爭,打完了還搞建設。”(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7頁。鄧小平再次強調了經濟建設在應對外部威脅時的基礎性作用。這一認識是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依據和重要推動因素。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樣將經濟建設作為應對外部威脅的基礎。從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國內狀況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觀。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指出:“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在歷史上,由于沒有能夠清醒對待國際國內某些事件,我們有過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嚴重教訓。”(8)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頁。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既維護本國的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關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2003年8月25日,胡錦濤在駐外使節的座談會中指出:“既要看到隨著我國發展壯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事實,又要看到我國仍然面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科技優勢和激烈國際競爭的壓力;既要看到美國等西方大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需要謀求同我國的合作,又要看到西方敵對勢力仍在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政治圖謀的嚴峻現實。”(9)胡錦濤《開創新世紀新階段外交工作新局面》(2003年8月25日),《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1頁。胡錦濤的這一論述強調了國家經濟、科技優勢和激烈國際競爭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實質上將國家安全的重心放在了以科技、教育、經濟、軍事等為內容的綜合國力的提升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變化,作出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不僅對中美逐步走向大國競爭的發展趨勢有著深刻認識,也對大國競爭給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作了提前預判。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10)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00頁。不僅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其他不穩定因素有了更多強調,而且強調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此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延續了中共歷屆中央領導集體以經濟建設應對外部威脅的認識,同時,統籌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以經濟活力的提升增強大國競爭的能力,以此有效維護國家安全。2020年11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強調,“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1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202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782頁。。將應對國家安全威脅的重心放在自身發展,尤其是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的提升,實質上是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的深化。2020年12月11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12)《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3日,第1版。。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依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做好系統性風險的防范,以高質量發展奠定國家安全的基礎,以高水平國家安全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則在于不斷提高經濟活力。

一些西方學者對大國興衰的原因作了探討,為我們認識經濟活力與大國競爭的歷史規律提供了有益借鑒。在馬克斯·韋伯看來,西方之所以逐步崛起,在于其具有獨特的“資本主義精神”。新教倫理所倡導的天職觀把世俗事務看作是個人從事的崇高活動,新教天職觀將勞動、賺錢視為倫理的“至高之善”,“賺錢、獲利總是左右著人們的思維,并將其視為一生的最終目的”,而“不再滿足于自己的物質所需要的手段”(13)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龍婧譯,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1頁。。倫理與宗教的關聯祛除了商業發展的內在障礙,孕育了“資本主義精神”內在的理性,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西方崛起的重要推動力。保羅·肯尼迪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把過多的資源用于軍事目的而不用于創造財富,那么,從長遠看,就很可能導致該國國力的削弱”(14)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蔣葆英等譯,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頁。。在他看來,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以及對財富的配置是國家興衰的關鍵,如果將過多的資源用于軍事而不用于財富的再生產,會導致經濟的衰退,進而導致軍事力量的衰落。德隆·阿西莫格魯、詹姆斯·A.羅賓遜則認為,包容性制度是國家變得強大的主要原因,而汲取性制度則是國家衰落的主因(15)德隆·阿西莫格魯、詹姆斯·A.羅賓遜《國家為什么會失敗》,李增剛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版,第58頁。。因為,汲取性制度未能很好地保護產權,抑制了商業活力,進而抑制了經濟活力。格倫·哈伯德和蒂姆·凱恩認為,大國衰落從根本上說是經濟衰落,經濟衰落是制度停滯的結果,制度停滯的主要原因是階層、派別、宗教、信仰等因素建構了群體的政治身份,導致階層固化,阻礙制度變革。這表現在“一個派系控制政府,執意維持現狀。當這樣的派系——比如土耳其禁衛軍——干預經濟時,就不會產生創新”(16)格倫·哈伯德、蒂姆·凱恩《平衡:從古羅馬到今日美國的大國興衰》,陳毅平、余小丹、伍定強譯,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275頁。。這兩個方面都會導致財政失衡,進而導致經濟衰落。中國經濟維持高速增長,對于中國和全世界都有好處。但是,中國必須更加愛護環境,調整收入分配不均衡,解決農村城鎮化等問題。

二 經濟活力與中美大國競爭

美國相對多元的社會結構、思想文化和政治結構,為商人和企業家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使美國相對于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家,更富有經濟活力。有活力的經濟推動了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美國的社會精英深知經濟活力對科技創新和軍事技術的基礎性作用,因此,在中美大國競爭中,美國企圖通過抑制中國經濟活力,進而阻遏技術創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由于中國科技水平和軍事力量的發展以及核時代的“恐怖平衡”,使美國雖然致力于與中國開展大國競爭,但也強調盡可能避免大國競爭演變為大國沖突。這在美國近幾年所制定的遏制中國的戰略文件中,比如《國防戰略報告》(2018)、《印太戰略報告》(2019)、《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2021)等,可以窺見一斑。這意味著,美國當前對華戰略以遏制中國經濟、科技崛起,阻滯中國現代化為重心。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將其全球戰略建立在經濟、軍事與科技特別是新技術的綜合優勢之上(17)劉德斌《概論美國國家戰略思想的演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8年第5期,第75頁。。為了維持這一優勢,不僅力圖謀求和維持高新技術領域的全面優勢,也非常重視“國際技術競爭以及對潛在對手的技術遏制”(18)石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思想根源》,《國際政治研究》2021年第1期,第21頁。。在美國的政治精英看來,經濟活力是技術創新的基礎,遏制戰略對手不僅應直接制裁其關鍵高新技術,還包括對孕育高新技術的經濟基礎的削弱。喬治·凱南認為,蘇聯經濟管理不善,建設投資急、質量次、折舊費大,造成蘇聯是“一個經濟上脆弱的、并且在某種意義上虛弱的國家”,使其不能“維持那些靠真正的物質力量和繁榮的產品的出口”(19)喬治·F·凱南《蘇聯行為的根源》,張小明譯,《政治研究》1988年第1期,第84頁。。這些缺點的存在使蘇聯社會主義包含著衰敗的種子,這就使得美國對堅定的遏制政策充滿信心,在多個領域對蘇聯進行打擊。美國的政治精英認為,“如果我們施以足夠的壓力,捉襟見肘的蘇聯經濟就會最終崩潰,這個共產主義制度也會遭到同樣下場”(20)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譚朝潔、孔巖、鄧勇、馬學印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頁。。在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看來,“決定美蘇競賽結果的將是社會的創造性。兩種制度的科學技術能力,包括軍事力量,歸根到底是基于創造性的革新之上的。而革新與其說是個人才能的作用,還不如說是社會和政治組織的作用。兩個國家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起關鍵作用的是對他們的才能的使用”(21)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劉曉明、陳京華、趙濱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20頁。。

綜上可見,美國社會精英將經濟活力視為科技創新的基礎,又將經濟活力和科技創新視為軍事力量的基礎。在開展大國競爭時,往往注重維護自身經濟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不使軍事競爭抑制這一活力,同時又通過經濟制裁、技術禁運、軍備競賽等手段抑制對方的經濟活力,進而削弱其科技創新能力和軍事能力的基礎。這一點實際上一直貫穿于對華遏制戰略之中。早在1953年11月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政策聲明(NSC166/1)中就表示,“美國可以通過經濟封鎖和說服其盟友實行類似的封鎖,給中國共產黨實現工業化的努力制造困難和進行拖延”(22)陶文釗《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2卷上冊,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頁。。2020年4月,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發表的報告《為中美“超級大國馬拉松”做準備》認為,雖然中美競爭涉及政治、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多個維度,但其關鍵是地緣經濟,而經濟競爭的關鍵是技術和創新,這對于未來獲取軍事優勢和商業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在《印太戰略報告》中,美國政府認為,要承認經濟、治理和安全之間的聯系,這些都是塑造該地區競爭格局的基本組成部分。以競爭為基本手段,以經貿問題為突破口,“打造一項有效限制中國力量增長、遲滯中國崛起步伐,同時又能夠促進美國利益的對華政策”(23)吳心伯主編《中美關系戰略報告2019》,世界知識出版社2020年版,第19頁。,就成為遏制戰略的重要內容。美國政府先后制定了《無盡邊疆法案》、《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外國公司問責法》等法案,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科技進行全方位打壓和遏制,還對華為、中興、大疆科技等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制裁。與此同時,美國還聯合其盟友,將部分企業遷出中國,對中國芯片實施制裁等,推動產業鏈的“去中國化”。日本啟動“召回”部分日本企業的計劃,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鼓勵美國企業回流、部分企業向東南亞遷移。在這一企圖未產生廣泛影響后,又選擇芯片進行重點領域產業鏈的“去中國化”。美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歐洲等盟友加強芯片產業鏈一體化建設,共享部分芯片數據,并將芯片納入“瓦森納協定”。除此之外,美國還以“危害國家安全”、“存在經濟威脅”、“侵犯公民隱私”等借口,采用威逼利誘的方式推動盟友與美國一起,排斥或放棄使用中國電信、核電等產品或技術。這些不僅導致部分中國企業生產困難,在部分深度依賴美國技術的產品生產上陷于停滯,還導致中國企業參與世界市場面臨諸多不公平的競爭,也對中國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國外相關單位進行交流、合作設置了重重障礙,對中國經濟活力的保持和提升以及對中國經濟、科技的現代化勢必產生深遠影響。

除了對中國進行直接經濟和科技制裁之外,美國還企圖通過誘使軍備競賽,實施“以壓促變”,使中國偏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從深層次上削弱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尼克松在對美蘇冷戰的分析中指出:“莫斯科的軍事力量是它的唯一老本。這樣巨大的軍事力量,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經濟實力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24)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第33頁。美國的政治精英深諳蘇聯的錯誤在于“軍費開支過大,民用技術投資欠缺,因此它的經濟崩潰了”(25)格雷厄姆·艾利森、羅伯特·D·布萊克威爾、阿里·溫尼編《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蔣宗強譯,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8頁。。因此,加強軍事威懾,迫使中國卷入邊境紛爭或者局部沖突,給予“臺獨”勢力以軍事支持,可以刺激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焦慮,迫使中國增加軍事預算,從而減少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此,美國建立了“四國機制”、AUKUS聯盟,協調跨大西洋組織和“五眼聯盟”在對華遏制戰略上的一致性;研發超聲速導彈,改進戰略轟炸機,加大太空武器研發,推動核彈小型化和實用化等;在中印邊境沖突中,聲援印度,為印度提供軍事武器和后勤物資,鼓勵印度對抗中國;在東海、南海,否定中國合法領土主張,挑動和中國有領土矛盾的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對抗中國;在臺海,實施“毒蛙戰略”、“豪豬戰略”,通過向臺灣當局出售先進武器、邀請臺灣當局參與軍事演習,通過法案授權美國出兵“協防”臺灣地區等,刺激“臺獨”分子“以武謀獨”、“依美謀獨”。這些措施都旨在加劇中國軍事戰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張力,迫使二者出現失衡。“以壓促變”戰略企圖通過激化中國內部矛盾,以內部力量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或者沖擊政治穩定。尼克松認為:“從冷戰開始直到1969年,美國奉行的是遏制政策。它試圖用一系列聯盟把蘇聯包圍起來,從而阻止蘇聯的擴張主義。這種做法是基于這樣一個假定,到一定時候,內部力量將促使莫斯科改變它的政治制度并改變它的侵略行徑。”(26)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第55頁。政治秩序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對政治秩序的破壞,則沖擊經濟發展的基礎。正如李光耀所言:“在今后幾十年內,如果不發生脫軌事件,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持續。但是數個嚴重的國內挑戰將消耗中國政府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資源去處理。如果任何一個挑戰失去了控制,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或社會動亂。”(27)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9頁。實踐證明,中國能夠對錯誤的政策進行反省,及時予以制止,以免造成更大的問題。

三 提升經濟活力應對大國競爭的舉措

經濟活力是科技能力和軍事能力的基礎,也是大國競爭的關鍵。中國應緊緊圍繞增強經濟活力這一戰略目標,使維持國家安全與保持經濟活力相均衡,構建富有競爭力、創新力的經濟制度,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融入全球化進程,營造有助于提升經濟活力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以經濟活力奠定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

第一,維持國家安全與增強經濟活力的動態性平衡。國家安全與經濟活力的失衡,是大國競爭失敗的重要因素。以蘇聯為例,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以及“把資源從使用效率不太高的農業領域轉移到工業領域”,導致了汲取性制度的發展,“無法產生持續的技術變革”(28)德隆·阿西莫格魯、詹姆斯·A.羅賓遜《國家為什么會失敗》,第64、92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2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統籌國家發展和安全,黨和國家積極維持兩個平衡。一方面是處理好穩定外部環境和保持經濟活力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軍費預算和經濟增長的整體關系,使軍費增長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不擠占用于科技研發、公共教育、設施建設、公共福利等財政支出。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同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30)《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鼓足干勁抓緊工作 奮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人民日報》2020年8月1日,第1版。黨中央從中美競爭的長遠戰略出發,客觀把握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方位,區分國家安全所面臨的主要和次要、短期和長期威脅,靈活而務實地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合理管控存在的分歧,避免沖擊經濟發展大局。另一方面是處理好穩定國內政治秩序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但是國內經濟發展環境面臨著深刻復雜的變化,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問題依舊突出。對此,習近平指出:“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2020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2020年11月4日,第2版。

第二,構建富有競爭力、創新力的經濟制度。大國競爭已經“從單純的政治和戰略領域(1979-1983年間)逐漸轉移到新技術的開發、運用上”(32)埃尼奧·迪·諾爾福(Ennio Di Nolfo)《20世紀國際關系史:從軍事帝國到科技帝國》,藩源文、宋承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60頁。,而富有活力的經濟是推動技術變革的基礎,也是決定軍事能力的基礎。因而,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提升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是應對大國競爭的關鍵之舉。2020年7月24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33)《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人民日報》2020年7月27日,第1版。。黨和政府圍繞著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確保市場競爭公平、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首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西方崛起的歷史看,市場是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刺激、活力、新事物、創舉、各種覺醒、增長、甚至進步皆由此涌出”(34)布羅代爾《資本主義的動力》,楊起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11-12頁。。黨和政府一方面要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宏觀調控新機制,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習近平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的多個主體、多重環節、多個領域相互鏈接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35)習近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2018年1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41頁。。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從夯實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等層面,進一步深化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建設(3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2020年5月11日),《人民日報》2020年5月19日,第1版。。其次,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產權的確立是刺激創造發明、創新創業的關鍵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完善了以管資本為主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產權管理制度,健全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和細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等。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37)中共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人民日報》2021年9月23日,第1版。,明確了知識產權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內容、法律體系、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推動了產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最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015)、《關于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2015)、《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2015)等政策文件,通過完善《反壟斷法》、降低稅費、拓寬融資渠道等措施,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營經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創新、就業、對外貿易的重要力量”(38)馮留建《中國共產黨民營經濟改革的百年歷程與歷史啟示》,《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第11頁。。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39)習近平《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64頁。同時,還注重提倡企業家精神。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要求,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40)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7月21日),《人民日報》2020年7月22日,第2版。。為此,黨和政府積極營造企業家公平競爭與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強優秀企業家的培育和引導,積極培育以冒險精神、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內容的企業家精神。

第三,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融入全球化進程。世界進入近代以來,權力向西方的轉移是以西方地理大發現以后對世界市場的開拓為基礎的,貿易影響著國民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發動戰爭的潛力。當前,“全球生產結構的性質越來越受到跨國企業的支配”(41)蘇珊·斯特蘭奇(S. Strange)《國家與市場》,楊宇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版,第79頁。。深度融入世界市場,不僅可以將產品投放到整個世界市場,利用規模經濟獲取超額利潤,創造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技術研發的條件,還可以利用全球的人力、物力、技術、資本等,厚植創新創造的基礎,同時也能夠在多元、開放的環境中,積累全球性管理經驗,提高管理體制的整體效率等。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42)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03頁。為此,黨和政府通過多種措施積極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首先,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建設。《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4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25頁。。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44)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8月24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8頁。。從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我國先后開辟了上海、廣東、遼寧等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通過便利跨境貿易投資活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便利外籍高層次人才等措施,推動海南逐步形成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45)中共中央、國務院《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人民日報》2020年6月2日,第1版。。與此同時,黨和政府深化了珠三角地區改革。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通過簡化外資行政審批流程、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拓寬外資市場準入等措施,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其次,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2013年9月8日,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46)習近平《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9月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第287頁。,隨后又多次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路徑、意義等做了系統闡述。2019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47)習近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2019年4月2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90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先后制定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2014)、《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5)、《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等政策文件,確立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框架思路、合作機制、具體行動等。同時,構建“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合作基本架構,使“一帶一路”建設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戰略規劃相銜接,將沿線國家建成一個互利合作網絡。在重點領域,通過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加強人文交流等措施,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在世界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的國際背景下,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48)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03頁。為保障合作交流的深入,構建了系列多邊、雙邊合作機制,依托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會議(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協調相關行為,落實共同政策。

第四,營造有助于提升經濟活力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大國競爭是一種制度的效率和另一種制度的效率、一個社會的活力和另一個社會的活力之間的競爭。經濟活力歸根到底是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力的體現和結果。《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同時進行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體制改革,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體制機制”(4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就政治層面而言,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0)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第90頁。,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此“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51)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第93頁。。2014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促進公平競爭等(5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頁。。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頒布實施,從行政體制、法治體系、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層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了經濟活力的基礎和保障。就文化層面而言,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仍然普遍存在。它使公眾對進入“體制內”給予較高社會評價,而對技工、商人、創業者的社會評價則居于其次。這種認知使得眾多青年學生在職業選擇時更傾向于“體制內”,抑制了人才向工商業領域的流入,在深層次上抑制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勞模表彰大會,提倡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53)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2020年11月25日,第2版。中宣部、商務部、工商聯、教育部等部門和機構通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維護企業家權益、提升職業教育地位、表彰勞動模范等措施,積極促進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與踐行。就社會層面而言,一個富有創新力、競爭力的經濟只有兼顧公平與效率,才能行穩致遠。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5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第47頁。。圍繞這一目標,黨和政府通過健全就業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健康保障、提升教育公平性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除此之外,還積極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56)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87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頒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2015)、《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20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2018)等政策文件,不斷增加對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轉移支付,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7)《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四 歷史啟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戰略競爭的展開就是大變局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史為鑒,才能開創未來。中國共產黨提升經濟活力以應對大國競爭的歷史實踐,對于新發展階段下中國更好地應對大國競爭,有效化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更好地捍衛中國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現實啟示。

第一,提升經濟活力、增強創新能力是應對大國競爭的經濟基礎。大國競爭是長達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國家競賽,其結果并非取決于以幾年或者十幾年為計量的特定歷史階段的勝利,而是取決于持續的、整體的軍事力量、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軍事力量取決于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又取決于經濟活力。習近平指出,要“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58)習近平《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47頁。。因而,只有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經濟,才能支撐長期的大國競爭。應對中美大國競爭,中國應通過深化市場經濟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全面依法治國、完善產權制度、融入全球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措施和手段,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推動民營經濟高質發展,“從市場體制、產權制度、國家治理、企業家精神等層面支持民營企業成為創新主體”(59)馮留建《中國共產黨民營經濟改革的百年歷程與歷史啟示》,《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第12頁。,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時代潮流。

第二,統籌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是應對大國競爭的戰略關鍵。美國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乃至種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國崛起。我們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斗爭的準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2020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60)《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3日,第1版。。面對中美大國競爭,我們一方面應充分認識到競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阻礙、對中國內部矛盾的誘發、對中國國際環境的破壞,對損害中國主權和國家利益的行為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另一方面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活力的增強推動科技創新,再以之推動綜合國力的發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在大國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三,增強政治、社會、文化活力是應對大國競爭的力量源泉。經濟活力源于社會活力,社會活力取決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會結構的包容性、開放性、多元性。經濟活力由市場主體的活力所促成,市場主體背后是商人和企業家。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在歷史上的崛起,源于其思想文化、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為商人和企業家發揮才能提供了條件。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以“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為取向的思想文化,以儒家士大夫和鄉紳為主導的社會結構,以“家天下”為特征的皇權政治,抑制了商人和企業家才能的發揮,是近代中國衰落的重要根源。對商人和企業家的包容,則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科技、社會、文化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面對大國競爭,提升經濟活力,要不斷增強社會、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創造制度、政策、社會條件,使商人和企業家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和發揮。

第四,靈活、務實、多元的外交戰略是應對大國競爭的必要支撐。中國的崛起對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產生了沖擊,中美世界權力的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這不僅影響到中歐、中日、中印關系,也進一步影響著中國與亞、非、拉部分中小國家關系的發展。因此,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實施靈活、務實、多元的外交戰略。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征,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61)習近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28頁。對于大國之間的博弈,也不能只看到地緣政治、地緣戰略,還要看到推動變局的更深層次、更廣泛影響、起更長遠作用的力量因素。比如,經濟發展及其帶來的格局調整,科技進步及其促成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文化覺醒和復興及其激發的碰撞和交融,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產生的對國家與社會治理的訴求,等等。總之,只有努力營造相對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才能為提升經濟活力、應對大國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經濟”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經濟 十人談 激蕩另一種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經濟下行不等同于經濟停滯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經濟能給民營經濟帶來什么好處?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懷舊經濟”未來會否變懷舊?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资源站|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91av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看| 欧美区日韩区|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天堂高清| 欧美a在线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美高清国产| 亚洲香蕉在线|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少妇精品在线|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不卡影院| 伊人蕉久影院| 99在线视频免费|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亚洲人免费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欧美亚洲香蕉|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理论一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99ri国产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久久免费看片|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99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欧美日韩导航|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