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目的:研究在兒科護理中普遍存在的風險因素和開展護理干預的對策。方法:對照組實行基本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風險因素評定和執行安全預防措施。結果: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親屬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度重視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執行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有效地提升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護理措施;干預實際效果
Analysis of pediatric nursing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nursing measures
WANG Hui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in liaocheng,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mon risk factors in pediatric nurs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basic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the risk factor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ed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relativ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risk factors in pediatric nursing and implementing reasonabl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Key?Words】Pediatric nursing; Risk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Actu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
臨床治療的過程都穿插著護理,是提升治療效果和加速患者恢復的必要方式。兒科是醫院門診較為獨特的科室,是涉及幼兒保健、疾病防治和心理的綜合科室。患者歲數較小、抵抗能力不夠、依從性不高、自制力差等難題,造成護理工作量增加和風險因素高過其他科室,危害就診安全和影響護理質量[1]。有研究表明,對于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給予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明顯提升護理質量,減少不安全事故的發生[2]。本分析就兒科護理中發生的風險因素及其預防與化解的方法開展科學研究,現匯報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醫院醫治的136例患者參加此次研究,依照任意均分的辦法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8例。試驗組,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齡0歲~10歲,年齡(4.12±1.37)歲,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瀉11例、手足口病17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0.4歲~11歲,年齡(4.38±1.03)歲,腹瀉12例、肺炎23例、手足口16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兩組的基本信息開展剖析,差別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備對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基本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護理風險因素評定和執行安全預防措施。主要內容如下所示。
1.2.1 風險因素 (1)護理記錄不全,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備案不詳細、不及時、不精確,記錄模糊不細致。(2)護理質量不合格,護理態度不好,護理技術不嫻熟,如穿刺術技術不合格,藥液更換的不及時。(3)意外事故,患者墜床、摔倒、燙傷、磕傷、輸液反應等。(4)用藥細節,標本采集送檢、輸液問題。(5)感染難題,因為對醫療器械、環境空氣、消毒殺菌不徹底,或是診療廢品回收不及時,造成患者交叉污染。
1.2.2 安全預防措施 (1)提升護理人員綜合能力,護理人員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按時進行兒科護理有關常識的學習培訓,依據兒科的獨特性,制訂適合患者的護理計劃,提升穿刺術技術,提升護理人員的擔當意識,要以熱情、真心、認真細致的服務投入到工作上,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的護理服務,降低護患糾紛案件的發生。(2)加強護患溝通,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及患者親屬的溝通交流,語言表達要柔和,積極關注和接觸患者,態度和藹,并對患者親屬敘述護理技術的重要性和目的,提升患者親屬、患者與護理人員的相互配合。(3)提升人員配備,依據護理人員的工作經歷、文憑和實際操作水準開展分組,穿刺術技術好的護理人員首要做穿刺術工作,溝通交流技術性好的護理人員具體負責與患者及患者親屬開展護患溝通,科學安排值班表。(4)提升服藥及護理安全,對過去出現的墜床、摔倒這類的不良反應應當立即對患者親屬強調,服藥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表明藥品注意事宜如服藥方式、藥量及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提升服藥有效性、安全性,保證藥品充分發揮最好功效。(5)心理護理,患者依從差,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的情況下盡可能面帶微笑,和患者聊一些患者有興趣的話題,來提升友好度,使患者對護理人員造成信賴感,會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值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親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對兩組發生不良反應如患者摔倒、液漏、脫針開展統計分析。
1.4 點評規范
選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測評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開展調研:該評定量表中具備護理基礎、專業能力、安全防范措施、服務質量這4層面內容,每一項內容得分10分,評定量表總得分40分,令人滿意得分為≥30分,滿意得分為20分~29分,不滿意得分為<20分,滿意率=(令人滿意+滿意)/總樣本數×100%。
1.5 統計學剖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親屬的護理滿意率對比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86.76%,兩組對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7%低于對照組的10.29%(P<0.05),見表2。
一般護理風險因素有護理記錄不全、護理質量不合格、護理意外事故發生率高、服藥問題和感染問題,這種要素造成護理隱患的增加,尤其是護理意外和服藥問題,這種都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應當非常高度重視。本研究數據顯示試驗組患者親屬針對護理的滿意率超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3]。兒科患者的年紀較小,自制力較弱,與此同時防范意識和風險意識比較欠缺,這也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了兒科護理工作的難度,對兒科護理進行風險因素的分析,有益于更清楚梳理兒科護理工作上的問題,結合兒科患者的具體情況 ,進行有目的性、整體性的護理工作,預防風險源和風險因素的產生,提高兒科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認可水平。
風險因素的分析:必須創立風險因素預防工作,對兒科護理中普遍存在的風險開展分析,能夠融合近幾年來患者家屬的建議開展梳理。結合婦產科護理數據統計分析,現階段兒科護理中,風險因素具體有:(1)護理失誤型:靜脈注射及其標本采集、復檢中產生的問題。(2)護理服務化:護理服務質量及其護理人員的技術性掌握情況,拆換藥物的時長。(3)出現意外狀況型:患者墜床,碰傷等意外。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行。結合以上風險因素,護理人員還可以采用一系列的風險防范措施,防止情況的產生。制訂"安全第一"的管理模式。首先護理人員要采取"安全第一"的管理模式,依照對應的管理制度開展工作,提升對兒科病人的防護引導和安全教育,一旦發現兒科患者的不合理個人行為,要立即開展勸阻。(4)健全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創建健全的護理質量管理管理體系,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工作責任心等開展定期考核,并監管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使每一位護理人員都可以面帶微笑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一旦發生問題,及時改正,并與患者開展充分溝通,最大限度地降低護患分歧,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5)做好日常工作紀錄。一切不得當的個人行為都是造成護理風險的因素,因此在日常護理工作上,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并開展日常工作的紀錄,按時檢查搶救藥品,機器設備的完好率,確保應用時不出現意外狀況。
總的來說,在對兒科患者的護理中,理應提早匯總很有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并制訂相對應的安全預防措施,有利于提升患者親屬的滿意率,提升患者相互配合診治的依從性,減少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4]。
參考文獻
[1] 謝暉.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干預效果分析[J].家有孕寶,2020,2(11):7.
[2] 楊愛軍.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干預效果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12):972-973.
[3] 劉汾嬌.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干預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9):264-265.
[4] 謝前前.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干預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20,7(22):121-122.
39875019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