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楠
在去年北京拍場上,一件明末清初的黃花梨獨板架幾式巨型供案以1.15億元成交,刷新了中國古典家具世界拍賣紀錄,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級拍品。這件條案不僅保存完整、體積碩大,且是迄今黃花梨木制傳世作品中用料最大的明式家具,展現了清代條案用料大氣的特點,這便不難理解其擁有破億元的身價了。這樣的天價拍品,讓收藏界再次將目光匯聚到這類看似日常卻可玩味良久的家具上。
條案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寫字作畫、擺放器物所用。從其形制來看,常見的主要有平頭式、翹頭式兩種。平頭式案面兩端平整;翹頭式案面兩端向上翹曲,即在平頭式基礎上,案面端頭上部附加兩個突出于案面的構件。
從時代特征來看,明代條案外部線條簡潔,通體曲線流暢、穩重端莊,注重實用功能。清代條案則在造型和設計風格上延續了前朝特點,同時又在傳統工藝與制作理念上有所創新,注重外觀的裝飾效果。
清宮條案可以說是工藝技法和造型風格的高水平代表,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條案多數由內務府生產制作,專供宮廷生活使用,外部造型與皇家威儀相結合,裝飾風格多樣化且較為厚重。

清 檀木嵌螺鈿大條案長314厘米 寬52厘米 高105厘米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多數清代條案的腿部形制變化豐富,表面采用雕、嵌等裝飾方式做出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如清檀木嵌螺鈿大條案,直腿,腿上部牙板有一橢圓形開光,內透雕、鑲嵌花卉紋飾,全案裝飾華麗、紋飾豐富,有麒麟、獅子、鹿、鳳凰、仙鶴、喜鵲、蝙蝠、蝴蝶、梅花、石榴、竹子、寶瓶、琴棋書畫等,集各種美好寓意于一身,畫面生動飽滿、鈿色絢麗,在大件紫檀嵌螺鈿家具中屬稀見之物。該案為檀木制,案面鑲長方黑白花紋大理石,腰部案裙中間鑲嵌人物圖案,長案裙有七處多邊形開光,其內透雕,鑲嵌福、祿、壽、喜、六合同春等不同內容紋飾。
再如清乾隆紅木雕卷方翹頭案,兩側腿間安雙橫棖,鑲絳環板,透雕纏枝花紋,腿微向外撇,帶側腳收分,撇足。該案攢邊鑲板,兩端翹頭,兩端前后八面牙頭滿飾纏枝葫蘆紋,藤曼順牙條蔓延,牙條與牙頭一木連做,夾頭榫結構。這件原藏條案運用浮雕和透雕兩種工藝,葫蘆紋飾象征多子多孫,寓意家族興旺,諧音亦有福祿之意,整體紋飾內涵豐富。


清乾隆 紅木雕卷方翹頭案長272厘米 寬46.8厘米 高109厘米沈陽故宮博物院

此條案運用浮雕和透雕兩種工藝,葫蘆紋飾象征多子多孫,寓意家族興旺。
隨著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頂峰,宮廷條案的設計風格已突破了日常使用的需要,反映出當時的繁榮景象。尤其在“康雍乾”時期,制作條案所用材料更加考究,裝飾更加華麗。可以說,清宮原藏的條案既是宮廷生活實用器,也是奢華氣派的藝術陳設品。
宮廷條案在用木上常見者有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其中以紫檀為貴,它生長緩慢,非百年不成材,所以古時便有了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明代谷應泰所撰《博物要覽》稱紫檀“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國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歷史悠久,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寵愛。到了清代,紫檀木大量進入宮廷,乾隆時期,皇家對其的青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據《造辦處行取清冊》記載,清宮每年紫檀用度都在萬斤以上,成為清宮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備材料。清代皇宮中的宮室空間寬敞,所用條案多體形寬大,在擺放上也講究均衡與對稱,通常要成雙成對地備料再加工制作。
總體來說,只有料大且周正的紫檀料才有資格進宮,足見清宮條案在用料上的奢華與講究。如清乾隆檀木浮雕云龍條案,通體以紫檀木制成,案面平直,面沿打洼。面下安直牙條,雕云龍紋,側面牙板雕行龍。牙頭、牙條一木連做,兩端牙頭雕蜷曲五爪云龍。腿于牙條、案面夾頭榫結合,兩側腿間安橫棖,上部中空,下部鑲擋板,板心正中雕一正龍,周圍雕海水江崖紋及卷云紋。方直腿平足,帶足托,有亮腳。此件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原藏,雕刻精細生動,用重材,有渾厚凝重之感,搭配龍紋盡顯帝王氣派。
條案作為一種家具,在其固有的實用功能之外,也體現了使用者在生活與藝術審美上的意趣。清宮之中的條案在前朝“簡潔中見雅致,省略中見真功”的明式風格基礎上,將富麗華貴之氣與木料本身的氣質一起融入精神生活里。
伏案而坐,思緒回到古時,一件條案承載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理想與榮耀。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外延,記錄著使用它的人或悲或憂、或喜或樂的生活點滴。那曲直交替的線條,也勾勒出了生活的節奏、空間的節奏。(注:本文作者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館員)

看其細節,雕刻精致生動,有渾厚凝重之感,搭配龍紋盡顯帝王氣派。

清乾隆 檀木浮雕云龍條案長311.5厘米 寬62厘米 高92.5厘米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324350021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