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希安
本文以農村寄宿初中辦學單位為研究視角,研究書香校園的創設方法,以實踐視角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能力,以期順應教育公平理念,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以書香氣息拓寬鄉村學生的知識接觸面,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書香環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一、共筑校園書香氣息,提升鄉村寄宿校園育人能力
(一)開展校園圖書館建設
1.圖書館書籍甄選。校園圖書館的創建、圖書資源的引入是提升寄宿鄉村校園書香氣息的關鍵措施,能有效帶給鄉村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因此,在鄉村寄宿校園中,需要有序落實圖書館規劃與書籍補充,為學生提供難度適當的書籍。可以從社科類、自然科學等方面為學生補充書籍。在社科類中,要以生活常識、文學作品兩類書籍為主,以期塑造學生優質的思想,端正學生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生活技能。
2.圖書館管理。圖書館建設時,需要配置相應的科技設備與管理制度,采取借閱制度,使用學生證辦理書籍借閱。科技設備包括:書籍二維碼管理、掃描借閱設備等,以提升信息化圖書館的書香氛圍,增強學生認知科技力量,帶給學生濃郁的智能科技的書香文化氣息。
3.閱讀管理。學校需為學生設定閱讀要求,以督促中學生自主完成書籍閱讀,便于學生在圖書館接受書香的熏陶,逐漸長成有思想、有責任的人才。校園管理人員要借助信息管理平臺,對每名學生的閱讀進行信息統計,以學期為閱讀總結節點,要求每名學生每個學期書籍閱讀數量不少于4本,平均每個月讀一本書,閱讀完成后,書寫閱讀心得,將學生閱讀心得上傳到學生管理平臺。以閱讀心得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參與書香閱讀的活動,保證閱讀效果,使學生認可圖書館這一書香學習基地。
(二)打造書香校園環境
在規劃寄宿制中學校園時,可以分別從宿舍、食堂、教學樓三個建筑逐一完善文化創設,繼而在校園內部構建充滿書香氣息的環境。比如,添加文化長廊、設計書香符號的校園路標等。在建筑規劃時,可以結合書香符號思想,將宿舍外墻添加書簡、筆墨等圖案設計,借助古典書香筆墨符號,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增打造書香校園環境。在教學樓一樓正廳設計書籍雕像,以此營造建筑式書香氛圍。在校園內部文化長廊中,在建筑柱子上添加名言警句,加強傳統文化的校園傳播效果。在教學樓與宿舍樓的走廊區,以板報形式為學生展示古詩詞典故,輔以圖文講解,營造優質的書香氛圍。
二、組織多種文化交流活動,增強學生知識學習能力
(一)文學社團
學校在打造校園書香氣息時,需帶領學生組辦文學社團,以此讓書香文化真正融合在學生群體中,便于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以提升校園書香氛圍的營造效果。在文學社團進行組織宣傳時,可由各班級教師帶領,讓學生積極完成主題閱讀活動,在規定時間內提交閱讀心得,然后經教師篩選確定社團成員,設定成員等級,將學生的閱讀心得張貼在空白板報上,便于學生相互交流,促使學生爭相表達閱讀見解,形成學生互相學習的氛圍。在閱讀心得與板報的空隙位置,采取閱讀思考題設計,給予學生想象空間,促使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思考,以提高校園書香氣息的構建效果。
(二)校園文化創設
在文學社團成立后,校園需創設自身文化,以濃郁的校園文化助力書香氣息構建工作。提煉與設計校園文化時,可結合辦學單位的所在位置,將校園文化與環境融合,如某中學寄宿校園周邊環境綠植以柳樹、松樹為主,在提煉校園文化時,積極引用了松樹的堅毅、柳樹的品質,以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教師可為學生引入柳樹、松樹相關的閱讀素材,增加學生閱讀量,保證校園文化建設質量。課后以主題文化形式讓學生自主收集松樹、柳樹的相關網絡素材,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營造校園文化的書香氛圍。
三、開展書香系列文化活動,形成學生文化交流基地
(一)碎片時間的充分利用
如果學生想擁有豐富的知識,僅依靠教科書的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吸收課外的知識內容,豐富個人的文化底蘊。學生多讀書的時候,知識的儲量會得到豐富,特別是學生讀經典作品和文章時,作者優美的語言和優秀的表達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被學生內化。對住宿制校園中的學生來說,課余時間活動成了校園閱讀引導的關鍵節點。加強碎片時間利用,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開啟圖書館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式閱讀模式,將書香閱讀氣息延伸至宿舍中,可以提升校園文化的營造效果。在書香校園構建期間,教師可以與各寢室長組建成“書香閱讀競賽管理組”,讓各寢室長帶領寢室成員開展書香閱讀競賽活動,以豐富中學生寢室生活,便于學生在宿舍中自主進行書香文化交流。在書香文化活動實踐中,各寢室長需提交各寢室成員的書籍閱讀情況、書籍講解時間、其他成員書籍理解效果、閱讀后寢室交流討論情況。對討論較為集中的話題,可設計成辯論賽,邀請多個寢室成員,共同開展辯論賽,以提升校園書香文化的建設效果。比如,對書中課文提煉了主題辯論,由A組學生給予正面支持觀點,由B組學生進行反面觀念論證。在辯論賽期間,兩組學生需在線搜索大量的相關閱讀素材,為辯論作充足準備,以提升中學生閱讀廣泛性,促使學生在相關題材的大量閱讀材料中,形成優質的閱讀技能,達成競賽促學目標,順應書香校園的構建目標。在辯論完成時,將辯論過程、學生引用的辯論素材分享在校園網站上,讓其他未參賽的學生書寫觀賽心得,讓參賽學生梳理辯論總結,由各班級教師對學生心得進行評價。對此,教師需要了解課程里的指導課題,明確地掌握教的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問題要從簡單到難,讓學生能有一個適應的階段。例如,以四年級的語文教育中《故鄉》課程任務為例。(1)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給出文章大意。學生讀了一遍之后,就會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的理解,闡述文章各段大意,完成課文整體閱讀。(2)教師讓學生分析課文表達的情感,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獨自回答。學生試圖通過文章內容的說明理解作者的心情,深層剖析課文主旨。(3)教師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個問題屬于整個閱讀的升華點,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判點。結合課文內容、表達情感,教師以開放性視角,讓學生分析課文寫作意圖,能測定學生的閱讀質量。結合學生回答內容,教師應給予深層次的閱讀指導,在遞進問題設計中,逐步引導學生形成閱讀分析能力。
(二)閱讀遷移
在各類書香閱讀活動中,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遷移,以延展書香閱讀的引導作用。教師可借助一定數量、樣式豐富的閱讀活動,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閱讀遷移實踐活動中,可以從觀賽心得、辯論總結等各項環節中,對學生寫作進行了初步訓練,為學生閱讀遷移給予了一定支持。在后續閱讀活動中,教師可分別從仿寫、續寫、創作等視角逐一強化學生寫作技能,使學生深入閱讀書籍內容,從中提煉書寫方向。例如,在仿寫閱讀遷移活動中,教師為學生開設敘事、寫景等題材的仿寫教學課程,讓中學生學習經典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順序,繼而進行對應題材的仿寫訓練,以此加深學生對原文的閱讀印象,同時促進學生形成知識轉化能力,促使學生完成閱讀遷移訓練,達成書香校園的教學目標。在閱讀遷移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復述書籍內容,實現閱讀遷移,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表達能力。在書籍選擇中,可選《安徒生童話》《西游記》中學生熟悉的故事,以此降低學生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難度,促使學生理解書籍內容,進行閱讀和復述,以此達到閱讀遷移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四、書香校園的打造實例
(一)鄉村書香校園規劃
某市圖書館以“鄉村學生讀書計劃”為視角,積極向各鄉村中學進行圖書分享,采取多重措施,提供優質的讀書服務,延伸圖書館信息服務,助力寄宿制書香校園建設。
(二)鄉村書香活動落實現狀
某市圖書館發起鄉村書香活動的初期時間為2011年,采取每年進行多次的鄉村書香活動,在線上與線下同時進行。活動項目包括:書目講座、閱讀方式指導、書目展覽、書目話題接龍、優秀文章征集、微信平臺交互等。每年進行鄉村書香活動不少于400場。現階段,僅有網絡征文、線上平臺互動兩種活動可引入鄉村寄宿制學校,便于師生線上參與。當前各類書香活動線下進行時,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尚不具備完善的參賽流程,難以保障鄉村寄宿學生對書籍的多樣性需求等。因此,為加強書香活動延伸效果,積極構建校園書香體系,增加鄉村寄宿學生參與書香活動的機會,應進行書香活動的全面調整。
(三)寄宿中學書香活動同步進行的有效路徑
2019年,案例圖書館引入書籍分享與鄉村校園圖書有效供應思想,嘗試同步進行城鄉書香活動,構建全民參與的書香環境,賦予鄉村中學、寄宿學校更多的讀書機會。在制定圖書分享計劃時,面向城鄉各學校進行圖書預約。書香活動包括:優秀圖書講解、文化宣傳、精華書籍入校園等,寄宿院校可結合圖書館的活動項目,申請書香活動。在進行鄉村書香推廣工作時,共有11家鄉村寄宿中學報名,切實完成了優秀圖書入校園活動,營建優質的校園讀書環境。
1.書籍預約+優秀圖書講解。采取校園網站與圖書館平臺的關聯方式,便于鄉村寄宿學生從校園網站訪問圖書館平臺進行書目預約。此項書香活動的流程是:由圖書館對鄉村中學發出書目信息;學校申請優秀書籍預約后,從書館的推薦書目中選擇講解圖書;參與活動的鄉村寄宿中學,以2000元為購書資金進行書目選擇;在運輸書目的同時,配置專業書目講解人員在校園內開展圖書講解活動,為師生簡述書籍的大體內容,激發師生閱讀主動性;在書目領取后,鄉村寄宿中學可將書籍擺放在校園圖書館中,便于學生自主閱讀。在圖書講解活動中,鄉村寄宿學校中的師生對補充的書目形成基礎認識,能在校園中形成讀書交流話題,引導學生共同讀書,形成優質的書香校園氣氛。寄宿學校在線上平臺為鄉村學生開設“共讀時間”,以校園圖書館所藏書目為基礎,進行電子版補充,便于學生線上共讀。在每個周三、周五晚上7點至8點時間,學校為學生推薦書目,學生則在宿舍以線上共讀形式共同進行書目閱讀,可以營造優質的校園書香氣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所選書目應以名人作品為主,如魯迅作品、老舍作品等。以名人作品為閱讀指導,可以提升校園閱讀書香格調,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講座預約+文化宣傳入校園。鄉村寄宿校園周期性向圖書館發起講座申請。2019年,案例圖書館與地區內書院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為各辦學單位提供“文化宣傳”講座,內容包括:傳統節日、民族文化等內容。鄉村寄宿學校積極參與此次文化宣傳活動,保持校園書香氣息的鮮活生命力,并注入我國優秀文化力量。在2019年內,某市11所鄉村寄宿學校均申請文化講座項目,為各校帶來優質的書香氣息,促使鄉村學生學習傳統節日的內在文化與禮節。在講座結束后,寄宿學校為學生收集相關話題的文本與書籍,營建濃厚的文化學習校園氛圍,積極發揮節日文化的書香作用。比如,端午節時,教師為學生引入屈原故事;建軍節時,學校為學生引入紅色文化故事等。以節日文化為指導,可以加強學生文化故事閱讀,塑造學生堅定的文化信念,展現閱讀文化作用,增強閱讀的功效,提升校園書香文化創設質量。
3.展覽預約+精品書籍巡展。4月23日是全民讀書節日,鄉村寄宿學校積極跟進節日腳步,關注圖書館發出的精品書籍巡展活動。圖書館選出十部經典書目,面向各地區中學進行巡展。鄉村寄宿學校線上申請后,在5月8日至15日的一周內,由館員向鄉村寄宿中學師生進行精品書目的細致講解,以此達成“經典文化入校園”目標。經典書籍包括《史記》《詩經》《孟子》等。在巡展結束后,圖書館以書籍分享形式,將經典書目擴充到鄉村寄宿中學的圖書館中。鄉村中學進行經典書籍研討活動,每月一次,促使學生在班級群線上交流經典書目內容,以班級為單位,教師自選經典書目,讓學生進行解讀寫作。比如,教師選擇《論語》,以“三人必有我師”為題讓學生寫作,進行班級內文化交流,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后續書籍巡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優秀寫作內容附加其中,以此鼓勵學生參與經典作品的交流活動,切實挖掘學生精品書目的賞析潛能,更好地營造優質的校園書香氣息。
綜上所述,書香環境的創設是以書籍閱讀、文化傳播為核心,為保持寄宿制鄉村辦學單位的學習活力,以提升寄宿制辦學單位的教學質量,帶給學生豐富優質的閱讀資源,便于學生投入書香環境,寄宿制鄉村辦學單位應積極建設書香校園,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書香校園建設的實踐探索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1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宋行軍)
33175002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