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濤 宋爾衛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2.03.003
在鄉村振興帶來機遇的同時,旅游醫療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而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建設是景區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關鍵,旅游地應急醫療衛生水平的快速提升需要新思維與新方法,5G智慧型旅游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為我國旅游急救與醫療事業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一、建設背景
旅游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始終是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其中,規范景區的管理標準化建設,為游客提供優質的健康保障和急救醫療是旅游服務的延伸與擴展,是高質量旅游服務的重要體現。因此,提升旅游地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能有效推動旅游體檢、旅游康復醫療等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旅游產業升級和領域拓展,在醫療與旅游的緊密結合下,將會催生出新興的交叉學科和業態。
隨著旅游景區條件的改善和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我國旅游群體不斷擴大,“夕陽團”逐漸成為旅游的主力軍,更多的慢性疾病以及帶瘤生存的腫瘤病患者也不斷加入旅游大軍。如何適應不同氣候或地理環境變化,應對在旅游過程當中的一些慢性病急性發作以及突發的意外創傷,這些都對旅游風險防范工作提出新的挑戰。與此同時,特殊條件(高原高寒、原始叢林、冬季雪季等)旅游地的不斷增加,極限運動(馬拉松、山地賽、滑雪、沖浪、潛水、滑翔等)的開展也成為旅游風險高發點,如何應對摔傷、跌傷或者是野生動物攻擊等意外事件的緊急醫療處置同樣是旅游區必須直面的挑戰。而各種突發的自然災害給旅游者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傷害始終是我們必須準備應對的旅游風險,因此,旅游醫療的發展已經被提到非常重要的議程之中。
二、旅游醫療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旅游安全的風險防范系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游客本身,游客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識,還要顧及身體的狀況、旅游深度、旅游項目的危險程度;另一方面是旅游景區中的風險防控,包括環境安全和應急急救能力等,尤其是在旅游景區布局有效應急救援系統,對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和生命健康至關重要。在應急系統布局中,首先要對游客進行適度的健康管理,例如九寨溝已經建立了智慧型的旅游風險監測和管理中心,是國內目前實現游客健康管理條件最成熟的景區;其次在景區內進行預警分析,包括近期天氣變化、可能突發的自然災害等,是應急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最后是臨床救治響應,即如何建立高效的應急體系去有效應對意外事件或游客出現的重大健康問題。
目前,我國優質的醫療資源仍然集中分布于大城市,位于城市郊區、邊遠山區、農村等地區的很多旅游景區,往往由于整體醫療水平較低,缺乏醫療的人才、裝備以及應對的機制。另外,在旅游急救專業化的程度上,以及公共衛生應對能力上,旅游景區及其所在地的專業化程度往往相對較低。因此,急救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整個衛生醫療建設缺少體系化,都將使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除此之外,游客流動還為景區健康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一是游客的數量和需求,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游客數量的不斷增長,與此相對應的旅游急救需求也逐年遞增,對個人健康、醫療、急救也有著更高的要求。二是游客的基礎健康水平,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惡性腫瘤康復之后等重大慢性病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容易受環境改變和勞累等因素影響,突發心律失常、心腦血管急癥等急性事件,需要旅游地具有足夠的應對能力。三是急性傳染病,旅游的本質就是人員的流動和交流,最大的衛生風險就是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特別是近兩年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對旅游業帶來嚴重的沖擊和挑戰,如何具備專業的防控能力,有效應對防控疫情,使得良好的自然環境成為疫情防控和身心調養的放心地,成為旅游景區所面對的最現實和緊迫的健康挑戰。
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風景名勝區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和應急體系建設情況卻十分堪憂,在應對一些急救或者急性發生事件的時候也缺乏相應經驗。因此,我們提出一個交叉學科的核心問題,如何在旅游景區建設一套完備的急救體系系統,依托智慧型醫聯體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地分布到鄉村以及景區,提升景區的健康服務能力,這是醫學和旅游兩個學科交叉的重要問題。
三、旅游智慧醫聯體的構建與實施
傳統意義上的醫聯體是大醫院派醫療隊或者是人力直接到地方醫院進行資源建設,存在輻射范圍有限、難以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而智慧型的醫聯體能夠充分發揮5G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等特性,通過技術賦能把各級醫療機構聯合在一起,建立起智慧的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遠程超聲中心、遠程會診中心、手術協作中心、遠程教育中心等智慧型診療中心,為優質醫療資源的均衡分布提供了可能。
依托智慧型的醫聯體,可以將各醫療單位的信息化模塊和游客健康信息嵌入現有的系統中,進而實現對旅游者的大數據健康管理。例如心電診斷系統,可以給高風險的旅游者佩戴可穿戴設備(一件背心或者是一個手環),在整個旅游過程中,這些數據可以傳輸到數據中心,對旅游者的生命信息進行實時數據監控,及時發現患者可能出現的心律失常,早期發現并救治心血管急癥。另外,超聲診斷中心利用人工智能通過機械臂的超聲心動圖或者超聲的操作指導,可以使得這種遠程超聲診斷變為可能,極大地提高景區醫院的診斷能力。此外,遠程的影像診斷和醫療會診系統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地區或者景區的醫療服務水平,及時解決游客面臨的各種應急救治問題。
5G旅游急救系統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游客的健康信息管理,景區采集每一位游客的健康信息,為醫療和急救提供基礎數據和參考,以九寨溝為例,除了現有的基礎數據外,游客只要提供健康數據,通過對游客既往基礎性疾病進行分析,結合旅游地環境特點和可穿戴監測設備的數據分析,能夠提前給出游客實時旅游路線建議,及早發現急癥,并及時調集醫療力量開展急救;二是旅游區急救資源調度,在獲取游客健康數據和報警信息后,可以機動調配景區里面配備的醫療急救系統(志愿者、車輛和裝備)資源,包括區間車、公交車上都可以配備一些簡單急救設備;三是持續的急救能力培訓,可以對志愿者、景區的醫療工作者進行相關培訓,例如心肺復蘇、AED使用以及利用穿戴設備監測生命體征等,實現醫療急救的高效、快速響應。
綜上,在打造5G旅游急救系統中最主要的是三方面的工程:第一是人,應急志愿者大部分是非醫學專業,需要對他們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建立一個可及時溝通的信息平臺,使其懂得一些基本的重大慢性病或者是急性病的病發常識,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醫療監護設備。第二是車(救護車及其裝備),在智慧型急救體系建設中,智能救護車可以把急救患者入院的時間縮短至一小時內,可以在區間車、公交車上配備專業級的可穿戴監護、遠程超聲等設備,便于掌握病人基本的生命信息,通過5G技術傳導到遠程指揮中心的采集系統,使醫生能夠在患者入院之前就做好基本判斷。第三是在旅游景區按照醫療急救能力進行標準化中心衛生所(站)建設,除了基本的急救能力外,還要滿足能為心腦血管類突發急性事件進行急救,提供基礎和高級生命支持、裝備生命復蘇系統等設備,保證患者至少一小時的生命支持,為后續轉送到大醫院贏得機會。總之,智慧型醫聯體應包括一個中心的三甲醫院,以及下屬幾個不同的分中心、醫療中心,然后每個中心布局對應每一部區間車、每一部公交車,形成一個整合多學科的醫聯體,再加上現在已經常態化的景區疫情的防控,最終建立景區醫療急救和公共衛生標準化防控體系。
四、總結
常態化疫情防控時代,我國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諸多的醫療健康風險和挑戰。5G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智慧型醫聯體建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為大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普及提供基礎保障,建立新型智慧型旅游醫療聯合體,將成為突破旅游醫療發展瓶頸的關鍵。抓住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加快旅游與醫療產業的緊密融合發展,將為我國旅游業的快速升級和全面拓展提供全新的方向和思路。
(第一作者系該院主任醫師,第二作者系該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通訊作者;收稿日期: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