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甲辰,湯 磊,萬國強
(1.泰安市水利局,山東 泰安 271026;2.泰安市王家院水庫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泰安 271000)
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有效保護與管理是維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水資源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也是維持社會進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1]。本文以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為基礎,分析寧陽縣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現代水網建設、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健全水價形成機制等對策措施,為寧陽縣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提供了重要參考。
寧陽縣境內河流總長291.7 km,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 km,流域面積1 021.3 km2。其中長20 km以上的有4條;流域面積在50 km2以上的有8條,100 km2以上的有3條。寧陽縣有水庫93座,總庫容8 017.29萬m3,興利庫容4 532.07萬m3;塘壩643座,水閘132座;泵站105座,堤防6處,總長度73.039 km;大中型灌區4處,小型灌區968處;機電井11 162眼。
據《泰安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寧陽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4 517萬m3,50%、75%、95%保證率下水資源總量分別為31 974萬m3、26 387萬m3、21 694萬m3。詳見表1。

表1 寧陽縣不同保證率下水資源總量表 萬m3
1)地區分布不均衡。受地形、地貌的影響和水文地質、工程條件的限制,寧陽縣水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地下水資源更為明顯。西部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下水補給豐富,相對富集;東部山區地下水相對貧乏。
2)年際變化大。寧陽縣降水量年際變化很大,造成水資源量年際變化也很大,豐枯懸殊,旱澇不均。又因地表攔蓄能力較小,工程調節作用較差,豐水年往往造成大量棄水,攔蓄水量有限,地下水補給量也隨著降水和地表水體的變化而變化。
3)年內分布不均。寧陽縣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表徑流80%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75%以上又集中在7、8兩個月份,而7、8月份地表徑流和地下水補給又多系幾場暴雨所成,3~5月份徑流量只占全年徑流量的4%,往往造成春旱秋澇的現象。
據《泰安市水資源公報》,2006—2019年,寧陽縣年均總供水量18 420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6 663萬m3,占總供水量的36.17%;地下水開采利用量10 876萬m3,占總供水量的59.04%;非常規水源利用量881萬m3,占總供水量的4.79%。詳見表2。

表2 2006—2019年寧陽縣年均供水量統計表 萬m3
其中,2019年,寧陽縣總供水量16 827萬m3。地表水供水量6 690萬m3,占總供水量的39.7%;地下水開采利用量8 494萬m3,占總供水量的50.5%;其它水源供水量1 643萬m3,占總供水量的9.8%。
2006—2019年,寧陽縣年均用水量達18 420萬m3,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13 183萬m3,占總用水量的66.3%;林牧漁畜業用水量達2 881萬m3,占14.5%;工業用水量1 412萬m3,占7.1%;城鎮公共用水量432萬m3,占2.1%;居民生活用水量1 768萬m3,占8.9%;生態環境用水量194萬m3,占1%。詳見表3。

表3 寧陽縣2006—2019年年均用水量統計表 萬m3
其中,2019年,寧陽縣總用水量為16 827萬m3,農田灌溉用水量12 485萬m3,林牧漁畜用水量1 168萬m3,工業用水量937萬m3,城鎮公共用水量214萬m3,居民生活用水量1 581萬m3,生態用水量442萬m3,分別占總用水量的74.20%、6.94%、5.57%、1.27%、9.40%、2.63%。
據《2019年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泰安市2019年度水資源公報》可知,寧陽縣常住人口77.2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45.2億元,萬元GDP取水量68.63 m3;實現工業增加值57.26億元,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16.36 m3/萬元,均低于《山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技術指標》的要求;城鎮常住人口35.13萬人,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822萬m3,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水平64.11 L/(人·d),符合《山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技術指標》規定的標準;農田灌溉用水量12 485萬m3,灌溉面積5.59萬hm2,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148.99 m3,符合《山東省主要農作物灌溉定額》(DB37T1640.2-2018)要求。可見,寧陽縣用水水平總體較高,但在農業灌溉方面還存在較大潛力可挖。
2006—2019年,寧陽縣平均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31.5%,地下水實際開采率56.33%,地表水還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寧陽縣農林漁畜用水量14 278萬m3,達用水總量的77.51%。農業可節約出大量的水資源。同時,隨著寧陽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污水管道的日益完善、污水處理廠的改擴建,再生水供應能力也會逐步增強。
1)水資源短缺。寧陽縣水資源稟賦條件較差,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有421 m3,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 000 m3警戒線,畝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水平的1/5,屬于嚴重缺水地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寧陽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2]。
2)水資源浪費嚴重。寧陽縣總體用水效率和效益仍較低,人們節水意識不夠強。農業灌溉用水占比很大,大水漫灌仍較普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任重道遠;工業基礎薄弱,低耗水、高效益的高科技企業較少,化工、紡織等支柱產業耗水量較高;生活供水管網尤其是部分農村供水管網老化失修嚴重,部分管網漏失率達40%以上,跑、冒、滴、漏現象還相當普遍[3]。
3)水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寧陽縣地勢較為平緩,適宜建水利工程的地方較少,地表水蓄水工程較少,攔蓄雨洪水能力較差;引調水工程建設有待加強,地表水供水量所占比重較低[4]。農業灌溉、農村飲水多以開發利用地下水為主,地下水供水占比過高;非常規水大多用于生態、綠化,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量很少,非常規水利用率非常低。截至目前寧陽縣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水資源合理配置格局,水資源開發利用有待優化。
4)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寧陽縣目前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取水、供水、排水、排污事項分別由不同部門管理,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調度,水資源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理順、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應以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壓縮耗水量大的一般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低耗水高效益經濟作物的種植,積極推廣噴灌、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應依靠現代科技,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出臺優惠政策,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信息化進程;對上馬鋼鐵、化工等高耗水項目要充分論證,對“五小企業”要采取關停并轉等強制性措施。
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構建起集蓄、滯、泄、排、調、供、節于一體,河庫串聯、水系聯網、城鄉結合、配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網絡。在城鄉供水方面,實現當地水、非常規水、外調水聯合調度和合理配置,加快構建起以華龍水業和恒通水務為主體、其他小型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格局,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在防洪減災方面,完善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減災體系,全面疏通河道、修復河堤、強化管理,提高防洪除澇標準;在生態保護方面,以水源地為重點建設水資源保護工程,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全面改善生態環境。
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對防洪、排澇、蓄水、供水、用水、節水及水資源保護等實行全過程統一管理。按照“先非常規、后常規,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對當地水、非常規水、外調水等多種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聯合調度、優化配置。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工作重點從傳統的項目審批、建設和工程運營管理,轉移到依照法律法規對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進行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監督、服務等職能的履行上,利用市場手段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產出效益。
分類制定水價,作為供水調度、調配和收費的依據。同一水源、同一管網、同一供水單位供水的要逐步實行同一水價。城市供水逐步實行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或階梯式計量水價;農村供水應充分考慮群眾接受程度,實行政府補貼。同時,應繼續深入研究,探索推進分質供水、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等制度,持續提升水資源配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