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的全國兩會,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發展面臨的其他風險和問題也明顯增多,中國經濟是處在“爬坡過坎”的態勢之下,能否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目標,有一些擔憂和疑慮是非常正常的。
首先是得有信心。信心的有無、信心的大小,市場主體的反應是最真實的。“預期轉弱”是客觀事實。信心也不是一句口號,是要有依據的。從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來看,“六保”“六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政府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惠企利民”,讓市場主體能夠“挺得住”。各地區各部門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是穩定經濟,而不是其他。這一系列部署會讓預期轉強,對此也要有“信心”。
并且,對于政策的“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給生產生活正常運行帶來的不良影響,從去年底以來,也已經在進行糾偏。習近平總書記在包括此次全國兩會的各個場合,關于“雙碳”工作的重要講話,就是一個生動的典范。
信心更來自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雖然中國的發展存在各種不平衡問題,但總的來說,現在面臨的主要還是“成長的煩惱”,是轉型升級的“煩惱”,是“向上的煩惱”。不像有的國家,或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者受到“資源詛咒”。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我們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
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回顧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經濟面臨過很多次或長或短的困難期,但每一次都挺過來了,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黨和政府始終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堅持基本路線,有效化解對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各種沖擊,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總會找到克服困難、實現新的成長的辦法,而不會陷在某個困境里不可自拔。這樣的國家的人們也有強大的信念:我們正在創造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想,這一次的結果也不會有什么懸念。
322650021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