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方子強 歐康婷

摘? 要:沱江流域地區的環境治理與綠色發展是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現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的協同發展,對沱江流域的環境治理、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間的協同發展機理及協同發展路徑。并據此提出了轉變投資思路、拓寬融資渠道、政策橫縱、上下協同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 綠色產業 沱江流域 環境保護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各地區的生態環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針對沱江流域地區而言,沱江流域河流常年存在水體污染、河道底泥淤積嚴重、水體富營養化等諸多問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四川省也對環境治理問題提升了關注度,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文件中提出構建四川省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等綠色金融相關發展戰略。在2004年3月某日,沱江簡陽河段氨氮含量超標50倍,2014年沱江成都河段,氮氨超標3.69倍,沱江流域存在嚴重的工業污染、水質污染、綜合性缺水等問題,雖沱江流域近年來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沱江流域的環境治理問題仍不可小覷。后疫情時期,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背景下,如何實現沱江流域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協同發展,將對我國綠色經濟、建設美麗中國、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本文從綠色金融、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協同發展三方面進行綜述。
首先,對綠色金融而言,研究主要有綠色金融的內涵與評價測度、綠色金融支持相關產業發展與結構轉型等幾個方向的研究。在綠色金融內涵與發展方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有學者對綠色金融的發展價值與風險進行分析,White(1996)通過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探究了金融體系結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突出說明了金融市場是以利益最大化和風控為核心來解決環境問題。張平(2013)認為綠色金融應是金融機構為主體,以機構內部的綠色管理、綠色服務為先導,將環境條件的預期風險、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實施的一系列的金融行為;是實現金融機構自身可持續發展、企業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良性發展、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效果。何志誠與馬雯雯(2020)以廣元市為例,廣元市的綠色信貸產品日益豐富,綠色貸款額穩定增長。綠色保險發展取得突破,但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健全、相關部門聯動協調仍不緊湊、綠色產業仍有創新空間等問題。在綠色金融的評價測度方面,宏觀上,熊詩瑤(2019)基于熵權法賦權對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投資等5個維度建立青海省的綠色金融發展綜合評價模型,指出了青海省綠色金融存在綠色信貸增長動力不足、綠色保險支持作用不足等問題。微觀上,張莉莉等(2018)基于1040家公眾公司微觀數據,綜合運用熵權法、數據包絡分析、Malmquist指數對綠色金融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得出了我國目前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省域地區之間存在不協調,需通過政策調整提高綠色金融效率等措施縮小區域內差異,實現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在綠色金融與產業結構優化方面,陳國慶與龍云安(2018)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研究江西省綠色金融與產業結構優化之間的關聯,得出綠色信貸對第一、第二產業影響較大,對第三產業影響較小,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優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其次,在綠色產業的相關研究中,主要從綠色產業的產業發展路徑與評價測度兩方面進行展開。在綠色產業發展策略上,劉彥秀(2020)通過分析沙河市的主要經濟指標,提出了加快產業綠色發展、切實改善生態環境治理等的沙河市經濟平衡發展策略。Ping Ping Zhang等(2014)對中國綠色產業的發展存在政策執行力度低、沒有足夠的R&D投入、缺乏長期的戰略發展等問題。在綠色產業評價測度上,杜永強與遲國泰(2015)從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環境中海選指標,利用相關分析、關鍵指標甄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剔除指標,最終得出了由煤炭消費量等23個指標的大連市綠色產業發展評價體系。周穎等(2016)通過R聚類與因子分析法對指標進行篩選,構建了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環境三個二級證指標囊括26個三級指標的綠色產業評價體系。
縱觀已有文獻,國內外學者分別從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的角度進行豐富的研究,鮮有學者將兩者進行結合,考慮二者的協同發展。研究沱江流域的綠色經濟發展現狀,指出地區綠色產業與金融發展的痛點與難點,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對沱江流域地區的環境治理與綠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價值。因此,本文將研究沱江流域的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發展現狀,探索該地區的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發展路徑。
三、沱江流域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協同發展路徑分析
本文將綠色產業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討論分析沱江流域第一、第二、第三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的協同發展路徑
(一)第一產業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沱江流域農業具有品質好、質量高、種類多、特色種植的特點。但沱江流域地區多山地、丘陵,地勢不平坦,水平落差大,農業機械化生產困難,農業生產成本高,利潤低,農村勞動力出現外流,農業發展受到阻滯,出現空心化等問題。沱江流域的農業發展需要綠色金融提供支持。第一,需要對農業提供更高額且優惠的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所募集的資金可用于農業的綠色創新,實現高質量的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提升農產品質量。綠色創新在對生產保質保量的提升后,又有利于生態資源的保護,實現沱江流域農業的現代化生產,而這些都離不開綠色創新。第二,提供更豐富且具有地區特色的綠色農業產品。近年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健康問題,綠色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被大眾廣泛接受,將更豐富和特色的農產品投放市場,以綠色產品為平臺進行推廣,一方面促進了綠色食品、綠色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綠色金融的發展。以上兩點都可以實現綠色金融和綠色農業的“雙贏”。實現這樣的協同發展需要的是健全和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持、銀行綠色保險、綠色信貸的機制與體系。
(二)第二產業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四川省是我國工業大省,構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5+1”現代產業體系。而工業生產發展集中在沱江流域,自貢、瀘州等市也是四川省的老工業基地。目前沱江流域工業發展面臨資源枯竭衰退、生態環境污染、工業基礎措施弱等問題。深化老工業地區的轉型,實現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產業高端化,提高生產效率,協同綠色金融發展是沱江流域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老工業區經濟轉型的重要路徑。第一,政府和企業需加強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投資,通過《四川省統計年鑒》提供的面板數據,四川省各年對環境治理項目投資數額對比我國發達地區有所欠缺。環境治理的相關投資雖在短期內很難產生有效的受益,但對社會群眾需求、生態環境治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都有著重要價值。第二,政府需加強對工業污染物排放的把關,對污染物排放標準更加嚴格,對企業施行國家環保治理體系實行更嚴格的監督。個別企業為了生產成本和利潤,不顧環境污染與國家制定的排放標準,對于這類企業需要政府的嚴格監督,并對企業的綠色發展狀況做評價,強制讓工業企業進行綠色轉型。隨著企業的綠色創新與綠色轉型升級,也應適當推出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這樣的綠色發展還可以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吸引到大量的綠色金融資源,企業利用綠色金融所帶來的資源,引導企業主動綠色轉型。
(三)第三產業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根據2019年《四川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顯示,四川省在2018年第三產業的占比超過了50%,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可見第三產業對四川、對沱江流域的重要性。服務業不會產生工業與農業污染,對地區環境治理更“友好”。第一,綠色第三產業的重點將體現在綠色服務上。目前來看,沱江流域的綠色服務業主要涉及到綠色咨詢服務、綠色項目運營管理、相關監測檢測、技術產品認證等。由于業務性質,涉及行業有所分散,規模相應偏小,因此沱江流域的綠色服務業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些綠色企業由于規模小等問題存在一定風險并難以立足。需要為綠色金融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扶持綠色第三產業的發展。為綠色服務業提供更優質的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產品,提升綠色服務業的資金規模,讓綠色服務業更好地為綠色產業服務。第二,放寬第三產業的進入門檻,有利于目前存在較少或空白行業的綠色第三產業的健全與發展,加速服務業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四、對策建議
(一)政府轉變投資思路并加強對綠色產業融資
沱江流域地區政府可借鑒合肥政府的風投模式,合肥市政府10年來押注半導體,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政府本身得到盈利,也實現了合肥市的工業化的產業升級,產業的綠色與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沱江流域有良好的區域“天賦”,首先,具有良好的教育優勢和高校資源。四川省內有知名的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為四川省提供了優秀的人才儲配,工業的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提高效率。其次,四川省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極大地降低了運輸成本。在天賦之余,地區政府需要思路創新超前,提前布局綠色產業發展。應當為綠色產業的布局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大責任,為綠色產業提供更優質的融資需求與融資環境。實現沱江流域綠色產業的資本招商,實現綠色產業的產業集群效應。綠色經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地區政府應做出超前判斷,政府為綠色產業提供風投,盡早實現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沱江流域轉型升級。
(二)實現政策協同,健全完善綠色金融政策
中央政府針對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發展制定了相應宏觀政策,沱江地區各級政府需要結合沱江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針對地區實現對中央政策的完善與補充,中央與地方綠色經濟相關政策實現協同。除此之外,需要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相關政策實現聯動,針對綠色產業初期融資困難問題,需要地區政府完善資本績效評估機制政府加強政策性融資,對初期融資困難的綠色企業適當降低融資標準,提升融資力度,通過直接補貼,降低利率甚至無息利率對綠色產業初期的落地建廠等問題降低資本門檻。地區綠色金融政策向綠色產業傾斜,對政府自身完成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績效任務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沱江流域各市州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額度等信息進行統計,明確貸款、保險的流程,對信貸風險施行評級制度,針對評級給出不同的信貸策略,制定切實保障企業綠色發展的權益機制與政策,保障綠色信貸與綠色保險等產業的發展。
(三)拓寬綠色產業融資渠道,豐富綠色金融產品
從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上所提供的金融產品來看,首先綠色產業占我國A股的比例較少,關于行業的綠色產業ETF也相對較少,綠色債券的發行數量對比其他發達國家的比例也相對較少,綜合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綠色產業在市場中的融資表現并不客觀。因此,有必要拓寬綠色產業的融資渠道,提高綠色金融產品的優惠性,豐富金融產品種類,對綠色金融尤為關鍵。沱江流域市州可分為資源型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可針對資源情況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沱江流域各市州發展趨勢和策略不同,部分地區旅游業發達、部分地區農業發達、部分地區工業發達,可根據市州和行業給出不同綠色金融產品。另外,需要對綠色企業購買綠色金融產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省政府及各市州政府通過財政貼現、減免稅收等政策,銀行和金融機構通過降低發行價格等方法,支持綠色證券產品的發行和豐富。在給出優惠制度的同時也要完善懲罰制度,金融機構及時披露信息、公開信息,施行大眾監督制度,增加發行人的違約成本,培養綠色金融產品的誠信制度。
參考文獻:
[1]Mark A. White. ENVIRONMENTAL FINANCE: VALUE AND RISK IN AN AGE OF ECOLOGY. 1996, 5(3).
[2]張平. 綠色金融的內涵、作用機理和實踐淺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何志誠,馬雯雯. 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思考——以廣元市為例[J]. 金融科技時代,2020,(09).
[4]熊詩瑤. 青海省綠色金融發展評價研究[D].青海大學,2019.
[5]張莉莉,肖黎明,高軍峰.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與效率的測度及比較——基于1040家公眾公司的微觀數據[J].中國科技論壇,2018(09).
[6]陳國慶,龍云安.綠色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實證[J].當代金融研究,2018,(01).
[7]劉彥秀.沙河市綠色產業經濟發展研究[J].統計與管理,2020,35(10).
[8]Ping Ping Zheng,Jing Zhong Zhang.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3246.
[9]杜永強,遲國泰.基于指標甄別的綠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科研管理,2015,36(09).
[10]周穎,王洪志,遲國泰.基于因子分析的綠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模型及實證[J].系統管理學報,2016,25(02).
(作者單位:1.成都錦城學院;2.3.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莉莉
308150058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