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芝
摘要: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為了培養藥學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滿足藥學類發展的崗位需求,必須要對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加強課堂教學規范,讓學生能夠增強對藥品使用的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藥品管理的整體質量,避免在藥品生產、銷售中出現差錯。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增強,根據藥物制劑專業人才的職業崗位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使課堂教學內容不斷創新與發展,滿足藥品生產、銷售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崗位需求;高職;藥物制劑;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教學;改革
引言
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是藥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對醫藥行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藥品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商品性質,與人們的生命健康具有緊密聯系。隨著國家對藥品管理工作的不斷重視,增強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也能夠為高職高專藥學類藥物制劑專業人才培養指明方向。在新時期要對藥學教育進行深入地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評估與創新,為國家培養更加優秀的藥品生產、銷售等相關專業人才。
1高職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
1.1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足夠的參與熱情
在藥學管理和法規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時間比較低下。在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教學中涉及很多的法律法規條文,如果采用單一的說教模式,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最終導致教學無法達到預期要求。
1.2崗位能力需求缺乏調研
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對于人才的培養主要是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而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教學主要面向藥品生產、銷售等專業人才的培養,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驗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盡可能滿足畢業即上崗的能力,因此藥學崗位教學能力培養非常關鍵。目前的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教學管理卻主要以教學大綱的知識為主,忽略了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使得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對學生整體的專業綜合能力素養培養相對缺失,無法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
2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2.1運用任務驅動的方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將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轉化,根據不同的任務類型來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究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任務驅動環境,帶給學生真實的藥品經營管理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基于學校現有的GSP藥房等實訓資源,組織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共同模擬藥房的實際經營,讓學生扮演藥學專業人才以及顧客提出不同的用藥需求,通過這些實踐打破了單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對藥品的零售知識進行分析,結合相關的資料向學生查詢最終完成相關的任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藥品管理的真實情況有著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強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藥品陳列質量管理以及藥品驗收等相關技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打破了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訴求,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任務與知識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感,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在高職課堂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正好符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培訓目標,能夠讓學生系統掌握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的相關技能,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據世界健康衛生組織顯示,全世界每年都會有7%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藥,我國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達到12%~32%左右,遠高于發達國家。由此可見,在新形勢下,零售藥店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藥學專業人才在從事駐店藥師或藥品銷售等工作中,參與銷售環節中的合理用藥指導,對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至關重要,也能更好發揮從藥人員的藥學服務功能,從而保護公眾健康。
2.2運用案例分析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出現對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的情況,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知識。但是教材的編寫主要是介紹理論常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很難將真實的案例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導致學生在閱讀教材過后也缺乏實踐意識,只能產生紙上談兵的教學效果。在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典型的案例,讓學生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地分析,確保將教材中的理論常識與真實的案例實踐結合,增強學生的理實一體化能力。在課前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選擇真實的藥品管理方面的案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結合案例細節與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聚焦藥事管理的法律法規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藥品管理的相關知識。在教學案例的引導下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規進行深入的研究,運用所學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案例的解決,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國大多數患者并沒有掌握正確用藥理論知識,也是引起不合理用藥重要因素。有很多患者認為自身癥狀得到有效減輕,往往會減少用藥,致使病情反復發作。通過藥學服務指導,可以對患者給予用藥全程護理,能夠真正體現藥學專業人才的整體價值。在合理用藥開展中,必須堅持持之以恒,除需要政府制定安全管理法規之外,藥學類專業人才自身還要加強對藥品生產質量安全、臨床藥學等知識的學習,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為患者解答用藥方面的知識,增強藥學專業人才在廣大患者中的地位和作用。
2.3實施現場教學
在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由于缺少實訓場地,學生沒有親身參與藥廠見習的經驗,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課本教材,導致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無法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在教學改革中教師要主動地加強現場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對于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執業藥學專業人才資格制度的落實,在講解關于藥品質量管理中的潔凈室和制藥用水相關知識,教師可結合學院已有的GMP仿真軟件、實訓設備、實訓沙盤等教學資源開展實訓教學,也可以組織學生到藥廠現場參觀或者是通過播放微課視頻資源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真實的藥品生產過程,在參觀學習中增強對藥品相關常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帶學生動手設計藥物制劑專業GMP生產車間相關實訓沙盤,有效提升學生對GMP的廠房、設備相關規定等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為充實后續教學、實訓資源奠定基礎。當前在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看病難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突出的熱點問題,由于藥品費用虛高,致使老百姓用藥經濟負擔明顯加重。在新時期要想提高零售藥業、藥品生產企業等的服務質量,除了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外,還需以基本醫療保障系統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公開、透明的藥品消費市場體系,加強線上用藥指導服務及網絡監管,逐漸減少或消除藥品差價,有效減輕老百姓的看病用藥支出,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用藥服務。在新時期,從事藥品生產、銷售等藥學類專業人才需要轉變思想觀念,通過細致藥學服務,在零售處方藥時開具執業醫師處方或指導消費者購買非處方藥時,綜合藥效、藥價、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實現對常規病癥的準確、專業的用藥指導,提高患者治愈率,從而緩解醫院的看診壓力。在藥品生產、包裝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一個治療周期的常規用量,設計單獨計量包裝、小劑量包裝等多種規格藥品,既能夠增強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減少患者服藥的差錯,又能避免藥物的不合理浪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及時跟蹤患者用藥后的癥狀變化,及時發現并調整用藥過程中的問題,也能降低用藥人員為避免藥物浪費而過度服藥的風險。因此,新時代對從藥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職業素養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事管理法規作為藥學類的專業基礎課,采用現場教學能更加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提升相關專業學生崗位適應性奠定基礎。
2.4充分運用教學資源
在高職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教學中,要嚴格按照課堂教學的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分析。通過視頻資料、CSDA網站、智慧職教、執業藥學專業人才習題庫、藥品生產經營以及地方監管局的相關資料,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最真實的案例信息,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相關的指導。例如對藥品的操作規程、生產工藝、包裝檢驗和設備清潔等都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地探究,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盲目性。根據相關的報道顯示,我國有5%患者因為藥品產生不良反應,其中很多聾啞兒童大部分都是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不良反應惡性事件頻發,也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這些不合理用藥都會導致廣大患者負擔加重,不利于藥品銷售、藥學服務模式的管理,因此,在培養藥物制劑等藥學相關專業人才過程中,充分用好數字資源、網絡資源等教學資源開展《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教學,能有利于藥學類綜合技能人才的培養,將為新時代藥物制劑的發展、合理用藥奠定良好的基礎。
2.5 融入課程思政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全民健康問題,特別是十四五規劃中也重點強調了奧打造健康強國,這位藥學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因此,藥學專業的人員更應關注國家時政和大政方針,作為藥學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認真開展課程思政是貫徹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最好體現。《藥事管理與法規》比其他專業課更容易融入課程思政,如:在概述部分介紹藥物發展史時可與我國工業革命等發展時期的歷史背景相結合,使學生在了解歷史中樹立道路自信。在特殊管理藥品中強化對相關律法的介紹,引導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在講授放射性藥品時可結合居里夫人發現鐳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專研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毒性藥品等講解中引入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建立安全用藥意識。以GMP的起源引發學生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的思考等。從事《藥事管理與法規》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更應深入研究該門課的課程思政如何抓住課程思政的契合點,并逐步形成本門課程的系統化課程思政體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實現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和使命。
2.6改革考核方式
在藥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考核中需要創新考核的方式,打破以期末成績為主的考核弊端。將平時成績、期末考試、實踐探究三部分共同融合,總評成績中增加過程考核的比例,降低期末總結性評價的占比,平時成績占比30%,期中成績占比30%,實踐實訓占比20%,期末占比20%,使評價更具客觀性。一是平時成績中需要對學生的考勤和課堂紀律情況進行準確判斷,通過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后,結合翻轉課堂、微課、線上討論等學習模式對學生的課堂小組討論情況進行分析,占平時成績的70%,而課堂紀律與考勤則占30%;二是采取綜述、測試題等多種形式進行階段性測評(每學期不少于4次),加權平均分作為期中成績;三是在模擬藥房實訓等環節設置情景考核并設置相應的實訓報告、組織學生參與市場調研并撰寫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并結合學生在藥廠生產期間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實訓綜合評分,學生通過真實的實踐操作活動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感,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水平;四是期末考核模式主要以試卷為主,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兩個部分,優化考試結構,通過單項選擇題、配伍選擇題、綜合分析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準確地分析與把握。加大主觀題的分值比例,考察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全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結語
在高職藥學類《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視對藥物制劑等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增強課堂教學的總體質量。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知識全面掌握,增強課堂教學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麗婷,吳麗榮,陳惠芳,等.開放式教學在《藥事管理與法規》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海峽藥學,2017,(11).281-282.
[2]何柳艷.高職藥學類專業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項目化教學整體設計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6,(24).53-55.
[3]程漩格.高職藥學專業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20):232-233.
[4]孟佳,程飛,劉佳歡.《藥事管理與法規》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8).240.
[5]劉晶.高職藥學專業《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8):126.
187250118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