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祿
【摘 要】目的:本文評估CT和MRI診斷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選出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CT診斷,觀察組應用MRI診斷,分析比較兩組診斷結果。結果:觀察組的檢出比率較對照組高(P<0.05)。診斷A期與B期,觀察組診斷比率高于對照組(P<0.05);診斷C期、D期,兩種診斷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診斷A期與B期前列腺癌患者,MRI的診斷價值要高于CT診斷,診斷C期、D期前列腺癌患者,MRI與CT兩種診斷價值沒有差異。
【關鍵詞】前列腺癌;CT;MRI;價值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ZOU Yulu
Guang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Deyang, Sichuan 618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Methods: 60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diagnosed by C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agnosed by MRI,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agnostic rate of stage A and B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rates of stage C and stage D(P>0.05).Conclusion: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tage A and B prostate canc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agnostic value stage C and D prostate cancer between MRI and CT.
【Key?Words】Prostate cancer; CT;MRI; Value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疾病,它也是一種惡性腫瘤,主要患病群體是中老年男性。盡早準確診斷前列腺癌,可以贏得更多治療時間,從而有效控制病情。本文分析CT和MRI診斷前列腺癌的效果,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均選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挑選出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條件:經術后病理檢驗確診為前列腺癌。排除標準:其它種類惡性腫瘤;精神功能障礙者。觀察組,年齡55歲~81歲,平均年齡(68.3±5.4)歲,病程0.7年~5年,平均病程(2.9±0.7)年;對照組,年齡54歲~79歲,平均年齡(66.5±5.6)歲,病程0.6年~4年,平均病程(2.3±0.5)年。兩組一般資料展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CT診斷。檢查前2h,讓患者喝大約800mL溫水,以充盈膀胱與胃腸。檢查時,引導患者呈仰臥位,維持患者恥骨聯合下緣位置,同兩側髖部前上嵴位置處在同一平面,實施CT平掃,設置設備參數:電流140mA,電壓120kV,層厚度最低3mm,最高5mm,掃描螺距1.0,矩陣 255×255,掃描間隔3mm~5mm。完成平掃后,實施增強掃描,以肘靜脈注射方法注射造影劑,采用高壓注射器,挑選碘海醇作為造影劑,控制注射劑量在90mL~105mL,控制注射速度3mL/s,掃描中的26s和60s,靜脈推注碘海醇,同時重建多層面、曲面,觀察病情。
1.2.2 觀察組使用MRI診斷。檢查儀器為西門子1.5T磁共振監測儀器。檢查前2h,要求患者喝大約800mL的溫開水,以充盈胃腸道與膀胱,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屬物。檢查時,引導患者呈仰臥位,實施增強掃描前,開展T1WI軸位掃描、T2WI冠狀位、矢狀位與軸位掃描,一些患者還要開展T1WI矢狀位掃描。借助自旋回波實施T1WI掃描,重復時間保持500ms~600 ms,回波時間是14ms。T2WI掃描時,重復時間保持3500ms~4000 ms,回波時間90 ms,軸位掃描時設置層厚8mm,矢狀位、冠狀位掃描時設置層厚5mm~6mm,掃描矩陣設置256×192。在實施動態增強掃描前,以肘靜脈方式注射Gd-DTPA對比劑,注射0.2 mmol/kg,然后快速推注15mL~20 mL的0.9%氯化鈉溶液,持續7次掃描,每次掃描間隔15s。此外,實施DWI檢查,序列為SE EPI,b值為1000。
1.3 觀察指標評估兩組診斷情況。
診斷前列腺癌分期標準:采用 Whitmore-Jewett 法進行前列腺癌分期,A期指隱匿腫瘤存在前列腺內,直腸檢查無法判斷;B期指直腸檢查無法判定隱匿結節,前列腺包膜中發現腫瘤;C期指腫瘤穿透前列腺癌包膜,但沒有發生轉移;D期指腫瘤已發生遠處轉移。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檢出疾病情況
觀察組的檢出比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診斷疾病分期情況
診斷A期與B期,觀察組診斷比率高于對照組(P<0.05);診斷C期、D期,兩種診斷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前列腺癌是常見的男性生殖惡性腫瘤,患病后會有較強疼痛感,排尿困難,全身乏力,一些患者病情還會發生轉移。診斷前列腺癌,病理診斷特異性極為突出,而很難執行,要依靠手術才能實施。所以,采用簡單、檢測準確率高的診斷手段就極為重要。
診斷早期前列腺癌,常用方式是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上述兩種方式聯合運用能夠提供有效參考以診斷早期前列腺癌,其中參考數據有無規律結節、腫塊大小與硬度、血液中PSA水平等[1]。診斷前列腺癌的常用影像學檢查方式就是CT 和 MRI,此兩種檢查方式可以為后續診斷與治療疾病提供可靠數據。
MRI 就是磁共振成像,它是依托磁共振現象,以人體取得的電磁信號作為前提條件,重建人體信息。MRI 的優勢是能夠充分展現患者軟組織實際狀況,有較高分辨率,并且MRI的斷層掃描可以展開全范圍檢查,可以有效診斷前列腺癌[2]。而MRI也存在不足:同CT對比,MRI的空間分辨率不高,患者攜帶心臟起搏器或金屬異物無法實施MRI檢查,MRI成本高,偽影比CT要多,但是應用MRI診斷前列腺癌則不失為有效的診斷方式。CT,也就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借助γ 射線、X 線束、超聲波等,掃描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將光電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轉換成數字信號,最終取得圖像[3]。CT診斷前列腺癌發現,前列腺癌出現局部低密度病灶,并且前列腺變大、周圍組織發生改變。靈活選擇影像學檢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檢出前列腺癌的概率。
本次研究,觀察組的檢出比率較對照組高(P<0.05)。診斷A期與B期,觀察組診斷比率高于對照組(P<0.05);診斷C期、D期,兩種診斷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總結上述,診斷A期與B期前列腺癌患者,MRI的診斷價值要高于CT診斷,診斷C期、D期前列腺癌患者,MRI與CT兩種診斷價值沒有差異。
參考文獻
[1] 邢桂林.前列腺癌診斷中CT與MRI檢查的價值對比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1):17-18.
[2] 佟鵬.CT與MRI診斷前列腺癌的臨床價值探索[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38-39.
[3] 馮良松,彭斌,雷祥.CT與MRI診斷前列腺癌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15):111-113.
378450190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