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寧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出院時延續護理的效果和價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選擇40例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展開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延續性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20例,并對最終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Harris髖關節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接受老年髖部骨折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出院之后居家過程中應用延續性護理進行操作,其護理效果相對而言更加受到患者的肯定和支持,其對于緩解患者抑郁、愧疚等不良情緒,促進其髖關節功能康復速度,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延續護理;老年髖部骨折;生活質量;髖關節功能評分
Analysis of continuation of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when they are discharged
QU Ning
Hongxinglong Hospital of Beidahuang Group,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1558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after hip replacement when they ar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Method: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40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continuous care)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each with 20 cases, and the final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Harris hip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fracture and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to apply continuation care during the home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the nursing effect is relatively more affirmed and supported by the patient, and it is effective in relieving depression, guilt and other bademotions of the patient, promoting the recovery speed of the hip joint function,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Hip replacement; Continued care; Elderly hip fractures;Quality of life; Hip function score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多發疾病,主要以疼痛、下肢短縮外旋畸形以及活動功能受限等癥狀為主[1]。現階段臨床中對于治療此類疾病的常見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術式當屬髖關節置換術,其具有極高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患者術后需要接受長期的康復鍛煉,從而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速度,但一旦患者出院后在家庭環境下缺乏正確的指導,使得其鍛煉依從性嚴重下降,影響其預后,對此,應當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本文針對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出院時延續護理的效果和價值進行分析和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選擇40例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展開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延續性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20例。對照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齡50歲~80歲,平均年齡(65.34±6.22)歲;觀察組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齡51歲~80歲,平均年齡(65.41±6.11)歲。將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進行干預。
1.2.2 觀察組實施延續性護理進行干預,在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辦理出院手續之前,護理人員應當收集患者相關基礎信息、如家庭住址、年齡、職業以及具體的聯系方式等,并添加患者就醫情況以及居家生活飲食習慣等為其建立健康檔案,而后根據患者術后的實際康復情況,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和措施。護理人員在掌握患者文化認知水平的情況下應當采用簡明、易懂的清晰的談吐方式為患者介紹術后護理的相關措施以及各項注意事項等,通過播放視頻、幻燈片等方式讓患者知曉術后居家過程中進行功能鍛煉對于機體康復的重要性和目的,同時也可為患者統一發放術后自我護理的健康宣傳手冊,從而提高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護理人員應當做好患者的隨訪工作,可通過微信交流群、微信公眾號不定期發送相關健康知識,并定期展開面對面隨訪工作,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和困擾進行及時的解答和處理,并對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進行及時的糾正,并監督其每日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對于部分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當耐心地引導其將心中所想訴說出來,并利用心理學相關知識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必要情況下應當聯合患者家屬和朋友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讓其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懷,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術后康復訓練,提高其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也應當根據患者居家過程中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等與其一同制定合理且科學的飲食計劃,對其飲食仍然建議以相對清淡且易于老年患者胃腸道吸收的食物為主,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患者每日飲水量控制在1500mL~2000mL左右,營養搭配均衡,避免便秘等情況出現。指導患者定期前往醫院接受復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在接受不同護理模式干預前后其Harris髖關節評分變化情況,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好,反之,分值越低則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差。
觀察兩組干預前后其生活幸福感變化情況,根據本次研究方向主要采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SF-36)進行綜合評分,分數值與患者的生活幸福感呈正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Harris髖關節評分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Harris髖關節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Harris髖關節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對于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來說,其術后所需要的康復時間相對較長,尤其以出院后3個月進行康復訓練更為重要,但如何為患者在出院后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也成為臨床思考的一大問題。以往當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僅僅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康復情況,無法給予患者實質性的幫助,使得患者預后情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延續性護理指的是從醫院到家庭患者均能接受到系統的護理服務干預,是醫院護理的一種延伸,使得院內外的護理有機結合,更能從多維度滿足患者的需求。在本次研究中,為老年髖部骨折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在出院時給予其延續性護理進行干預,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觀察組Harris髖關節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根據結果分析可見,有效的護理模式能促進患者術后機體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老年髖部骨折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出院之后居家過程中應用延續性護理進行操作,其護理效果相對而言更加受到患者的肯定和支持,其對于緩解患者抑郁、愧疚等不良情緒,促進其髖關節功能康復速度,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丹,錢會娟,周玲,等.老年髖部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出院時延續護理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9):1188-1191.
[2] 路婷婷,劉濤.中醫延續性護理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9,33(5):95-98.
35165019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