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培根的解釋學思想論綱

2022-03-18 09:30:00黃小洲
關鍵詞:方法論

黃小洲

17世紀英國經驗論哲學的創始人弗蘭西斯·培根與西方解釋學的發展有關聯嗎?這不僅對于培根研究而且對于西方解釋學研究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洪漢鼎先生雖然已經創造性地在《詮釋學》中獨立一節論述斯賓諾莎基于自然解釋方法的《圣經》解釋方法(1)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與當代發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頁。,但遺憾的是沒有論及自然解釋方法的創始人培根。西方有著歷史悠久的解釋學傳統,狄爾泰、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和利科這些公認的解釋學大師都有一部自己獨特的西方解釋學史。培根的解釋學思想需要借助現代解釋學的嶄新視域才能被發掘出來,其實,這個工作狄爾泰與伽達默爾已經有了伏筆。

西方現代解釋學的創始人之一狄爾泰,在其奠基之作《精神科學導論》一書中開篇就談論培根著名的《新工具》及其在自然科學的基礎與方法方面產生的巨大效應,并且在第二編中不遺余力地闡發歐洲科學的興起。這絕不是狄爾泰的偶然之舉。作為西方解釋學的核心哲學家伽達默爾在追溯西方解釋學的發展史時指出:當代“解釋學”(德文Hermeneutik/英文Hermeneutics)這個詞的使用是隨著現代方法概念和科學概念的產生而使用的(2)Hans-George Gadamer, Hermeneutik II: Wahrheit unde Methode-Erg?nzungen Register (Tübingen :Mohr Siebeck, 1993),93.。而現代科學方法論思想的誕生恰恰要歸功于培根,笛卡爾緊隨其后。國際著名的解釋學專家格朗丹說:“確切地講,在培根與笛卡爾之間,hermeneutica這個新詞被創造出來了,尤其是在試圖補充和革新以前的工具論方面。”(3)讓·格朗丹《哲學解釋學導論》,何衛平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82頁。因此,從效果史或影響史來看,培根應該在西方解釋學歷程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文試圖在現代解釋學的視野中重構培根解釋學思想的基本論域,給出一個論綱,以便人們對其基本輪廓有一個綱舉目張的綜合性把握。

一 自然本體論的解釋學

“自然”是培根解釋學思想的核心與根基,并在其解釋學思想中具有本體論的地位。培根劃時代的《新工具》(NovumOrganum)一書所擬定的副標題就是“自然的解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現代科學哲學家波普爾認為,培根對“自然的解釋”實質意思是“如實閱讀大自然之書”(4)卡爾·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傅季重、紀樹立、周昌忠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頁。。“自然”是一部無字之書。

“人作為自然的統治者(minister)和解釋者(interpreter),他所能做與所能理解的正如他對自然秩序(the order of nature)的觀察(observations)所允許他的那樣多,這種自然秩序或者是針對事物(things)的或者是針對心靈(mind)的;除此而外,他既不能認識更多,也不能更有作為。”(5)The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Works of Lord Bacon, ed. Joseph Devey (Lodon: George Bell and Sons,1904),383.培根在《新工具》一開篇就開宗明義如是說。

然而在基督教神學思想占主導地位的舊時代里,人是上帝的創造物,他生存的基本任務就是理解和解釋上帝的話語。基督教神學大師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向上帝傾情懺悔人類的渺小與罪惡,并贊頌上帝的偉大與智慧。中世紀神學臺柱阿奎那則通過煌煌巨著《神學大全》條分縷析、長篇累牘地詮釋作為上帝話語的《圣經》。應該說,在基督教神學的傳統觀念中,一切贊美都歸于上帝,上帝才是解釋學圍繞的唯一中心,自然則是卑微丑陋的,根本不值得研究。但是,培根的上述說法則顛覆了這一千多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主張,他把哲學研究的中心從神學解釋轉移到自然解釋上。這個自然解釋學主題的確立標志著西方解釋學發展的重大轉變,即傳統神學解釋學的衰落與自然科學解釋學的興起,它同時也標志著西方哲學現代范式的誕生。哲學中心主題的轉變絕對不是小事情。培根的自然解釋學吹響了時代精神轉換的號角,自然取代上帝、科學取代神學、哲學取代迷信成為時代的新方向。

“自然”其實并不卑賤。培根主張上帝創造了兩本大書:一本是《圣經》,一本是自然之書。理解《圣經》,需要神學解釋學;理解自然,則需要一門自然解釋學。顯然,培根是想借助上帝的權威來提高自然探究的地位。不僅如此,培根還表明自然是精微奧妙的,它比人類的感官(Sense)和理解力(Understanding)都要玄妙高遠。因此,解釋自然同解釋《圣經》一樣是一個神圣的工作,而且它絕不是一件輕輕松松的工作,需要人們十分專注認真與嚴肅謹慎。在培根這里,自然甚至有取代上帝地位的傾向。

用自然來解釋自然,而不是用神或奇跡來解釋自然,是培根解釋學的偉大貢獻。在這個意義上,培根可謂西方近代版的泰勒斯。不是玷污、虐待、中傷自然,而是重新發現、提升、完善自然。培根的自然解釋學與古代的自然哲學、自然科學相接近。據黑格爾考察,自然哲學與一般自然科學有一種獨特的關系,因為自然哲學本身就是物理學,即理性物理學(6)黑格爾《自然哲學》,梁志學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頁。。只是到了近代,各門具體的自然科學與自然哲學才逐漸分離開來。因此,自然解釋學、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三者之間有著緊密聯系。不過培根突出主張,自然哲學是科學的偉大母親(7)培根《新工具》,許寶骙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56頁。。這為從哲學上把握各門自然科學留出了地盤。就這點而言培根是十分崇古的。然而,培根卻又一反古代亞里士多德的學科分類法,把物理學和形而上學歸入自然哲學的名類之下,這就使得培根的自然解釋學不僅具有科學研究的特征,同時也具有了形而上學本體論的特征(8)M.普里麥克《對培根哲學的重新解釋(大綱)》,余麗嫦譯,《哲學譯叢》,1980年第6期。。

培根這種自然本體論的解釋學路徑在西方解釋學史上有著革命性的深遠影響。如果我們像漢語的解釋學史那樣承認斯賓諾莎有一種解釋學,那么斯賓諾莎則比培根更徹底、更激進地顛覆了西方基督教會傳統的解釋學,即他竟然用“自然”來解釋神。“解釋《圣經》的方法與解釋自然的方法沒有大的差異。事實上差不多是一樣的”(9)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溫錫增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108頁。。毫無疑問,斯賓諾莎“神即自然”的革命解釋學原則被時人看作是無神論,它觸怒了整個西方神學界,但是它卻為科學解釋學、唯物主義的解釋學鋪平了道路。恩格斯就說:“當時的哲學博得的最高榮譽就是:它沒有被同時代的自然知識的狹隘狀況引入迷途,它——從斯賓諾莎一直到偉大的法國唯物主義者——堅持從世界本身來說明世界,并把細節的證明留給未來的自然科學。”(10)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70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培根的自然本體論解釋學才是這種思潮的發端者。

眾所周知,狄爾泰曾區分“說明自然”與“理解精神”,即自然科學靠“因果說明”,而精神科學則靠“同情理解”,因此解釋學才是精神科學的基礎。從表面上看,自然科學似乎不需要解釋學,實則不然。波普爾就主張:“科學的目標就在于找出我們認為需要解釋之事的令人滿意的解釋。”(11)卡爾·波普爾《實在論與科學的目標》,劉國柱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頁。狄爾泰的時代與培根的主張截然不同,神學不再是人們精神世界的主宰,人文科學衰微,自然科學則異化成為新的話語霸權。在一個科學實證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時代,為了捍衛精神科學的獨立性和真理性,狄爾泰既反對培根的自然主義,又深深地依賴這種自然主義。這是一種矛盾。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早就指出,狄爾泰雖然為精神科學辯護,但是又深受自然科學模式的影響。伽達默爾曾多次強調解釋學的普遍意義,這就證明解釋學應該包含自然科學解釋學,同時解釋學也應該涵蓋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等不同向度。美國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通過他那著名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向世人證明,解釋學在自然科學研究中也是起作用的。

二 方法論與認識論的解釋學

自然雖然時刻都能觸手可及,但是它與我們生硬地對立著,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團。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自然喜歡隱藏自己(12)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26頁。。看起來,自然就像古代埃及伊西斯女神一樣蒙著神秘的面紗。盡管培根確立解釋學的主題或對象是自然,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解釋自然?即如何揭開自然的神秘面紗?

培根的答案是:自然解釋學需要一整套客觀公正、可靠準確、普遍適用和循序漸進的方法論工具,即經驗歸納法來確定自然的規律、秩序、精度與廣度。黑格爾指出,作為英國現代經驗論的首領、西方實驗哲學的鼻祖和科學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有理由萬古留名(13)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26頁。。因此,經驗(Experience)、實驗(Experiment)和歸納法(Induction)就可以構成培根解釋自然最有效、最著名的方法論體系。我國培根哲學研究專家余麗嫦也說,“培根把方法論問題作為他的哲學的首要問題”(14)余麗嫦《培根及其哲學》,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6頁。。顯然,在培根這里,任何真理或知識的得出都要遵循普遍客觀的科學方法論,反之,缺乏正確的方法論保障則無真理可言。這就使得西方現代的自然解釋學與認識論、方法論之間結下了鐵一般的聯盟。

在《新工具》的序言中,培根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他的方法論程序:以直接簡單的感官知覺為認識的起點;排斥大部分隨感官活動而引起的心靈想象;在校正的幫助和防護下,保留感官的驗證作用;通過恰當的邏輯工具為人類心靈建立理解力循序漸進的階梯(15)培根《新工具》,序言第2頁。。我們可以把這些方法論步驟合稱為“廣義的歸納法”,而把其中的邏輯工具即著名的“三表法”、排除法和正面解釋法稱為“狹義的歸納法”。

不可否認,培根深知人類的感官知覺是有缺陷的,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把感覺經驗視為科學真理最重要的源泉和檢察官,只要給予足夠的幫助,它是能夠貢獻出無窮多知識財富的。所有的經驗都要還原為人類最原初、最簡單、最直接、最樸素的感官知覺。因此,我們把這稱為自然科學的感覺經驗,以區別于神學信仰的天啟經驗或文學藝術的想象經驗。哲學和科學本身都要求有論證。培根說:“如果它遵循實驗事實上所做的,那么經驗就是目前最好的證明。”(16)The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Works of Lord Bacon, 406.關于感覺經驗與實驗的差別,培根的解釋是:“這種經驗,如果是自行出現的,就叫作偶遇;如果是著意去尋求的,就叫作實驗。”(17)培根《新工具》,第60頁。可見,實驗就是經過心靈設計、有意為之的一種獨特經驗。自然的奧秘大多是通過實驗才被逼問出來的。培根的歸納法也可以被稱為經驗歸納法或實驗主義的歸納法。

追求科學真理,光有感覺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培根十分明白人類的理解力不是赫拉克利特所說的干燥之光,它容易受意志、情緒、迷信以及各種偏見的影響而潮濕發霉。因此,清除這些偏見或障礙,保護人類理解力之光干燥純正,這是通達自然真理的必經之途。這就是培根聞名遐邇的“四假象說”。為此,他給出了一條清除偏見的金規則:“一般而言,凡是沉思自然的人,都應該對具體地占據和固化你理解力的任何事物加以懷疑(suspect),并且應該更加小心謹慎地保持理解力的心平氣和與毫無偏見。”(18)The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Works of Lord Bacon, 397.顯然,這是一條像利科所說的懷疑主義的方法論原則,也是一條客觀主義的理性均衡原則。我們把培根這里的方法論步驟稱為“懷疑主義的歸納法”、“否定性的歸納法”或“消極的歸納法”。

解釋自然就是要從事物的性質中發現其形式(Form)。在亞里士多德傳統的四因說當中,培根最重視形式因而最排斥目的因,形式因構成自然科學知識和自然解釋學的基礎。他說:“形式的發現產生真正的理論和自由的實踐。”(19)The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Works of Lord Bacon, 449.如何發現形式,這就是培根狹義歸納法的內容,又被稱為“真正的和合格的歸納法”、“解釋自然的真正鑰匙”或“積極的歸納法”。首先實施的步驟是著名的“三表法”,接著實施“排除法”,即淘汰事物性質的非本質規定,最后對事物的形式作出正面的初步解釋,這才算走完一個圓圈,獲得初步的成功。培根把這稱為“理解力的放縱”或“解釋的開端”。

應該說,培根的自然科學歸納法造就了一個普遍追逐方法論技術的時代,它使得西方解釋學萌生了一種普遍方法論的覺醒。潘德榮先生指出:“這種與自然密切聯結的科學思維方式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這種新的科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滲透到了各個研究領域。……嘗試將詮釋學建造成有別于解經學、而類似自然科學方法那樣的精密、客觀的方法論學科,亦即一套普遍適用的詮釋規則體系。”(20)潘德榮《西方詮釋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93頁。通常,我們把丹豪爾在1654年出版的《圣經解釋學或圣書文獻的解釋方法》視為西方解釋學史上第一部在書名上使用“解釋學”這個詞的著作。其實,丹豪爾可以被視為施萊爾馬赫普遍解釋學設計的先驅。1757年,邁爾(Meier)就已出版《普遍解釋技術試探》一書。當然,施萊爾馬赫有理由批評前人的解釋學還不是普遍的解釋學,而只是特殊的解釋學。他把自己的心理解釋方法,也稱為一種技術的解釋方法。狄爾泰反復申述解釋技術、規則系統或正確解釋程序的重要性,他認為,所謂闡釋(Auslegung)或解釋(Interpretation)就是對生命表現的合乎技術的理解(21)洪漢鼎主編《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修訂本)》,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頁。。

由此可見,在培根的影響下,西方解釋學進入到一個科學方法論意識全面覺醒的時代,時代精神的主流是以自然科學方法論為楷模,炮制出一套普遍適用的解釋學方法論。崔永杰先生認為,雖然伽達默爾對培根的方法論思想“不屑一顧”,但是對其方法的精神十分贊賞(22)崔永杰《“全面發展的萌芽”:培根思想管窺》,《哲學研究》2001年第8期,第42頁。。何衛平先生亦指出,以哈貝馬斯和利科為代表,西方解釋學正在經歷第三次轉向,即轉向存在論與認識論、方法論相結合的解釋學,這是一次在更高層次上向狄爾泰的回歸(23)何衛平《西方解釋學的第三次轉向——從哈貝馬斯到利科》,《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第45-62、205頁。。在某種意義上,西方當代解釋學回歸狄爾泰,其實就暗含著向培根自然科學方法主義解釋學的“重返”。托馬斯·庫恩說:“一個科學家必須致力于理解世界,并擴展這種使世界有序化的精度和廣度。”(24)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版,第35頁。可見,理解培根哲學對于明了日后西方解釋學的走向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三 人文主義的實踐解釋學

除了自然科學的純粹理論領域,我們還應該看到培根在人文科學中的實踐解釋學方面的貢獻。與自然解釋學領域壓制目的因不同,培根在人文社會領域重新恢復了目的論解釋的效力。解釋自然是為了支配自然,自然領域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于人類的生活和幸福,要以對人的實效和功用為旨趣。如果說培根在自然解釋中奉行的是價值中立的客觀主義或冷漠主義,那么在人文主義的實踐解釋學領域中則充滿了人道主義、幸福主義的溫暖色調。這從某種程度上舒緩了自然研究對人本身的逼迫,科學技術的異化問題還不是培根時代的主題。培根明確主張:“科學真正的與合法的目標,是將新的發明和財富饋贈給人類的生活。”(25)The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Works of Lord Bacon, 416.不僅如此,實際上,事功和實利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實驗科學的發展。為此,培根嚴厲批評沉迷于思辨的古希臘人和執著于空洞形式爭論的經院學者,指責他們沒給人類生活帶來效用和益處。

人類在自然領域中不是恭順的仆人,而是掌握著強大威力(歸納法)的主人。只有通過解釋自然,人才成為自然的主人;只有對自然實施改造和統治,才能使自然為人類自身服務。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里因偷吃智慧之果而墮落,失去原初的天真狀態,不得不汗流浹背辛苦勞作才能吃上面包。可是培根認為,通過科學和技術,人類可以從對自然萬物的統治權中得到補救。可見,自然解釋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類自身的解放,使之從奴仆狀態中解放出來。“真理和功用在這里乃是一事”(26)培根《新工具》,第98頁。。就此而言,培根可謂歐洲現代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的鼻祖。培根的這種解釋觀在道德、經濟與政治等實踐哲學領域中極大地沖擊了歐洲傳統基督教的禁欲主義,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世俗主義的地位。培根論證說,西方歷史上對于科學技術的發明家都會給予至高的神圣尊榮(神人),至于對國家有功的開國者、立法者或將軍等,只不過得到英雄的尊號(圣人)。他認為古人的做法十分公正,因為“發現之利可被及整個人類,而民事之功則僅及于個別地方;后者持續不過幾代,而前者則永垂不朽千秋”(27)培根《新工具》,第102頁。。他甚至認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的發明對于人類事務的力量和影響超過了任何帝國、任何教派和任何星辰。

一般來說,歐洲現代歷史意識的崛起與古今之爭的大討論,不僅進一步深化了歐洲的人文學術,而且對于促進西方現代解釋學學科的建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通常我們都把意大利的維柯視為西方現代歷史哲學的創始人,而把17世紀末法國文學界掀起的古今之爭視為正宗。其實,培根才是歐洲現代第一個最富歷史感的哲學家,他最先在哲學中挑起了古勝今還是今勝古的大爭論,在這點上他與笛卡爾截然不同。

我們知道古希臘人是反歷史的。亞里士多德的名言“詩比歷史更真實”最鮮明地表達了這一點。甚至笛卡爾也是反歷史主義的。培根則不然。他在1605年左右就把人類的知識區分為三類,并且分別對應于三種人類的理解能力:歷史(記憶力)、詩歌(想象力)和哲學(理性能力)。這是歷史學科在西方現代首次以一種嚴肅的身份進入到哲學的討論中來,并且成為知識的一個門類。培根進一步把歷史區分為自然史、社會史、宗教史和學術史。每一個領域又可以作更細致的劃分,例如生物史、奇異史、技術史、回憶錄、檔案、古代逸史、編年史、傳記、紀事、教會史、預言史等。不僅如此,培根還親自撰寫歷史著作《風的歷史》、《自然史》、《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大不列顛史》等,涵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培根在歷史領域的前瞻眼光和率先示范,足以開啟西方現代歷史主義之先河,為后來19世紀德國歷史主義解釋學的思考開墾了田地。當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耗費大量筆墨來論述從蘭克、德羅伊森到狄爾泰的歷史解釋學思想時,歷史反思實際上成為了現代解釋學誕生的重要媒介。為了對抗黑格爾思辨的歷史哲學,蘭克強調歷史的客觀主義取向,即進入歷史,我們必須忘卻自我。蘭克的這種立場與培根是高度一致的。

與此同時,哲學領域古今之爭論題的形成也加速了歷史意識的覺醒。培根明確地把自己的學術事業看成是超越古人的競爭。他反復強調古希臘人其實并不“古老”,從世界歷史的眼光看,他們應是人類的“天真兒童”,理解力還沒有成熟,行動上也未獲解放。在培根看來,到他的時代為止,西方經歷了三次學術革命:第一期是古希臘學術,第二期是古羅馬學術,第三期就是他所處時代的學術(28)培根《新工具》,第56頁。。中間經院神學和阿拉伯學術都未達到學術革命的層次,而培根把自己時代的學術直接與輝煌的古希臘羅馬并駕齊驅。他甚至聲言,如果我們加倍努力,那么學術上的第三次大繁榮就有可能超越希臘和羅馬的光榮(29)培根《學術的進展》,劉運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頁。。從培根起,后來很多西方哲學家審視自身的學術時開始帶上了歷史、發展、進步的眼光。這種歷史主義的古今之爭,在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中得到了格外重視,它至今仍然是解釋學研究中的重要論題。

與笛卡爾厭惡修辭學不同,培根充分肯定修辭學對于學術的重要意義,并且將古代解釋學的寓意解釋方法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稱修辭學是一門很卓越的學科(30)培根《學術的進展》,第129頁。。修辭學是一門說服眾人的藝術,它要在高深知識與普羅大眾之間充當中介,進行翻譯和解釋。最前沿的自然科學知識通常只有少數人能懂,如果它要使大眾理解,那么必須運用修辭學。修辭學一般會用寓言、比喻、類比或格言來說服人。例如,培根把古希臘的神祇潘(Pan)寓意為大自然,女妖塞壬(Siren)的寓意是享樂的邪惡誘惑(31)培根《論古人的智慧(增訂本)》,劉小楓編,李春長譯,華夏出版社2017年版,第80頁。。這表面上是在贊美古人的智慧,實則古為今用、舊瓶裝新酒。《新工具》采用格言體來寫作,著名的四假象說就是修辭學的比喻。另外培根把自然比作上帝之書,把知識比作光,把人的心靈比作鏡子,把實驗家比作螞蟻,把推論家比作蜘蛛,把采用歸納法的人比作蜜蜂等。伽達默爾曾指出,寓意解釋方法是西方古代解釋學的核心。顯然,培根并沒有拋棄這個傳統,而是加以靈活的改造。由此,我們可以把培根看作是銜接古代修辭主義解釋學傳統的重要橋梁。我們知道,無論是施萊爾馬赫還是伽達默爾,他們都特別強調解釋學在起源上與修辭學的緊密聯系。

四 理性主義的神學解釋學

如何處理神學信仰,即如何協調哲學與神學、理性與信仰的關系,這是培根時代思想家們繞不開的問題,涉及西方歷史最悠久也最正統的神學解釋學。既然培根把科學的偉大復興當作自己畢生的使命,那么他必然要使哲學或理性的地位提升上來。但是從現實的歷史經驗來看,學者往往成為異教徒,學術昌明往往使人傾向于無神論。為此,培根的神學解釋學策略就是:讓神學與哲學互相分離開,互不干涉;表明理性的地位始終低于信仰;使科學探究與上帝的話語《圣經》相協調。這是理性主義的神學解釋學與明顯的雙重真理說,即不因自然解釋而否定上帝之言,給信仰騰出地盤。

顯然,如果以哲學來否定神學,讓理性超越信仰,那么結果必然導致無神論,撼動宗教的權威。這是培根無法接受的,他曾說無神論在一切方面都是可恨的。如果以神學來絕對統一哲學,讓信仰指使理性,那么結果則必然是自然科學探索的寂滅。這兩方面極端都不是培根想要的,也違背培根的理想。因此,只有讓神學與哲學互相分離開來,理性與信仰相對獨立,那么他們彼此之間才能和諧協調。宗教神學建立在上帝話語與奇跡基礎之上,而自然科學則建立在歸納法的基礎上。培根明確闡述人類的理性知識有確切的限度和局限:第一,不要忘記了人的死亡宿命而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知識身上;第二,不要抱怨上帝或討厭神學,我們利用自然是為了人的幸福安逸;第三,不要妄圖通過自然解釋來窺探上帝的奧秘(32)培根《學術的進展》,第5頁。。

神學家批評說,知識就像毒蛇撒旦,渴望知識是導致人類始祖墮落的原因,研究自然使人喪失信仰,背離上帝。培根回應稱:“一點點兒哲學使人傾向于無神論,這是真的;但是深究哲理,使人心又轉回到宗教去。”(33)《培根論說文集》,水天同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57頁。培根區分膚淺的哲學研究與精深的哲學研究,前者可能導致無神論,但是后者必定是有神論并且贊美上帝的。為此,培根必須重新解釋神學理論和《圣經》文本,證明深究哲理與皈依上帝是同一條道路的不同側面。他說在創世過程中,上帝表現了兩種美德:一種是創制宇宙萬物的無上權力,一種體現在自然萬物美麗形式中的智慧法則。盡管人無法窺視上帝的秘密,但是能夠通過解釋上帝的創造物即自然來理解上帝的智慧。培根以此區別于后期經院哲學中那種神秘主義、意志主義或激情主義的上帝創世說。他甚至強調,就連馬丁·路德也是利用理性來工作從而反抗羅馬主教和墮落的教會傳統。顯然,當路德用“唯有圣經”這一解釋學原則來對抗教會權威時,他就把遵從邏輯與語法的字義解釋提升了起來,從而為理性主義打開了一絲光亮。培根則把字義解釋背后的理性主義、客觀主義、普遍主義與邏輯主義發揚光大。我們知道,路德去世后15年,培根出生;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響極大,培根受其影響是自然的。

在地位次于上帝的天使等級排序中,培根重新解釋說,第一位是愛的天使,第二位是光明天使(亦稱智慧天使),第三位才是管理天使(分屬君主王侯等)(34)培根《學術的進展》,第32頁。。可見,不僅上帝有智慧,就連在其他神靈中,智慧(知識)天使是排在前列的,顯示其重要地位。培根進一步引導說,在上帝的眾多創造物中,最先被創造出來的是光,然后才是其他可感的物質自然。培根的新詮釋是:“光”是溝通物質自然與無形知識之間的橋梁。換言之,光兼具自然性、智慧性和神圣性(35)培根《學術的進展》,第32頁。。

關于人類在伊甸園中的墮落行為,培根也給予重新闡釋。他認為亞當在伊甸園中的工作正是知識的主要內容:一是觀察萬物,二是給萬物命名。這些知識并沒有導致人類的墮落,真正驅使人類墮落的是分別善惡的道德。《圣經》中記載了很多發明家和制作者的名字,并對他們贊譽有加。例如摩西作為上帝的第一支筆,就是一位滿腹經綸的人。培根甚至構想了一個科學的烏托邦,對象就是古代猶太國王所羅門的科學宮,其中大膽地稱“知識為上帝的首要創造”(36)培根《新大西島》,湯茜茜譯,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版,第175頁。。在培根看來,《圣經·約伯記》是詩歌,也是智慧書,因為它記載了許多自然科學的知識,例如天文學、生育學和礦物學等。

培根的以上解釋工作可以說是消極性的,即論證神學中原來包含有哲學,信仰能夠容納理性,從而緩和二者之間緊張對立的關系。但是這樣還不夠,他還要進一步說明理性能加強信仰,哲學能增進神學。培根宣稱,自然科學和人類知識能夠對宗教和信仰起到裝飾和美化作用,使人們更有效地贊美上帝,同時又能對無信仰和錯誤迷信提供預防和治療作用。這種積極的神學解釋學,可以表述為:“按照上帝的話來說,自然哲學實在既是醫治迷信的最有把握的良藥,同時又是對于信仰的最堪稱許的養品,因而就應當被撥給宗教充當最忠誠的侍女,因為宗教是表現上帝的意志的,后者則是表現上帝的權力的。”(37)培根《新工具》,第70頁。自然哲學不僅不是宗教的敵人,反過來它還是宗教的虔誠侍女。這樣的論調過去阿奎那就曾主張過,盡管培根舊調重彈,但其實醉翁之意不在神學,在乎自然科學的振興。

從形式上,培根把《圣經》解釋總結為兩類:一類是系統解經學,一類是分散解經學。系統解經學在傳統追求三種境界:“一是概括簡略,二是堅實有力,三是盡善盡美。”(38)培根《學術的進展》,第193頁。可是實際上,人們陷入了繁瑣主義和形式主義,在神學中濫用推理推論,離開《圣經》文本越來越遠,導致解經質量每況愈下。至于分散的解經學則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如整體與部分的循環方法,字面解釋與深層解釋相結合的方法。從內容上看,培根還把《圣經》解釋分為神秘解釋法和哲學解釋法,二者都有合理性,不可超出一定的限度。總體上來說,培根的神學解釋學方法論原則是:“學習時要忠實”和“學習后會判斷”,二者辯證統一。由此可見,培根的神學解釋學基本上保留了傳統圣經解釋學的諸多方法,同時又帶有理性主義科學啟蒙的色彩,就連20世紀的解釋學大師們狄爾泰、伽達默爾、哈貝馬斯、利科都具有強烈的啟蒙意味。啟蒙與解釋學不是相互隔絕、相互敵對的東西。

五 結論

綜上所述,盡管培根本人并沒有使用“解釋學”這個“名”,但是這并不能否定培根有相應的解釋學思想之“實”。正如中國古人雖然沒有使用“哲學”這個詞,但是這不能說明中國古人沒有哲學。伽達默爾認為解釋學是一門關于宣告、口譯、闡明、解釋和理解的藝術,而且首先代表一種具有高度技巧的實踐(39)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詮釋學Ⅱ: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修訂譯本)》,洪漢鼎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109頁。。如果我們以這個定義來透視培根的思想,那么其中的解釋學意蘊就能清晰地顯露出來。西方古代最重要的圣經解釋學傳統在培根那里并沒有隨著科學啟蒙而被遺棄。盡管培根并沒有像伽達默爾那樣專門就“理解如何可能”這個問題來探究一門普遍的哲學解釋學,但是培根為西方現代解釋學的誕生營造了一種科學精神并準備了銳利的方法論武器。

培根在西方解釋學史上實現了從基督教正統神學解釋學向自然解釋學的重大轉變,其貢獻是不容忽視的。他所創制的經驗歸納法為自然科學知識的發明提供了一套普遍有效的方法論工具,它在哲學中產生的巨大方法論效應,為后來施萊爾馬赫和狄爾泰創立現代解釋學樹立了榜樣,但同樣也給他們造成了強大的壓力。盡管培根的自然解釋學最為顯著,但是它始終要受到人文主義解釋學的節制。同時他也不忘對傳統的神學解釋學加以創新發展。所有這些都表明,培根蘊藏著豐富的解釋學思想,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猜你喜歡
方法論
爆款方法論 屬于奧迪A6L的豪華哲學
車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 07:24:0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方法論視角下的制定法解釋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再論機能的刑法解釋方法論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6
法本位的方法論闡釋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論意義
抓改革落實,習近平的十大方法論
回應型行政審判的方法論指引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52
每個讀書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讀書方法論”
幼兒100(2016年6期)2016-11-24 13:19:20
簡述數學方法論與數學文化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亚洲无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本亚洲精品网站| 高清码无在线看|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精品91在线|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99精品在线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亚洲丝袜第一页|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天堂2014|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AV网站中文|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另类|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精品片911|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天堂av综合网|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2014|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a网站|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中文字幕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