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摘? 要: 為了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而產生的新的消費稱為“新消費”,包括新的消費產品和新的消費模式。“新消費”是相對的,其概念具有階段性,即現在的一般(或傳統)消費,在初現時就曾是“新消費”。而現在的“新消費”在若干年后也會變成一般(或傳統)的消費。我們將“新型消費”特指為當前消費升級階段的新消費。
關鍵詞:新型消費? ? ?理論內涵? ? ?消費升級
一、消費與新型消費的理論內涵
(一)消費
“消費”是作為經濟學專業名詞,在《經濟學大辭典》中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消費包括生產消費與生活消費。生產消費指的是在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過程中,各種原材料、能源以及生產設備等生產資料的消耗以及勞動者腦力與體力的消耗。狹義的消費只包括生活消費,即購買和使用產品與勞務來滿足人們當前需求的活動。”在不同的哲學視域中,對“消費”的認知也是各不相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通常所講的“消費”是交換價值向使用價值轉化的過程,更注重的是物的使用價值,主要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在符號消費理論中則把“消費”看作是對符號價值的追求,消費的過程是交換價值向符號價值轉化的過程,注重的是物帶給人心理上的滿足感。
從對消費的研究情況及相關政府文件看,消費主要是指狹義的消費,即僅指生活消費。從消費的定義看,無論定義的角度、側重點有何不同,經濟學意義上的“消費”,包括兩個構成要素:一是消耗消費品,這里的消費品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無形的精神產品或服務;二是滿足人的需要,即消耗消費品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綜上,我們可以將消費解釋為:利用物質產品、精神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
(二)消費升級及新型消費
首先,“新消費”是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必然出現的現象。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由生理需求向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逐步遞升,人在較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謀求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消費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目的,消費需求同樣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人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在人們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基礎上,消費逐漸由以滿足人衣、食、住等需求為主的溫飽型、生存型領域,向以滿足人對身心愉悅、社會認同和自我實現等精神層面需求的享受型、發展型領域擴展、轉變,一些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方式應運而生,消費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我們把為了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而產生的新的消費稱為“新消費”,包括新的消費產品和新的消費模式。
其次,“新消費”概念具有階段性。“新消費”是一直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居民消費升級的客觀存在,但其概念的外延,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是不同的,即“新消費”所指代的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方式的發展,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從我國消費演變歷程看,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消費不斷涌現,由上世紀80年代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到9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新世紀的移動電話、電腦和家用汽車,推動著居民消費持續升級。由此可見,“新消費”是相對的,現在的一般(或傳統)消費,在初現時就曾是“新消費”。而現在的“新消費”在若干年后也會變成一般(或傳統)的消費。比如,現在的網絡購物——這種新的消費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模式的普及,終將成為一般(傳統)消費。
再次,“新型消費”指現階段消費升級過程中的“新消費”。當前階段的“新消費”,主要是指由技術、模式、業態等創新應用引發或支撐形成的新的消費理念、內容、方式,具體而言,主要就是指由數字技術等新技術、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商業模式、基于社交網絡和新媒介的新消費關系所驅動的消費行為,是對傳統消費的延展和更新。此外,一些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中,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出現大幅增加的消費,如旅游、體育、養老、家政、租賃等消費,被很多學者也視為新消費。綜合起來,現階段消費升級過程中的“新消費”既包括內蒙古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新出現或增多的,為了滿足人們對更高生活品質、更加健康舒適、更好自身發展需求的消費產品、消費模式;也包括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新的消費產品、消費模式。我們將“新型消費”特指為當前消費升級階段的新消費。具體上,新型消費外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新的消費產品
從實物消費看,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信息類產品和前沿信息類產品;另一類是當前消費升級階段新出現的綠色、健康類產品。信息類產品,包括中高端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終端、智慧家庭產品等新型信息產品,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汽車、服務機器人等前沿信息類產品。綠色、健康類產品,包括節能節水產品、資源再生產品、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品,也包括環境保護、綠色建材等可能對人體健康具有直接的、有益作用的綠色產品,還包括飲水機、室內空氣凈化器等健康類產品。
從服務消費看,主要包括享受型服務消費、發展型服務消費。這些服務消費,是在當前消費升級階段,由不常消費、消費支出不大的服務項目,變成經常消費、消費支出明顯增加的服務項目,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顯著上升。如旅游業,由原來很少人偶爾發生的消費逐漸變成大眾消費項目。享受型服務消費包括旅游、體育、養老、家政、租賃等服務消費。發展型服務消費包括文化、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當然,享受型服務消費和發展型服務消費之間,有時候并無明顯的、絕對的界限。如消費者聽音樂會,既是其享受美妙音樂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修養的方式;又如定制設計、定制研發等消費,像定制禮品logo設計,用戶可以與專業設計人員一同設計,通過親自參與設計,既可以達到滿足自己個性化審美、欣賞及體驗等需求的目的,也可以是提升自我素質的一種方式。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商品,雖有有形的產品形式,但其價值遠遠超過其作為實物應有的價值——精神產品,如書籍、音像作品,實質是思想、技術、知識、音樂等精神產品的物質依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消費產品。一些情感類的消費,如虛擬朋友、模擬愛人等,屬于個性化較強的精神類消費。
2.新的消費模式
主要包括網絡購買產品或服務、在線支付、共享消費、定制消費等消費模式,以及“互聯網+”消費模式。即通過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新技術的應用融合,促使相關服務業形態發生變化,改變了傳統消費的模式,以新的消費模式進行傳統消費,實現了新瓶裝舊酒的升級,從而提升消費體驗、消費效率。如網絡購物,傳統的商品交易借助物聯網技術、在線支付技術,創造出新的商品消費模式。又如汽車租賃,在“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背景下,傳統“到店取車、當面驗車、到時還車、驗車交車”的模式變成“無人值守租車、取車、還車”的新模式。
二、發展新型消費對內蒙古經濟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新型消費是適應消費升級的必然選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逐步升級,消費結構必然相應改善,消費升級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旅游、體育、養老等消費快速增長,同時,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等升級類消費需求。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自助取餐柜、無人售貨機、無人售藥機、無接觸配送等新型消費模式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物資供應重要保障。加快發展新型消費,加強技術和新模式創新應用,豐富文創產品供給、發展線上消費模式、擴大“互聯網+”醫療服務,推動零售、旅游等服務模式創新,通過打造消費集聚區、提檔升級高品質商圈、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等方式促進消費新場景賦能提質,將更好契合當前消費升級趨勢,更精準地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
(二)發展新型消費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圍繞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進行投資、創新和生產,有效發揮新型消費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引領作用,才能提高投資和創新有效性、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值,進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內蒙古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偏重,經濟增長易受外部因素沖擊。從統計數據看,全區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行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超過80%,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貢獻率也超過80%。同時,限于政策、技術、資金、人才限制和發展思維的路徑依賴,新興產業發展總體上處于“增量不足,存量優化進程緩慢”的狀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步伐緩慢。在當前消費升級背景下,新型消費發展將有效拉動內蒙古健康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大數據云計算、綠色有機農牧業等實現較快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不減的情況下,積極發展新型消費對促進消費擴模升級、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作用。
(三)發展新型消費是服務融入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舉措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終點也是新起點,順應消費升級、充分激發消費潛力,是內蒙古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從短期看,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釋放因疫情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有利于促進需求側加快復蘇,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從中長期看,發展壯大新型消費,不僅是內蒙古擴內需的重要內容,也將充分發揮需求對供給的牽引作用,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基礎上,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流通效率。內蒙古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足,商貿流通各類主體規模小、實力弱,流通領域供應鏈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新型消費健康快速發展,將進一步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有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
(四)發展新型消費是促進科技創新及新技術應用的重要抓手
智能化、科技化是新型消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型消費供給端的重要發展方向。消費者更高的產品服務品質、更豐富的產品功能、更綠色環保的服務特性、更便捷安全消費模式等方面的消費需求,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在消費升級進程中,消費者對新型消費產品和服務的上述需求,將倒逼供給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新技術應用。內蒙古科技創新能力仍然較弱,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發展相對滯后,《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顯示,內蒙古科技創新能力位列全國第23位以后,處于全國第三梯隊。新型消費的發展,對內蒙古科技創新活動起到帶動引領作用,特別是將促進新技術在消費、生產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執筆: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杜勇鋒,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連連)
責任編輯:張莉莉
376150058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