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從柴米油鹽到疫情防控,網格員往往跑在最前列。姑蘇區吳門橋街道網格員的手機號早已成為轄區居民的“生活熱線”,個人微信也被工作填得滿滿當當。小區停車不規范問題誰來管?鄰里矛盾沖突誰去調解?孤寡老人受騙誰能幫扶?要解決這些瑣碎的大事小事,考驗著網格員們的工作經驗、智慧和技巧。
吳門橋街道憑借“1+4+N”的網格化聯動服務體系,網格員走街巷、進小區、包樓棟,一網一格推動社區精細化治理。
大街小巷“穿針引線”,細微見溫度
2021年1月,內馬路社區網格員李春華在小區巡查時發現2單元樓道口排水管損壞,墻體上有污水浸泡的痕跡,電表箱中存在積水。李春華馬上報告社區并聯系物業,物業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看漏水情況,發現2單元樓道口墻面全部浸濕,水沿著墻面流到水電表箱中,有安全隱患。物業人員立即對排水管損壞處進行封堵,并在電表箱處張貼警示,提醒居民注意安全。2021年3月,南環第三社區網格員陶文珍在轄區巡查時發現一處公共空地上被垃圾填滿,堆放了閑置廢棄的門框、木樁等垃圾,還有報廢的電動自行車和燃氣瓶。趕上春季天干物燥,易燃易爆物品堆放形成消防安全隱患,必須盡快清理。發現情況后,網格員立即將此事上報給南環聯動工作站,工作站組織黨員志愿者、網格員、青年團員、結對單位將垃圾全部清理轉運。
2021年6月,解放社區網格員劉小芬、倪同萍在巡邏時,發現解放新村29幢門口有棵樹傾斜的樹枝壓著電線,上前查看后發現樹干被蟲子蛀空,才導致樹枝傾壓在電線上,有漏電危險,無意中碰到樹干還有觸電手麻的感覺。為了防止有居民誤觸發生意外,網格員第一時間將此事反饋到社區,社區立即聯系物業和供電搶修部門。劉小芬堅守在事發地,疏散靠近危險地方的居民,等待供電部門前來檢修。供電部門在現場用專業工具檢測后發現確實存在漏電問題,馬上組織技術人員維修,直到當晚8點,才將險情處理完畢。2021年7月,友聯二社區網格員袁慰祖冒雨巡查,巡查到友聯一村時發現地上有一個錢包,打開錢包后看到包內有現金、銀行卡、身份證及其他證件。他頂著風雨在原地等了半個鐘頭,見到與證件上照片相似的人就跑上前去問,得到諸多否定回答后他只好回到社區,將錢包交由社區書記。在回家的路上,他心里想著失主丟了錢包該有多著急,于是他挨家挨戶上門問,終于找到了失主的親屬。對方感嘆著:“有網格員真好,萬分感謝。”2021年10月,興隆橋社區網格員趙永芳在巡查時,聞到裕棠橋50號旁的主干道上有一股強烈的煤氣味,趙阿姨第一時間跑到開闊地撥通了110報警電話,并將情況報告給了網格長和社區書記,社區工作人員一邊通知燃氣公司前來搶修,一邊控制現場,設立路障,疏散群眾,提醒附近居民禁用明火。隨后街道燃氣辦、安監辦、331機制辦、城管執法隊員和燃氣公司維修工人迅速趕到現場。其間,趙阿姨一直守在泄漏點,提醒居民注意安全。燃氣公司的維修人員經過現場查看后,發現是天然氣總閥門老化造成的泄漏,針對泄漏情況迅速展開搶修。考慮到搶修會導致片區停氣,影響到附近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做午飯,興隆橋社區書記詹志豪貼心地安排網格員給老人送去了應急食物。事后,網格員通過微信群提醒轄區居民注意用氣安全,千萬要做好日常安全自查。
不管戶外刮風還是下雨,總有那一抹身影行走在社區街巷的各個角落,他們就是百姓的“守護天使”。每一句簡單問候的背后,都是吳門橋網格員真心實意的“處事之道”,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幫助每一戶有需要的“家人”。
百姓“表情包”開啟吳門幸福年
一棵小樹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向下延伸根系,深深扎根基層土壤。吳門橋街道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根系工程”,從根尖聚力、在陣地發力、向開花用力。
近日,保護區、姑蘇區第六場“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在吳門橋街道轄區29個社區開展。“警務室在社區最里面,來辦暫住證的時候真是找了好久,要是能設在醒目點的地方就好了。”在雙橋社區,家住鳳凰胥岸花園的居民王翠紅向現場的領導干部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可以考慮把警務室設在醒目位置,或者做引導牌,方便居民尋找,也便于外來人員辦理居住證。在向居民了解情況后,現場的領導干部表示會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將警務室外移至沿街空置的社區用房內,讓居民享受到便利、貼心的服務。
“我們巴里新村有個小公園,但是公園因年久失修,有些破落,如果能修繕一下,提升小公園的環境,也能給我們老年居民有個活動、聊天的好去處。”在解放社區,來自巴里新村19幢的居民骨干盧紅峰向現場的領導干部說出了心聲。據了解,巴里新村老年人多,大部分已經七八十歲,在巴里新村20幢周邊有個小公園,是小區唯一的活動場所,平時老年人都會相約在小公園里喝茶聊天。盧阿姨表示,不少老年人想去遠的地方也走不動,只能周邊小區里面走走。多年來,小公園周邊的綠化和原有的休閑椅都因無人管理和修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現場工作人員認真記錄下了居民的需要,并承諾會向街道相關部門反饋,爭取通過相關渠道盡快解決此事,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網格內每天都發生著老百姓的家常事兒,從網格員走街串巷的“忙碌奔波”到社情民意的面對面聆聽、辦理,都是解民生之憂,答民聲之訴求,吳門橋街道正在盡全力為轄區百姓締造親水吳門的幸福生活。
364550190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