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漸偏向綜合化,傳統的應試教育早已無法滿足這一實際需求。因此,對高中語文課堂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在語文教材中加入部分閱讀欣賞類的課文,以此開拓學生的眼界,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紅樓夢》名著的閱讀教學進行解析,探究名著閱讀教學三步走的策略,由此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紅樓夢;名著閱讀;三步走
雖然新課改不斷推進,許多教師已經開始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策略,但不可否認傳統的“滿堂灌”方式依舊存在,進而導致教師自顧自的教,學生枯燥的聽,而師生之間毫無互動。從該現象可以看出,許多教師缺乏相應知識儲備,且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方式與單篇的教學內容相比較為復雜,即便教師努力教授名著閱讀,但依舊達不到相關要求。基于此,本文以《紅樓夢》名著閱讀教學為例,探究三步走策略,由此解決教師不知如何去教,學生不懂怎么去學的問題。
一、《紅樓夢》閱讀接受現狀
《紅樓夢》是需要學生慢慢品讀,如果學生閱讀《紅樓夢》僅僅是因為教材當中有,為了應付考試,那便失去了閱讀《紅樓夢》的意義。現階段,在高中生這一群體中,部分學生極愛閱讀《紅樓夢》,認為它是經典,且里面的詩詞歌賦深受這一學生群體的喜愛,這部分學生無需教師對其進行思想調動,便很快融入到閱讀當中。而部分學生卻“死活讀不下去”,因《紅樓夢》是教材內容,又不得不讀,里面的句式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同時還存在誤讀的情況,久而久之不僅讓學生對《紅樓夢》產生了厭惡情緒,甚至可能對閱讀本身也存在抵觸。
二、閱讀前期準備
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紅樓夢》閱讀教學,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本身要對《紅樓夢》一書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加詳細的解讀,可以將其中的情節與生活中的實際加以連接,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其次,教師還需要對所教對象進行充分地了解,比如:有的學生酷愛《紅樓夢》中的詩詞,有的學生對《紅樓夢》了解不深,有的學生則喜歡《紅樓夢》中的愛情故事,有的同學喜歡看里面關于飲食方面的描寫。在前期準備時,可以將學生進行有效分類,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對該部分加以解讀,由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吸收更多的文學常識。第三,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版本開展教學內容,而這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如:脂硯齋版本的《紅樓夢》需要較深的文學功底,白話版本的《紅樓夢》是將文言文進行了普通話的轉化,讓學生更易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出現了圖本《紅樓夢》以及音頻視頻的《紅樓夢》,后者顯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將幾個不同的版本加以結合,首先讓學生對《紅樓夢》產生濃厚興趣,然后在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加以解讀,最后對其中較難理解的語句進行分析,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漸理解《紅樓夢》。
三、閱讀開展方法
首先,創設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紅樓夢》的解說,多數學生會比較喜歡晴雯撕扇子這一情節,教師可以首先播放概情節視頻,讓全班同學集中觀看,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視頻播放之后,教師則可以進行導入提問環節,讓學生思考晴雯是一個怎樣的性格,她的結局又是如何,你是否欣賞這樣的人。讓學生逐漸讓自己帶入到故事情節當中,進而得到不同的答案,而在這個故事中讓學生對《紅樓夢》產生興趣,然后再對閱讀《紅樓夢》進行分層的布置。
其次,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情節,講述給大家聽。由學生講述故事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加入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去閱讀《紅樓夢》,進而產生對《紅樓夢》的興趣。但同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比如: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閱讀自己喜愛情節后,要對其中人物進行解析,同時思考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書中人物所遭遇的事情,你會如何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如果遇到阻礙,可以及時向教師反饋,然后在課堂中由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由此解決問題。
第三,養成批注習慣。在《紅樓夢》中有許多的內容都有很好的啟發意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很好的理解其中的精髓,對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閱讀《紅樓夢》中除了讓學生完成閱讀目標后,還要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將自己喜歡、認為重要的句子畫出來,并在課堂上與其他的同學分享,由此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四,開展課外閱讀。學生可能對教師指定的閱讀版本或者閱讀內容不感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的收獲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讓學生之間進行彼此交流,由此產生對閱讀名著的樂趣。
四、評價閱讀效果
首先,標準化測評。與名著相關的高考題近些年來逐漸受到青睞,最直觀檢驗閱讀效果的方式,便是通過考題進行檢驗。其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紅樓夢》的理解,對《紅樓夢》進行賞析等等。其中考題主要側重于對名著內容的解析,包括表現手法、語言風格等等。
其次,表現性評價。對于學生的閱讀評價已經不再僅僅拘泥于范式評價,而是將學生的閱讀過程也納入其中,通過對學生閱讀方法以及所掌握內容進行有效解析,注重學生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所逐漸生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而表現性評價是多元化的,將其量化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書面報告、口頭表達以及實物作品。閱讀《紅樓夢》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作讀后感、讀書筆記等,同時還可以開展與《紅樓夢》相關的演講、辯論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完成《紅樓夢》海報,通過實物的方式呈現自己的閱讀結果,由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三,過程性評價。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監測,清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以便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確保學生的閱讀效果,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更深入的認知如何進行《紅樓夢》閱讀,以便為其他名著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希子. 高中語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D]. 中央民族大學, 2019.
[2]王一雁. 普通高中名著閱讀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J]. 讀與寫:上旬, 2020(7):1.
[3]于鴻雁, 白楠茁. 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設計——以《紅樓夢》為例[J]. 中學語文教學, 2019(2):4.
108350170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