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將全面開展新生兒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等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聽力篩查工作。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文,要求各地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列為政府必保支出項目,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
民政部已初步建成覆蓋5700多萬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并加強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消息,到2025年,全國至少有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指南,要求推進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明確AED安裝應不上鎖、不掃碼。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明確職業病嚴重的重點行業職工可獲工傷保險保障。
《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正式實施,目錄內藥品總數達2860種,覆蓋全部治療領域。新增74種藥品,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60%,7種罕見病用藥通過談判方式進入新目錄。
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將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決定,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納入淘汰類產業。
據國家鄉村振興局消息,2021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145萬人,超年度目標任務近126萬人。
農業農村部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
《“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印發,提出將組織實施政府補貼性培訓7500萬人次以上。
水利部發布蘋果、柑橘農業灌溉用水定額,用于指導全國蘋果、柑橘等主要作物種植區開展農業用水總量配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節水評價和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等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文件,明確保健品坑老犯罪將從重懲處。
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意見,規定利用寄遞渠道非法運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將從嚴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規定,明確在生態環境侵權案件中可采取禁止令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意見,提出建立辦理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案件的“綠色通道”。
最高人民法院明確,故意損害生態環境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最高賠償實際損失金額的2倍。
公安部將從4月1日起陸續施行私家車新車上牌免查驗、小客車登記全國“一證通辦”、車輛信息變更“跨省通辦”、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恢復駕駛資格考試“跨省可辦”等9項交管便民利企新措施。
財政部等4部門聯合發布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
財政部發布公告,明確2022年暫免征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
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
教育部印發通知,提出到2022年5月底前,確保90%的公費師范生通過雙向選擇落實任教學校。
國家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發布辦法,明確超100萬用戶網絡平臺赴國外上市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征求意見稿,強調禁止非銀支付機構開展貸款、理財等金融產品營銷。
中國殘聯、中央文明辦等12部門聯合印發意見,鼓勵有條件的省、市級電視臺開播實時字幕和國家通用手語欄目。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明確固體飲料標簽、說明書及宣傳資料不得暗示產品適用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
山東省印發方案,提出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
江西省印發意見,明確醫保個人賬戶可支付配偶、父母及子女相關醫療費用。
江蘇省明確,從事個體經營的軍隊轉業干部,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征個人所得稅。
吉林省印發措施,明確在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評選中,女性占比不少于30%。
遼寧省要求,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服務的托育機構,應按規定辦理登記和備案手續。
四川省發布通知,明確技工院校畢業生評職稱、應聘事業單位、參軍入伍與大學學歷待遇等同。
湖北省印發通知,明確出生醫學證明可在線上辦理。
安徽省印發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全省基本實現行政村快遞服務全覆蓋。
北京市發布通知,單位招用轉移就業登記(失業登記)農村勞動力,可申請最長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天津市印發意見,將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保障范圍。
重慶市發布公共服務標準,明確每年應為轄區內常住0—6歲兒童提供13次免費健康檢查。
(本刊編輯部整理)
16135005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