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會主義新時代;畢業大學生;就業問題
引言: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開展,高校畢業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顯而易見的是,如此龐大數量的群體就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到,要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面對日漸嚴重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必須要進行分析和歸納,針對其中的影響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
(一)職業認知模糊
一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掌握基礎的大學知識,在選擇專業時沒有從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出發,盲從他人意見,導致對專業課產生厭惡,也對大學畢業后工作選擇產生模糊認知。更有甚者,不能如期畢業,從而影響就業。有的大學生因對職業產生錯誤認知,隨意簽約,禁錮了個人發展空間。
(二)能力缺失
部分畢業大學生個人工作能力有限,但往往尋求技術能力要求高的職位。一些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認真掌握基礎知識,缺乏進入職場要求的個人基本能力,四處碰壁,白白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有些學生進入了工作崗位后發現沒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又會選擇辭職,出現一系列的就業問題。當代大學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待加強:專業知識不夠扎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力水平不高,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難以勝任更高層次職位的需要;部分學生缺乏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較差,缺乏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些學生在為人處事方面還存在種種缺陷。
(三)大學生家庭情況
高校畢業生家庭情況復雜多樣,從經濟發展較好地區入學的大學生,個人的家庭收入整體較好,相應的來說,該地區可以給該學生提供較好的工作機會,其家庭也有能力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求職壓力不大,可以慢慢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但從偏遠地區活著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入學的大學生,地區經濟水平有限,不能及時提供良好的工作崗位[1]。一般而言,這樣的學生家庭總體經濟收入較低,該學生需要盡快找到工作崗位,擔當家庭重擔,這也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尋找到稱心如意的好工作。所以,相比之下,家庭情況好的大學生入職稍慢,但入職后一般較為穩定,而家庭條件欠缺的大學生雖然入職快,但也存在著工作不穩定的情況。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手段
(一)政府人才政策
各級主管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提升自己的就業服務水平,完善相關的就業配套措施,如:對求職者進行歸檔化處理,充分提供求職信息。為求職者提供更加充足的就業機會,出臺相關政策,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完善的入職前培訓,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提供求職補貼,為其就業開辟更加便捷的通道。
(二)高校技能培訓
各高校要努力提升自我的技能提升服務水平,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對學生的技能掌握進行嚴格考核,既強調理論水平,又重視崗位實操。對于不同的學生,要及時進行職業規劃,積極引導學生對于技能水平的重視。除此之外,各高校還需要積極同用工單位溝通,根據用工單位的要求,有的放矢的培養單位需要的人才,入職前帶大學生實地考察參觀用工單位,使學生充分了解用工單位的技能要求,更好的培養有需要的人才,確保提升就業的高質量實現。
(三)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支持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問題也可以借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運用到現代化的技術設施,在學生就業服務過程中創造性的運用萬物互聯的信息技術支持的物聯網,再結合數據傳輸便捷的互聯網技術,實時提供大學生就業的軌跡追蹤,并進行整理歸檔,根據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擇業傾向,為其推薦合適的工作崗位,還可以根據用工單位的主要工作,向學生提供靠譜的用工單位信息,構筑起用工單位和大學生求職者之間的橋梁,形成高校,畢業大學生,用工單位之間良性的互動和交流,確保就業質量的高質量完成[3]。
(四)就業地完善的見習措施
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入工作崗位,如果沒有相關的實習經驗,很容易產生迷茫和無助,所以,各高校需要有相應的,完善的學生實習的政策。在大學生求學過程中,高校需要重視加強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可由企業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實習培訓,也可以由學校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鍛煉,盡早使得高校畢業生熟悉企業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能訓練,壓縮學生進入工作后的培訓時間,及時的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更好的完成就業的任務[3]。
(五)崇尚就業的社會風氣
在新時代,由于受到網絡短視頻等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好高騖遠,心浮氣躁,恥于就業,所以,全社會有責任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學校來說,應該加強學生的道德認知,強化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念,為社會培養出新時代的高質量建設人才;對于政府而言,要及時進行網絡監管,對于鼓吹自由閑散的不正確價值觀念的視頻進行清理,并完善好相關的就業服務配套措施,吸引大學生就業;此外,企業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對畢業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為學生提供公平透明的就業機會和晉升渠道,培養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就業的濃厚氛圍,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樂于就業,實現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就業。
結束語: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影響因素有許多,這也意味著對于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更高的能力。總體而言,在學生就業過程中,高校、企業、政府應當有機配合,高校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企業留住高校培養的人才,政府為大學生提供便利。只有這樣的模式,才可以真真實實的緩解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問題,才會讓大學生更好更快的實現就業,才可以及時的實現祖國的強省和民族的復興。
參考文獻:
[1]劉鳳臣,莊璐,劉詩宇.新時代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移動網絡平臺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24-25.
[2]胡清斌.“互聯網+”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行為決策的社會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鹽化工,2019(05):159-160.
[3]蒲實.“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創新[J].現代交際,2019(20):183.
作者簡介:劉欣婕(2002.3- ?)女 河北省廊坊市人 石家莊市橋西區河北外國語學院 法語專業2020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