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余等
范本呈現
引導“躺平族”珍惜韶華奮發有為
◎汪星余
“躺平族”青年作為一個群體代稱和生活理念,正在引發討論。與拼搏努力爭取成功相對,“躺平族”在各種壓力面前選擇逃避。相比奮斗的收獲,他們更愿意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這種自外于傳統主流觀念的青年處世方式,值得引起社會的重視。
“躺平族”的興起也有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背景。一方面,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換檔降速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空間受限,競爭更加激烈,最終反映到個人層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內卷”上。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選擇創造了條件。在物質相對豐裕的當下,人們可以有選擇地放慢腳步,以相對舒適的工作方式換取足夠的生活條件,或者依靠前期積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維活躍、不拘泥于傳統的青年,自然會想到換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與真正付諸行動在身體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極應對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數。
然而,“躺平族”顯然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離不開青年的創造性貢獻。相較于“未富先老”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促成的客觀趨勢,“未富先躺”這一現實問題帶來的主觀傾向同樣需要引起我們警惕。關注“躺平族”,讓“躺平族”愿意奮斗,對于面臨轉型發展任務的我國尤為必要。
當然,這絕非要對“躺平族”進行批判與苛責。出于身心考量選擇舒適生活理應得到理解,經過充分思考選擇慢節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現實環境自主做出適合個人的生活選擇,本身就是社會發展成就的一方面體現。引導“躺平族”奮斗,更多是需要從培育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角度出發,通過國家、社會和學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給予這些青年更多的關懷。
奮斗的機會最終來源于經濟發展本身。個人奮斗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國家采取鼓勵創新創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多方面政策舉措,是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相應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機會。而打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個人奮斗的良性循環,需要推動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平等地進入創新領域、把握創新機遇、收獲創新成果。
奮斗的動力離不開積極理性的價值觀的引導。以積極的價值觀增強青年奮斗的動力,社會和媒體應更多關注平凡中的偉大,宣傳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身邊人,推崇在普通崗位上做出可貴成績的工匠們,贊美在各個領域默默奉獻價值的勞動者;企業應充分重視各類型工作崗位的價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晉升機制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青年的歸屬感和自我實現動機,讓不同崗位員工的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認可,讓奮斗者收獲滿意的成果。而作為思想引領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應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強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勞動本身的價值,促進在青年當中達成勞動光榮的共識,引導青年珍惜韶華、奮發有為。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5月1日,有刪改)
技法提煉
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是事物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它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隱藏”于事物內部。現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是我們可以直接感知的。人們認識事物,總是由現象再到本質,通過分析事物的現象來探究、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如本文就透過“躺平”現象的迷霧作深入思考,對紛繁復雜的現象進行“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認識、加工和整合,發掘出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來:“培育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
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應該站在新的高度思考問題,“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別人只能看到一點,你能看到全面;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你能看到隱藏在深層的本質;別人只能“知其然”,你卻能“知其所以然”。
在紛紜復雜的事物表象中,剝去現象的外殼,抓住問題的核心,確立自己的觀點,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層層深入,不斷挖掘,創作出不同凡響的作品來。
佳作展示
立于平凡,逐星辰大海
◎郭郟承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自嘲著“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羨慕著“像第歐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曬太陽,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羅各斯”的理想生活,一味用“暫時的小確幸”安慰著“躺平的人生理想”。也許,這是由于他們疲于“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式競爭,畏于“內卷式”循環中強競爭機制的不斷抽打,困于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后產生的習得性無助心理。
誠然,“躺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抗裹挾”,改變衰頹,抵御“內卷”。在壓力過大時,適當休憩無可厚非,追求平凡安閑亦是個人的生活態度,但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理應有多元的自我實現路徑,縱使“躺平”有其相對的合理性,也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小憩”往往裝飾的是“自我放逐”的不歸路,“躺平”表面上是對既有規則的無聲反抗,聽上去還有一絲瀟灑的意味,實則是為自己無能、懶惰尋找托詞,是一場逃避責任、逃避自我的精神危機。
多少人正值青年,卻感嘆“善萬物之得時,感吾身之行休”,看似看透了人生,卻一點也經不起推敲。試問,你想像第歐根尼一樣自由地曬太陽,可你能忍受睡在木桶里啃面包的日子嗎?你想像赫拉克利特那般住進山洞思考,可你真的是為了想出第二個“羅各斯說”嗎?不是不尊重多元化的生活態度,我們反對的是以“躺平”為借口,放棄理想與希望,甘于平庸——平庸一旦泛濫,所導致的結果與惡性競爭同樣可怕、可悲。
“我們可以清淡寡欲,極簡主義,有‘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通達,但不可以有庸碌無為,毫無擔當,‘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的俗耐。”武漢大學法學院許中緣院長在畢業典禮致辭中這樣說。是的,功利主義、惡性競爭固然不可取,但“反抗裹挾”不該成為逃避競爭的遮羞布。選擇“躺平”而犧牲掉自己的未來,是陷入了二元對立的認知陷阱。“躺”的本質屬于英國哲學家以塞亞伯林指出的“消極自由”,而追求“積極自由”的人,懂得在“卷”與“躺”之間,還有著許多可供選擇的道路,也正是后者,才體現了能動的人真正的價值追求!
如果青年一代沒有了追求,社會還談何進步,中華民族又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愿你我皆成為追求“積極自由”的人,努力追逐自我人生的星辰大海!
【江蘇太倉高級中學】
◆點評
1.善作“本質分析”。如“‘躺平’表面上是對既有規則的無聲反抗,聽上去還有一絲瀟灑的意味,實則是為自己無能、懶惰尋找托詞,是一場逃避責任、逃避自我的精神危機”這一核心句,一語中的,入木三分。
2.持論辯證。考生客觀地承認“‘躺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抗裹挾’,改變衰頹,抵御‘內卷’”,也理性地認識到“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理應有多元的自我實現路徑”“‘躺平’有其相對的合理性”,但更強調了“平庸一旦泛濫,所導致的結果與惡性競爭同樣可怕、可悲”,并發出了“努力追逐自我人生中的星辰大海”的呼吁。通篇行文可謂氣盛而言宜。
【唐惠忠/供稿】
246650170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