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行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商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深入農村農民,積極踐行群眾路線,才能夠做到以黨建為引領,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從而筑牢農商銀行穩健發展的基礎。文章將從群眾路線的相關概述、新時期推行群眾路線的新認知以及新時期在農商銀行發展中推行群眾路線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商銀行;群眾路線;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04-0042-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042
自黨成立以來,群眾路線一直都是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我黨區別于其他黨派的重要內容,在過去民主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人們在不同發展時期對于群眾路線的看法與解釋是不同的,然而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歷久彌新,更是當今開展工作的法寶。對于農商銀行的發展來講也是一樣的道理,更應充分利用群眾路線,進而發揮出群眾路線的重要價值。
1 群眾路線的相關概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堅持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方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論述。黨中央利用群眾路線不斷推進我國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與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系,心里裝著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法寶之一,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更加反映出中國共產黨治理國家的基本立場與方法。群眾路線的核心就在于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們應該認識到,一切為了群眾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礎上,我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一切依靠群眾則說明了我黨發展的方法,只有明確了人民在國家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充分挖掘人民的創造潛力與智慧,共同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貢獻。而之后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則挑明了我黨的領導方法,從群眾實際出發,最終就是為了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表明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一致性。具體來說,我黨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吸取群眾的意見,并經過集中與提煉之后得到有效的管理措施,之后再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的形式將其傳遞給群眾,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同之后完善行動綱領并付諸行動,之后經過行動檢驗之后再次進行提煉,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認知循環[1]。
2 新時期推行群眾路線的新認知
2.1 新時期推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
群眾路線自始至終都是我黨堅持的基本路線,只有堅持基本路線才能夠賦予黨建設事業更多的活力與生命力。面對不同發展時期,需要處理的問題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群眾路線在發展應用的過程中也應該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改革與轉變,已經從粗放式經濟發展轉變成了集約式發展,從行政發展向著人性化管理轉型,從中高速發展向著高質量發展轉型。當前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過渡時期,需要處理和解決的問題比較多。當前新的發展形勢更加明確了群眾路線對于國家建設以及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出了群眾路線發展的全新需求。在當前的發展新時期中,群眾路線體現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由此可見,雖然是處于嶄新的時期,但是群眾路線理論仍舊是適用的,因為其也在不斷地發展并完善自身,以此來匹配時代的發展要求。
2.2 新時期群眾路線的主要要求
針對當前全新的發展形勢,人們首先應該保障思想認識的正確性,深入理解群眾路線的現實意義,無論是革命發展時期,還是國家建設以及經濟發展時期,群眾路線都能夠促進事業的全面發展。人們應該充分意識到群眾路線作為一種基本方法的重要性,農商銀行更加應該通過群眾路線明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將群眾路線理論和自身發展過程當中所涉及的諸如營銷方式、政策制定等內容進行協調,以此來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其次,人們還應該把握工作的時代性。在不同的發展時期,群眾路線都具有不同的工作重點,這是其與時俱進的一個重要特征。人們面對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分清工作的層次,直指當前時期發展的要點,解決當前的主要矛盾,這樣才能夠很好地發揮群眾路線的效用。最后,突出群眾的主體性。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群眾路線最終都是落實在群眾身上的,黨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由此可見人們應該從人民群眾中獲取智慧與發展的動力,尊重群眾的主體性,激發人民的智慧[3]。
3 新時期在農商銀行發展中推行群眾路線的策略思考
3.1 貼近群眾百姓,完善教育實踐活動
根據新時期的發展需求,農商銀行應該不斷落實黨的群眾路線,重視人民群眾作為客戶本身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并將其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監督檢驗群體,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應該時刻緊貼群眾,真正遵循“以客戶為中心”,將群眾的需求作為銀行發展的推動因素,站在群眾的角度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為不同需求的客戶群體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首先,農商銀行的發展本身就離不開城鄉居民的參與,因此,作為本土化的銀行,應該依靠人民群眾尋求發展。農商銀行的管理人員以及全體員工,尤其是黨政干部,應該主動將人民群眾作為推動銀行發展的主人,深入人民群眾,為其解決金融需求,進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次,農商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與群眾建立良好的關系,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作為發展契機,將普通群眾看作是自己的親人,零距離接觸群眾,了解群眾的需求與困難,將解決群眾面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群眾的服務和資金需求及時回應,并主動承擔普惠服務的責任,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如當前很多農村金融機構都通過在鄉村設立“紅色驛站”,通過“黨建+金融”的方式,密切與鄉鎮黨委、村支部及黨員群眾的聯系,及時了解他們的金融需求,本著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原則,不斷改善提升優質服務水平。
3.2 以群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農商銀行要想實現現代化發展,其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就應該做好服務工作,從群眾角度出發,不斷提高銀行的服務水平。首先,銀行應該把堅守支農支小戰略定位作為謀發展、推改革、強服務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行董事長主抓三農金融服務、董事會下設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充分發揮董事會在審議支農支小年度經營目標、考核督促高管層落實支農支小戰略目標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其次,農商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以群眾為中心,時刻記得站在群眾的立場上解決問題,考慮群眾的利益,在工作上提升服務的水平,在情感上不斷貼近人民群眾。同時還能夠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不斷根據群眾的真實需求調整銀行的服務方式,為其提供更加便捷與優質的服務。農商銀行應該加快業務創新發展,提供多種服務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群眾帶來便捷的服務。根據群眾的不同發展需求,農商銀行還應該不斷擴展服務的領域,為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讓真正有需求的人獲得金融服務[4]。最后,農商銀行應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大力開展普惠金融,為農民普及金融知識,通過金融引領助力農民轉型升級為“職業農民”。
3.3 制定更加切合農民需求的金融產品
農商銀行在發展過程當中,應該落實涉農貸款利率優惠政策,并且對各類收費項目進行簡化與規范,在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時也應該充分考慮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惠及于民。首先,農商銀行應該制定出明確的市場發展戰略,堅持“三貼近”,即貼近城鄉社區、貼近城鄉居民、貼近小微客戶,深化目標市場,實現業務滲透率以及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其次,改制以后,農商銀行還應該不忘初心,堅守“支農支小支微”的市場定位,不貪大求洋,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升級。最后,在信息化加快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尤其后疫情時代,農商銀行還應該加快豐富線上業務,大力營銷電子銀行,為群眾提供足不出戶的線上金融服務。農商銀行應該積極拓展電子銀行業務,拓寬其金融服務的渠道,對現有的銀行服務手段進行創新與改進,增加電子產品的應用與推廣。比如對于年輕客戶群體,農商銀行應通過地推方式鼓勵他們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方式辦理各類金融業務,推動各類業務由線下向線上逐步轉化,強化其自主辦理業務的意識與能力。對于老年客戶群體,則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更人性化的方式,為他們提供貼心的特殊服務[5]。
4 結論
綜上所述,群眾路線作為馬克思主義當中重要的一個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所以群眾路線本身就是一個發展性的概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社會狀況的變更逐步發展、充實自身。除此之外,其更加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根本路線,對于農商銀行的發展同樣適用,比如政策制定、商業拓展、市場營銷等方面均可應用此理論。因此,農商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將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站在群眾的角度進行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轉型升級,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小玲.淺析新時期在農商銀行發展中推行群眾路線[J].東方企業文化,2013(17):218,220.
[2]姚倩倩.淺析新形勢下群眾路線的踐行與發展[J].小品文選刊,2017(7):113.
[3]何超.新時期提升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建議[J].辦公室業務,2018(12):31.
[4]史淑娟.淺析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J].學理論,2015(1):175-176.
[5]孫長福.淺析農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挑戰與機遇[J].經貿實踐,2018(9):173.
[作者簡介]王靜(1983—),女,漢族,河南濟源人,碩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34415019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