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鳳儀

在蘇州本輪疫情防控期間,由于封閉管理、交通管制等原因,原本車水馬龍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悄然改變著。這段時間里,焦慮、不安在所難免,但最讓人焦灼的是疫情期間讓人手足無措的突發情況。
疫情之下遇到突發情況時,如何解決?記者列舉了以下幾種常見突發情況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從容應對此類情況。
突發疾病或孕婦即將分娩怎么辦?
——盡快送醫、做好防護
元宵佳節,在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隔離產房里,一位“黃碼”孕婦順利分娩,在這個特殊時刻,喜添一女讓這一家人感到無比欣喜。這位孕婦和丈夫原本在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當孕婦感到分娩在即時,立刻向12345熱線求助。在12345的引導下,他們自行開車來到指定醫院。在前往醫院的途中,市衛生健康委有關工作人員已經聯系好了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并告知情況。當他們到達醫院時,院方還特別為這位孕婦開辟了綠色通道,通過黃碼孕婦專用電梯把她送入產房區域。
據了解,處于封控區、管控區、集中隔離點、居家隔離以及健康碼為黃碼、紅碼的孕婦,在指定黃碼定點醫院就診,可通過封控區、管控區公布的服務電話、微信群等方式,由社區防控人員協調轉運到相應的定點醫療機構救治;普通孕婦應按照本市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根據自身醫療保健服務需要,到封控區和管控區外的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就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孕婦,在新冠肺炎確診定點醫院就診。疫情期間,為了降低感染的概率,孕婦的陪護家人去兩位就夠了。
突發疾病送醫方式和孕婦分娩送醫方式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前往醫院的路上和醫院內,必須全程佩戴醫療級別的口罩。如出現發熱,應及時到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醫。
發燒了怎么辦?
——仔細甄別、保持冷靜
蘇州本輪疫情發生伊始,記者陪耳朵發炎的朋友去藥店購買消炎藥,得知當天蘇州全市線上線下藥店已全面暫停“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類疫情監測藥品銷售。藥店醫護人員還溫馨提醒我們注意保暖,不要感冒,“畢竟在疫情期間感冒發燒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她說。
醫護人員表示,當發現自己發燒時,先辨析發燒的輕重程度。若近期沒有接觸過可疑病例且沒有去過公共場所,此種情況,體表溫度在38.5C以下且無其他癥狀,建議在家觀察,多喝水,注意休息,必要的話可以采用溫敷的方式進行物理降溫。若體表溫度超過38.5℃,且物理降溫或服用退燒藥后仍高燒不退,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此外,發燒時一定要看有無其他伴隨癥狀,如果發燒持續高燒不退,加上有咳嗽、呼吸困難的癥狀,是一定要盡快就診排查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
快遞異常怎么辦?
——多給點時間和寬容,稍安勿躁
日前,記者得知部分地區快遞停滯后,忐忑地打開菜鳥裹裹查詢自己快遞的物流情況,映入眼簾的卻是“物流異常提醒”的紅色提示語,快遞被記者所在的街道退回。于是,記者撥通了派件員的電話,了解到由于收貨地采取了相應的疫情管控措施,快遞小哥無法將快遞放置于小區內的蜂巢或菜鳥驛站中,只能返倉或延遲投遞。延遲投遞的快遞一時半會兒難以出倉,堆積如山,查找困難,從而導致快遞丟失的現象。
記者認為,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多給快遞小哥們點時間和寬容,即使真的丟了也不要怕,保留好相關證據材料,積極溝通,相信賣家和快遞會依照法律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
如何進出疫情地區?
——關注疫情走勢,了解交通政策及路況信息
記者同事的朋友在蘇州出現病例后,出差至蘇州,并于當晚返回居住地。回家后,他被社區要求進行了多次核酸檢測并居家隔離7天。“早知道我應該多了解一下情況后再來蘇了。”隔離結束后的他對自己沒有及時關注蘇州疫情情況而懊悔。
當必須出差往返于疫情地區時,要密切關注當地疫情走勢,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在蘇州人員出蘇州時,須提前向居(村)委會、單位報備,出示“綠碼”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蘇后立即主動報告,按規定落實健康管理。處在閉環管理的人員盡量不離蘇州,必須要出行的,須脫離工作崗位14天以上,出示“綠碼”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提前向居(村)委會和所在單位報備。外出途中,配合做好疫情查控,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切勿乘坐違規運營的“黑車”。外來人員進蘇州時,根據自己所在地區風險等級,提前了解進入蘇州的政策、兩地之間的交通政策以及路況信息,做到錯峰出行,出示“綠碼”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變“黃碼”了怎么辦?
——進行居家健康監測,加強防護
守住“綠碼”可能是疫情防控期間每個蘇州人所為之努力的事,但如果你不幸成了“時空伴隨者”,變“黃碼”了怎么辦?
記者周圍就有幾位被賦“黃碼”的朋友。按規定,“黃碼”人員要做好居家健康監測,加強防護。“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雖然可以和家人同吃同住,但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最好每天進行單獨清洗消毒。”“黃碼”人員告訴記者,除了下樓做核酸,其余時間都居家隔離。“為了解悶,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練瑜伽、養花、追劇等。”黃碼人員建議。
此外,疾控專家建議,“黃碼”人員如需外出,應向所在社區報告外出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等事項。外出期間不參加聚餐、婚禮等聚集性活動。外出時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全程佩戴醫療級別的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與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離。
167850170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