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組織部

在這個社區綜合體,沒有高高的服務柜臺,也沒有簡單的宣傳陳設,而是有一個托管機構,解決暑期孩子“去哪兒”的問題;還有社區食堂,解決老年人獨自在家時兒女的牽掛。錦江區三圣街道喜樹路社區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以建強多類型黨組織完善組織體系、量化落地居民需求、聚合多元治理資源,不斷打造黨建引領強、居民參與強、資源聚合強的全齡友好幸福家園。
黨的組織“先安家”,紅色核心強引領
完善組織體系下好黨建引領“先手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照“串點成鏈、聚鏈成圈、協同協作、相互成就”的理念,梳理物業小區、社區商業、社群組織等9個行業,分類型建立黨支部,實現轄區黨組織全領域、全區域覆蓋。聯動轄區300余個商家企業成立社區商業綜合黨委,搭建社區商業發展平臺,引領商居共建,帶動社區商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公益互動。開展5個駐地單位和6個相鄰社區的黨組織結對服務,簽訂共建協議18份,實現區域大黨建融合發展。
有了黨組織,開展工作就更加得心應手。例如在前期綜合體建設居民意見征集過程中,喜樹路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和自治組織的力量,以社區綜合體周邊1.5公里為主要服務半徑,對周邊34個小區20萬余居民開展了3輪消費需求調查,共收集問卷1.4萬余份。
居民需求“來當家”,開門見喜聚民心
依托社區特色“喜”文化搭建幸福美好生活“強磁場”。完善全齡友好體制機制,社區黨委聯合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研究團隊發布全國首個社區幸福美好生活指標體系,制定三級236個指標,將居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主觀感受轉化為可量化、可感知、可分析、可追蹤的客觀評價標準。
如何打造一個優質、優惠、便捷的生活服務社區綜合體,離不開綜合體功能業態的布局,而綜合體功能業態怎么選,則是社區居民說了算。前期,喜樹路社區黨委通過“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3輪需求調研,認真分析了核心區域的人群結構與現有配套服務,梳理提供滿足全齡段居民所需的各項公共生活服務,聯結和發動23個黨組織、22個居民組織、11個社會組織等主體參與,致力讓轄區居民可以玩在社區、學在社區、樂在社區,共享社區居民新生活,共建全齡友好和諧社區。
經過調查梳理居民10大類服務需求,在喜樂薈黨群服務綜合體中引入升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點、社區共享食堂、便民生活驛站、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等排名靠前的居民需求項目。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5個小區黨群服務站+2個紅色服務驛站”陣地體系,形成15—10—5分鐘黨群服務圈。
多元主體“共享家”,和樂共贏促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社會化運營、動態調整,走好業態發展“融合路”。引入“喜樂之家”社會化團隊,堅持公益和商業64的業態配比。圍繞“多彩黨建”,引入邵雷剪紙等黨建元素文創,打造黨建數字驛站;圍繞“喜文化”,引入原創珠寶、禮服定制等惠民定制小店;圍繞參與共享,聯合扎染、木藝、漆藝等非遺體驗業態開展黨建共建、托管課堂等公共服務,培育“巧手空間”工坊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形成黨建聚資源、商業自造血、商業反哺公益的良性發展模式。2021年以來,吸納社會資本7000萬元,解決就業125人,惠及居民2萬余人次,社區公益基金池年募集資金30余萬元。
在這個“共享家”里,有一個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具體問題而升級打造的喜廚社區食堂。喜廚社區食堂面積約500平方米,現已提供早餐與午餐,可同時接待100多位居民用餐。食堂菜品豐富,售價也低于市場價格。此外,食堂還為老年群體設立了養老服務金卡消費點,讓居民群眾享受到真正的實惠與便利。食堂一側,還設置了一個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打造了集社區養老、康復護理、智慧管理為一體的區域型社區養老管理服務中心與智慧養老指揮中心,為轄區老人們提供一站式多元服務。社區正在成立“喜樂”送餐隊,針對轄區空巢老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送餐服務,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街道聚焦品質服務提升、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引入“新安居”打造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居民提供了一站式多元服務。
去年9月,在黨建引領、社區指導幫助下,喜樹路社區正式成立了引導兒童成為社區主人翁的組織——兒童議事會,進一步搭建起兒童參與社區治理的平臺,在鼓勵兒童參與到社區事務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兒童參與、發現、探索、思考的能力。幾個月的時間里,孩子們自己策劃和組織了社會實踐活動近10場,涉及環保、文化、教科、人文等多個領域,大大豐富了轄區兒童的課余生活。
395350190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