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寶海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也面臨著全新的教學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開展合適的體育訓練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長期重視文化教育的環境下,開展良好的體育教學對小學生身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體育教學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進行革新,其中“課課練”教學模式的引用,深化了小學體育訓練的內涵,教學形式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增加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對此本文針對體能素質“課課練”方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合理的高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課課練”教學模式;身體素質;體能訓練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啟蒙階段,面對我國目前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的問題,需要對小學體育教學進行適當的革新。而體能素質“課課練”這一教學方式的加入,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也是一種補充。而體能素質“課課練”指的是小學生要在體育課堂上完成定量的訓練任務,像跑步、跳遠等等。它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展開教學,針對每一堂體育課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并按照目標來安排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小學生可以完成自身能力范圍內的體能訓練。在此期間,“課課練”的主要訓練內容包括小學生身體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會循序漸進地完成不同的訓練目標,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身體素質。
一、體能素質“課課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深化體育教學內涵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課課練”方式的應用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學內涵深化發展。在實際應用期間,它可以擴展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的執行范圍,使體育教學內涵變得更加豐富。而且,對于小學體育課程而言,其主要內涵就是確保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強壯的身體,在不斷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而除了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之外,還要確保小學生生活方式的豐富化應用,在教學整體上樹立起良好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課課練”教學方式的融入,能夠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不僅可以加入到豐富有趣的體育游戲當中,還能夠通過特有的訓練模式來不斷進步。久而久之,學生的體育訓練理念也會得到強化,在積極運動過程中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二)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
在小學體育教學體能訓練過程中,“課課練”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帶來豐富有趣的教學模式[1]。以往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小學生會感受到枯燥與乏味。在一些難度教大的體能訓練中,小學生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長期發展,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會造成嚴重影響。而將“課課練”應用到課堂訓練當中,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從而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當中,在不影響體育課堂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提高體能訓練效率。
(三)增強小學體育教學趣味性
“課課練”具有時間短、靈活性高等優點,和當前微課教學存在密切的聯系[2]。和傳統教學內容不同的是,“課課練”重點強調著在短時間完成體能訓練。并沒有過多追求精確性與規范性,在具體教學期間獲得了十分理想的體育鍛煉效果,讓小學生經過長期鍛煉獲得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同時,“課課練”應用一些生動且靈活的教學方式,還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課前教學環節可以帶領學生充分熱身,使整體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不僅保證了體育教學的最終效果,還激發了小學生對體育教學課程的濃厚興趣。
二、體能素質“課課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高效應用策略
(一)開展分班制教學
在每個學期開始,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按照體質健康標準進行檢測,隨后對檢測結果進行統計,按照性別與體能素質對學生群體進行分組,A組代表體能素質優秀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可以開展集體體育項目的技能訓練,比如足球、棒球等等。在技能訓練過程中,他們的身體素質會得到充分體現,從而逐漸樹立團隊合作精神與抗挫折意志;B組代表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由于這一類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存在一定的弱項,所以在教學期間可以加入田徑訓練“課課練”的內容,主要以培養跑、跳能力為主,從而使他們能夠補齊自身體能素質的缺陷;C組主要是體能檢測不達標和體形過于肥胖的學生。針對他們開展的體育訓練主要是以掌握基礎動作模式為主,采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體能。并且在訓練過程中要添加一些心理干預,讓他們從抗拒體育訓練轉變為喜愛。
通過分班制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可以全面照顧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從而更好地處理個體需求與群體之間的矛盾,確保每一次“課課練”都可以滿足小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需求[3]。此外,根據小學體育教學系統性原則,還可以將分班制教學模式落實到正常教學環節中,將其作為年度教學計劃的一部分。
(二)創新“課課練”訓練內容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主要目標就是要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情況來引導他們參與體育鍛煉,最大程度地改善他們的體質狀況。所以,在小學體育實踐教學期間,必須要充分發揮出“課課練”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在具體創新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增加“課課練”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小學生可以擁有更好的體育訓練環境與教學設備,從而自主探索并訓練體育項目,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能訓練習慣,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例如:在50米短跑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想學生對跑步能夠充滿興趣,就要設計出帶有趣味性的跑步模式,并主動開展跑步訓練。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保持上身筆直,雙手自然擺動,膝蓋在抬起的時候要盡量觸碰到放置的繩子,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碰到繩子次數越多,那么就代表完成效果越好。這樣的要求看似簡單,但是要想順利完成也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另外,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配合一些激情且帶有節奏感的音樂,讓學生能夠跟隨音樂節奏來完成體育訓練,滿足“課課練”訓練量。
(三)升級小學體育訓練“課課練”教學技術
在現代化小學體育教學期間,“課課練”教學模式的應用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完成實踐訓練,并不是使小學體育教學停留在形式化。對此,小學體育教師要對“課課練”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升級,從而讓小學生通過實踐訓練來強化自身身體素質[4]。比如:在開展“課課練”教學模式時,可以利用校園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介紹與體育項目比賽規則,讓小學生通過觀看體育比賽來展開學習,將其中一些體育技能應用到現實訓練當中,從而了解到這些技能的實用性。另外,在比賽觀看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親自參加比賽項目,從而對這些體育項目運動技巧進行鞏固,獲得更加良好的訓練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體能素質“課課練”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必須要結合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技術進行革新,從而讓小學生可以深刻意識到體能訓練對自身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活動當中,最終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莉.積極開展小學體育趣味“課課練”之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15):42.
[2]洪志祥.體能素質“課課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20(83):109-110.
[3]燕凌,李京誠,王亞麗,李祺,安寧,白婧.體能素質“課課練”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體育教學,2020,40(04):70-71.
[4]艾雪嬌.課課練體育教學模式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24):117-118.
103250170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