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男
摘要:幼升小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對于幼兒的性格、習慣、能力等會有很大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幼小銜接游戲活動設計,分別從“在自主游戲活動中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塑造幼兒性格,強化身心健康”“家校合作,共同參與教育”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幼小銜接游戲活動設計分析進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幼小銜接;游戲活動設計;分析
正文:對于孩子們來說,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游戲已經成為伴隨他們成長的一種活動形式,但在孩子們的課程教學中,游戲的真正價值和意義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因此,在幼小銜接課程教學中,應積極融入游戲,正確處理幼小銜接教育和游戲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青少年與小學之間聯系的活動份額,有效提高他們的小學或幼兒教師指導游戲的能力。這樣,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兒童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而且可以塑造良好的性格,對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在自主游戲活動中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當幼兒步入小學后,幼兒需要較好的規則意識,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課堂舉手發言等等。因此,幼兒教師在幼兒時期時,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在自主游戲之中規定游戲規則,幼兒教師通過榜樣示范法、講解法、環境暗示法等,讓孩子了解游戲的規則。當幼兒違反規則時,幼兒教師就要加以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懂得違反規則是錯誤的,這樣才能培育出好孩子。
如在練習搶鈴鐺游戲中,幼兒教師規定游戲規則:三個學生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游戲之中。當聽到“搶”這個口令時,用最快的速度搶奪面前的鈴鐺,我們比一比誰的速度更快,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分最高。(搶到得分)然而,在游戲中,有個幼兒沒有搶到面前的鈴鐺,就開始搶奪同伴的,兩個孩子不僅發生了爭吵,還動起了手。這就是孩子沒有尊重規則的后果。此時,教師對于搶奪鈴鐺的孩子給予教育和開導,讓他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向另一個孩子道歉認錯。其中,幼兒教師還可以適當講解一些生活之中的規則,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課堂舉手發言等,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對于游戲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規劃,將規則意識突出放大,使得幼兒意識到規則十分重要。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將不同顏色的鈴鐺放在一起,這樣,整理鈴鐺,提高了幼兒分類整理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收拾、整理習慣。
二、塑造幼兒性格,強化身心健康
在幼兒活動期間,教師很容易發現一些幼兒不擅長、不敢和其他幼兒共同參與活動,課下也是獨自一人,可能有些幼兒內向、自卑,所以他們不敢參與到游戲之中。基于此,為了順利幫助幼兒過渡小學階段,教師就要引起相應的重視,通過游戲來塑造幼兒的性格,強化幼兒的身心健康。
游戲活動設計:同學A扮演1、同學B扮演2、同學C扮演3……這時,幼兒教師就可以提問:“數字3在哪里?數字6在哪里?”那么,扮演數字3和數字6的孩子就會站起來,舉著牌子說道:“我就是數字3.”教師提問道:“同學A+B等于幾呢?”此時,幼兒紛紛計算和猜測,看起來熱鬧極了。游戲規則:幼兒分角色飾演,當教師提問道數字幾在哪里時,該數字的扮演者要站起來回答;當教師提問道數字幾加數字幾等于幾時,扮演者要自行站在一起,孩子們共同計算。這樣,動員全體幼兒,讓每一個幼兒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之中,幼兒會慢慢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其性格自然會慢慢開朗、樂觀起來。
三、家校合作,共同參與教育
家校合作是幼小銜接的重要步驟,更是不可缺少的步驟。首先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向家長宣傳和傳輸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家長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教育之中,其次教師要引導家長學習正確的育人方式,在兩者科學正確的教育之下,確保幼兒身體、心理的健康發育。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親子游戲”,在拉進親子距離的同時,強化教育。另外,在親子活動期間,教師還可以向家長傳輸一些正確的育人方式和策略,這樣教學效果將會更為顯著。
首先幼兒教師在學校之中開展活動,要求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活動。在活動之中,幼兒和家長需要共同完成“球球大作戰游戲”還可以參與到“課前演講”“成語接龍”“閱讀交流會議”等一類的活動。其次,幼兒教師可以在活動的空余期間開展一次小型的會談,其目的就是糾正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師在學校之中可以開展“心動力”講解,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誘導父母學會寬容孩子所犯下的錯誤、理解孩子的失敗、賞識孩子的進步等等,并且更加認識到陪伴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后的教育之中參與孩子的成長。其次,引導家長對于孩子的升學進行準備,比如陪伴、呵護等,這樣教師和家長就可以一起為孩子的升學付出努力,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另外,教師還要讓父母做好孩子的表率,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這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范例,陪伴式的家庭教育也能積極發揮作用。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正確的家庭素養之下受到影響,就可以積極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支柱。由此可見,幼兒教師教學任務十分重要。因此,幼兒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授課和教學,通過游戲設計糾正幼兒錯誤的行為和習慣,以及思想,還可以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啟發幼兒的智慧等,促使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幼兒教師在設計數學游戲時,應該善于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更多地考慮到幼兒自身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在游戲之中融入幼兒所感興趣的元素和話題,以此強化教學效果。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進一步對于幼兒進行引導和加教學,進而開發幼兒的智力、思維等,這樣才能幫助幼兒順利過度到小學階段。這樣幼兒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之下就會更為聰慧、獨立,從而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參考文獻:
[1]李霞. 游戲設計下的幼小銜接課程教學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6(11):2.
[2]張麗瑋, 劉曉曄. 抓住教育契機 助力幼小銜接——大班前識字活動"有趣的名字"設計與分析[J]. 學前教育, 2021(21):4.
[3]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活動教育課題組, 閔傳華. "幼小銜接"系列教育活動設計——"活動教育課程"舉例[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1993(6):4.
27145017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