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摘要:為了滿足謙虛使人進步的內核,敗不驕勝不餒,傳統教育模式選擇以打壓為主,但時代在改變,根據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而言,現代教育模式更加適合賞識教育,以正面鼓勵、引導為主,教育者以更加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對話,更加尊重學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三觀和道德素質。本文以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賞識教育在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可以促進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賞識教育;中職學生;鼓勵引導
引言:傳統教育模式應用甚廣,尤其是面對中職學生這一群體,打壓教育似乎成為一種屢試不爽的做法。中職學生中考失利,本身對于學習,對于教育,對于學校,對于教師就已經存在一種抵觸感,這時候如果再采用打壓教育,過度重視學生的錯誤,學生就很容易自暴自棄,從而走上另一個極端。作為一名政治教育者,有必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轉化教育模式,選擇更加正面,更加積極的教育模式,比如賞識教育,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肯定自己,增強其自信。但就目前的應用情況而言,源于眾人認識不足等原因,賞識教育在中職院校應用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一、中職院校賞識教育應用現狀
(一)教師思想認識不足
賞識教育的推進沒有異議,但有異議的是如何推進。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對學生有所夸獎,時常鼓勵學生,那便等同于賞識教育。這種認知導致的直接后果為,學生很可能會出現自我膨脹。中職院校的學習氛圍不比普通院校,本身管理起來便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再加上這種敷衍式的夸獎,學生很難起到真正的進步,而且會對自己的定位產生迷茫,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將更難形成。無法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將賞識教育簡單的等同于夸獎,再加上新型教育的外殼卻依然配備傳統教育的內核,賞識教育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生根發芽。
(二)語言藝術把握不當
賞識教育一定會伴有高級說話的藝術,但對于部分教師而言,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仍然沒有轉變,仍然以自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不對等的,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那么面對學生所輸出的語言藝術可能會存在不合理之處。當然也存在部分教師明白其中的關節道理,也很想從實際情況中去賞識自己的學生,但根據現實情況來說,只能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職院校的學生已經經過中考失利這一打擊,對于別人的認可就更加重視,他們格外看重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方法,假如教師在表揚的時候語氣不對,或者說語言語態等比較僵硬,那么很容易給學生帶來一些乏味、單調,甚至是被欺騙的感覺,所以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對這個群體進行表揚和激勵。
(三)沒有將愛作為基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一份職業,卻不僅僅是一份職業。上文也提到,中職院校的學習氛圍不比普通院校,學生面對教師方面給出的反饋比較薄弱,甚至有時候對教師沒有反饋。在日復一日的單方面輸出后,很多教師心灰意冷,就造成情感溝通之間的誤差,對學生再也愛不起來。教師關注的是中職學生的學習,甚至是只要求中職學生不違規就可以,雖然形式嚴厲,比如說扣分、請家長等形式,但其本質依然停留在學生的表面工作。賞識教育應該從愛出發,應該從學生本人出發,不是因為學生能考多少分才能獲得教師的關注,而是因為教師的關注,才知道這個學生能考多少分,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賞識教育在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一)轉變思想觀念,尊重學生個體
人是需要并且希望得到肯定的,中職學生也不例外。單獨以學習作為學生的評判標準,過于乏味且過于不公。誠然,學生的成長是需要靠修煉自己,但引路者的角色也至關重要。所以需要教師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轉變思想觀念,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個體,將學生個體以平等的角色進行對話和相處。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信,關注到這一情況之后,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尤其要重視其自信的培養,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尊重學生個體。部分中職學生只是文化課失利,但可能在別的科目上存在天賦,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單純的以學習成績去評判他的所有,從另一個角度講,此生在另一個領域也存在較強的發展空間。尊重學生,教師首先要將中考的文化成績帶來的影響從腦海中抹去,爭取引導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達成共識,以此為基礎,再去謀求學生的發展。
(二)把握溝通技巧,切記盲目否定
教師雖然與學生朝夕相處,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一代人物,教師與學生之間仍然存在代溝。不管是思想行為,還是三觀建設,存在代溝是必然的,因為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教師要客觀辯證的去看待這種代溝。代溝的形成,究竟是教師跟不上時代,還是學生偏離了正確的三觀建設道路?教師絕不能將與自己思想相悖的內容就先入為主的認為是“毒瘤”,認為是錯誤的東西,不要盲目的去否定學生。假如是后者,是學生偏離了正確的三觀建設道路,作為引導者,要及時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當然方法很重要,教師要把握溝通技巧,利用合適的言語藝術、行為藝術等,與學生站在同一戰線,將學生引導至正確的道路上來。
(三)承認個體差異,將愛作為基礎
人與人的成長歷程不同,本身便具備一定的差異性,尤其中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渴望展現自己與別人不同的一面,并且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所以教師要正確辨別學生情況,不可用賞識模板套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應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以愛為出發點,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挖掘個人閃光點,對癥下藥。想要做到“賞”,就必須要先做到“識”。這里的“識”是充分的了解,是什么能讓教師做到這一地步,答案非愛字不能回答。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挖掘其興趣和愛好,肯定其潛能的釋放,從而促進中職院校學生的全面成長。
結論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賞識教育并不是全部的教育模式內容,同時,賞識教育也并不是萬能良藥,單純的采用一種教育模式,根據現實教育情況而言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教育方式,以多種教育方式為支撐,全方面引導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廖千金.發揮賞識魅力,構建和諧關系[J].家長,2020(08):186+188.
[2]周楊.賞識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的策略[J].智力,2020(03):133-134.
[3]孟祥涵. 賞識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9.
195950170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