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小倩,李 洪,王瑞軍,張旭麗
(山西農業大學高寒區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0)
玉米(Zea maysL.)是全世界種植最廣泛的谷物作物之一,總產量位居三大谷物(水稻、小麥、玉米)之首。在食品、醫藥和工業等方面應用廣泛[1]。由于中國地域距離和海拔跨度大,氣候條件復雜,各種病蟲草害均有發生[2]。病害是影響品種鮮穗產量的重要因素,相關分析表明病害是限制玉米產量的關鍵因子[3]。
對玉米主要病害進行抗病性鑒定不僅可以為玉米育種提供理論依據[4],還是玉米新品種跨區域引種和推廣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確保新品種生產安全性的基礎[5,6]。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多個農藝性狀降維后得到前幾個主成分,分析其特征表現。通過多變量的主成分分析,能夠顯示各因素在性狀多樣性構成中的重要性[7]。李洪等[8]認為在表型性狀對產量貢獻的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的研究是利用主成分分析玉米農藝性狀與產量[9]和營養品質[10]的關系,而對玉米的抗病性進行主成分分析還較少。
因此,本研究對2020 年晉玉科企聯合體的10 份區試玉米品種進行絲黑穗病、莖基腐病、穗腐病、大斑病、矮花葉病的抗性評價;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玉米的主要農藝性狀和抗病性進行分析,以期為玉米優良品種的選育和育種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的10 個玉米品種為玉農215、RF1810、太育184、中博314、龍田809、RF1804、RF1915、太玉189、龍田811、太玉919,均由晉玉科企聯合體提供。
1.2.1 抗病性鑒定 抗病性鑒定試驗報告由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提供。
1.2.2 農藝性狀測定 試驗于2020 年在山西農業大學高寒區作物研究所試驗田內進行,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5 m×4 m)。生育期內調查株高、穗位,收獲后進行考種,確定穗粗、穗長、禿尖長、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出子率等。
數據采用Excel 2017 和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由表1 可知,絲黑穗病只有1 個中抗品種(玉農215),其余均為易感品種;莖基腐病有4 個高抗品種(玉農215、太育184、中博314、RF1804),2 個抗性品種(龍田809、太玉189),4 個中抗品種(RF1810、RF1915、龍田811、太玉919);穗腐病有6 個抗性品種(玉農215、太育184、龍田809、RF1804、RF1915、太玉919),4 個中抗品種(RF1810、中博314、太玉189、龍田811);大斑病有1 個高抗品種(RF1810),3個抗性品種(龍田809、RF1915、龍田811),4 個中抗品種(玉農215、太育184、中博314、太玉189),2 個易感品種(RF1804、太玉919);矮花葉病有2 個中抗品種(中博314、RF1915),其余均為易感品種。

表1 參試品種抗病鑒定結果
由表2 可知,玉米折合單產排名表現為RF1915>中博314>太玉919>RF1810>龍田811>RF1804>玉農215>太育184>龍田809>太玉189。

表2 參試品種農藝性狀
對參試10 個玉米品種的11 個農藝性狀和5 個抗病性評價數據標準化后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如表3 所示。以特征值大于1.0 為標準提取主成分,提取前5 個主成分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累計貢獻率達86.574%。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為5.052,方差貢獻率為31.578%,賦有較高載荷的特征向量是穗柄長度(0.871)、矮花葉病(-0.845)、穗位(0.814)、株高(0.782);第二主成分特征值為3.816,方差貢獻率為23.852%,賦有較高載荷的特征向量是行粒數(0.957)和穗行數(-0.815);第三主成分特征值為2.216,方差貢獻率為13.851%,較高載荷特征向量值的性狀是穗腐病(0.683)、絲黑穗病(-0.670)和大斑病(-0.499);第四主成分特征值為1.622,方差貢獻率為10.139%,賦有較高載荷特征向量值的是大斑病(0.606)、禿尖長(-0.599)、莖基腐病(-0.480);第五主成分特征值為1.145,方差貢獻率為7.154%,賦有較高載荷特征向量值的是穗粗(0.561)、禿尖長(0.499)。第一主成分為植株性狀因子,第二和第五主成分是穗部性狀因子,第三和第四主成分是抗病性因子。

表3 主成分載荷矩陣和得分系數矩陣
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構建[11],計算出F1、F2、F3、F4、F5 綜合得分,具體見表4。品種綜合排名表現為太育184>RF1915>RF1810>RF1804>中博314>玉農215>太玉919 >龍田811>龍田809>太玉189。

表4 各主成分得分及綜合排名
抗病性鑒定表明10 個玉米品種對莖基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總體都強,對絲黑穗病和矮花葉病的抗性總體都弱;主成分綜合排名第一的太育184 對莖基腐病為高抗,對穗腐病為抗性,對大斑病為中抗,因此其綜合抗病性好;綜合排名第二的RF1915的玉米折合單產最高;綜合排名最后的太玉189 的玉米折合單產最低。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綜合排名有所側重,也間接說明產量高的未必抗病性好,抗病性好的未必產量高,在玉米選育時要結合各種條件綜合考量,選育出適合地域種植的最佳玉米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