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史笑妍?田成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羅山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速羅山綠色崛起。
2021年以來,以國土空間綠化和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為契機,羅山縣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美麗經濟”,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圖景。
一年之計在于春。2月24日,記者來到羅山縣東鋪S336固平線(羅息路)沿線,工人們正在道路兩側緊張作業,挖土、放樹苗、回填壓實,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道路兩側整齊劃一的法桐行道樹已初見規模。
“沿線的主要樹種栽植已完成,接下來還要播撒花種和草籽,等到5月份,路兩側就能看到一片紅花綠草的好景色了。”羅山縣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郭利青告訴記者。
2021年以來,羅山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國土綠化工作部署,統籌“鄉村振興”及“人居環境整治”兩大板塊發展特色林業,把國土綠化提升行動作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全力打造鄉村道路特色線,形成一路盡樹、一眼盡綠的視覺效果。目前,已經完成11個鄉鎮18條鄉村道路的綠化施工,綠化長度達82.5千米,以前的“臟、亂、差”環境變成了鄉鎮的小景點、小游園,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以前我們這兒路兩邊光禿禿的,有時還堆有垃圾,車路過的時候灰塵揚得都睜不開眼,現在政府幫我們種上了各種景觀樹,還栽上了花草,我們的小鄉村也有了城里的小花園,生活在這兒心情也舒暢多了!”家住高店鄉臨街的村民陳大媽一提起廊道綠化連連豎起大拇指。
“為生態留白,為發展增綠。我們積極還原自然本色、擦亮生態底色,讓本色更純真、底色更鮮亮。規劃長達180千米的綠色廊道,將顯著提升城市‘顏值與‘氣質,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縣縣長余國芳告訴記者。
羅山縣以“產業美”為抓手,打造羅山特色“美麗經濟”,形成“鄉村振興”產業帶,持續推進強村、富民、興業。
他們利用山區綠化帶動產業發展,從“擴增量、保存量、提質量、增效益”四個方面下功夫,科學謀劃,因地制宜,推廣珍貴優良鄉土樹種。“為確保‘栽一棵活一棵,種一片綠一片,我們合理規劃栽種地點、數量,打造以油茶、杉木、松類、櫟類、油栗等混交林樹種為主的山區造林,目前,全縣已經完成山區整地面積3.26萬畝,通過深度調整林業種植結構,持續促進國土綠化、農民增收。”縣林茶局局長鄭祖坤向記者介紹。
“老一輩都說‘要想富多種樹,那是一點都不假,你看我這一天種樹收入都有100塊錢,天天干的話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哩,關鍵是離家也近,還能顧上家,日子越來越好了!”正在山店鄉畔店村種植油茶樹的村民余華平喜滋滋地跟記者算著他的“致富經”。
依托河南金源油茶有限公司、信陽申林茶葉開發有限公司、潘新鎮宋樓村集體經濟、溢香林公司等油茶基地,羅山縣完成油茶造林整地2萬畝,在推動綠化面積、綠化質量、綠化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輻射帶動了周邊村民投資林業積極性的提高。全縣油茶面積發展到14.02萬畝,年產茶油果3980噸,油茶籽產量995噸,年產值1.6億元。通過種植經濟林木,實現了改善綠色生態與改善民生互利共贏,真正把南部山區的“綠水青山”建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春和景明,暖意融融。距羅山縣城約3千米的尤店鄉龜山湖生態公園,生機勃勃、野趣盎然,游人徜徉于此,流連忘返。“詩畫山水,醉美龜山湖!羅山終于有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后花園,這是我們的幸福龜山湖!”一位正在湖邊直播的年輕主播興奮地說。
龜山湖生態公園是一個綜合性生態公園和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公園總投資約5億元,總占地面積約2600畝,其中水域面積800畝,林地面積1200余畝,是集文化傳播、休閑采摘、農事體驗、婚紗攝影、親子互動于一體的公益性綜合公園。
“這幾年變化太大啦,政府花了好多錢,給我們建了這個公園,讓我們不出縣城就能有游玩的地方。今天我們一家人到這兒玩,這里的風景很漂亮,我們十分開心。”站在曲折延伸的湖邊棧道上,一對年輕夫婦高興地說。
尤店鄉龜山湖生態公園、靈山鎮靈山風景區、九里落雁湖、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鋪鎮何家沖、周黨鎮楊柳生態茶園、旅游公路“初心路”……紅綠相間、交旅融合,從點到線處處景,串珠成鏈皆風光。羅山縣以全域美景化為目標,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突出特色,打造亮點,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美好生活近在咫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把國土綠化與鄉村振興、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努力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羅山縣委書記周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