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鴿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小麥種植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小麥種植產量以及質量均有所上升。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如 果病蟲害防治質量較差,會使得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均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為了滿足市場上的優質小麥的需求,需要積極使用高效種植技術,這樣才能 夠確保小麥生產的安全性,保障食品安全。
關鍵詞: 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我國是全世界最早進行小麥種植的國家,同時也是現階段全世界范圍 內做大的小麥種植國家。小麥這種農作物,一直都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 糧食作物,占據著我國人民飲食結構的大部分比重。小麥這種農作物,是 面包、餅干、饅頭以及各種面點的重要材料,因此為了保障在當下的社會 發展背景下,可以提供更高品質的小麥農作物,就需要把控好小麥的種植 工作,避免受到一些病蟲害的影響。
1 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1.1? 選擇科學的耕作模式
深耕可以對土壤進行有效的處理,讓土壤處于疏松的狀態,提高土壤 的肥料和水分吸收能力,從而提升小麥的產量。深耕的深度應保持在25cm 左右。通過深耕,可以將土壤內的蟲卵以及深處的病菌翻出,利用晾曬的 方式可以將其進行消殺,能夠降低后續小麥出現病蟲害的幾率。深耕還會 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促進小麥的根系向著更深的位置發展和延伸,讓小 麥呈現為較為健壯的生長態勢。在進行小麥耕作時不能連續兩年在同一塊 田地中進行耕作,因為這不但不利于小麥的生長發育,還會降低土壤的肥 力水平。在深耕時可以選擇機器設備進行作業,能夠減少人力投入,保證 肥料以及土壤能夠進行充分的混合,提升土壤的肥力水平,保證小麥的穩 定生長。
1.2? 選種技術
在當下國內農作物市場當中,出現了眾多的小麥品種。而品種的選擇 上,直接關乎小麥的品質,因此就需要結合起土壤、氣候、土壤酸堿性等 綜合要素,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這樣既可以確定該環境下最佳的品種。 只有選擇一個合適的品種,才可以充分的保障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形成 較為科學合理的種植。一般情況下,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小 麥種子的純度,盡可能的選擇一些有著較高抗病蟲害的品種。
1.3? 藥劑拌種
通過種子包衣以及藥劑拌種這類處理方式,可以讓小麥病害的發病時 間得以推遲,最大化地減少秋苗發病概率,防止受到越冬菌源的侵襲,進 而有效控制小麥苗期的地下蟲害。根據小麥品種自身的抗病性能以及所采 取的栽培方式,選擇合理的藥劑進行拌種,精準控制拌種藥量,防止藥劑 過量危害小麥自然生長。在完成拌種后及時進行播種操作,播種量可以根 據拌種的實際情況來適當提升。
1.4? 合理播種
在進行播種時需要結合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確定小麥品種類型,對播 種時間進行調整,可以避免播種時間過早導致缺粒或者凍害問題的出現, 也可以防止播種時間過晚出現苗弱和根系不發達的問題[1]。一般情況下應 當在每日平均溫度達到16℃的情況下進行播種,如果冬前播種,應當保持 氣溫在0℃之上,積溫要超過650℃,這樣才能夠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土 地適合播種12萬/667m2~ 16萬/667m2棵基本苗, 實際種植過程中應當結合 田地的肥力和產量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如果田地屬于高產田,可以適當減 少播種量。如果屬于中產田,則應當增加播種量。
1.5田間管理
在田間管理技術當中,是整個小麥種植技術的關鍵環節,也是提升小 麥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所在。在當下的施肥過程中,主要針對除草、施肥、 灌溉等諸多檢測技術的使用。在小麥施肥的過程中,分別需要施底肥、種 肥等。其中底肥是一種在土壤翻耕之前,就需要對土壤進行肥料的施加, 以此可以對土壤的內部結構,實現全面的調整。而在種肥階段,就是需要 對播種階段,進行針對性的肥料施加。而最后在追肥階段,主要就是結合 其生長的實際情況,能夠施加一定的肥料,充分的保障小麥在生長的過程 中,可以獲取到充足的養分[2]。適當的肥料以及水分的供給,可以很好的 保障小麥的正常生長。
1.6? 重視化學除草
除草可以對麥田里的雜草進行清理,由于雜草生長速度過快,會和 小麥爭奪營養成分,如果沒有對其進行合理處置,會使得小麥的營養成分 被雜草所吸收。雜草類型包括闊葉雜草以及禾本科雜草,會給小麥的正常 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要結合雜草的類型,選擇相應的除草方式。最 佳的除草時間是小麥二葉期到小麥拔節之前,該階段小麥具有較高的耐藥 性,不會受到除草劑的過多影響。
2 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采取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指的是根據病蟲害所具備的生理物理特征,采取 合理的科學技術手段來聚集病蟲進行集中滅殺。在栽培與種植小麥的過程 之中,可以充分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這一特征,采取殺蟲燈來誘殺相應的蟲 害;部分害蟲具備一定的趨色性,可以將顏色紙板或花朵設置在體檢區 域,進而完成對害蟲的誘殺。
2.2? 白粉病防治
在發病的初期階段,首先是出現一定的絲狀霉層,之后才會慢慢形成 斑塊狀。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覆蓋葉片全部區域。在發病之后,就會 使得植株無法很好的生長下去。另外,對于植株而言,也無法進行抽穗。對 于這種病害的預防工作,首先需要在春季的時候,采用針對性的藥物,對其 進行大面積的防治,以此控制病害的進一步擴展。對于藥物的使用時間和頻 次,需要結合其種植的實際情況, 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這樣才可以充分的保 障種植科學合理性。其次,由于這樣的病害往往伴隨著較強的流行性,就需 要在植株達到一定的發病率的時候,就要積極的進行防治工作開展,以此避 免后期階段出現較大的病害問題,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2.3? 利用化學手段實施病蟲害防治
化學手段仍然是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效果較為明顯的手段之一,也是目 前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常用的變化防治手段[3]。但是該手段和傳統的防治 模式差異較大,會根據小麥疫病的具體類型以及嚴重情況對防治藥物的使 用進行調整,在控制藥物殘留的基礎上實施病蟲害防治。在小麥拌種的過 程中,可以利用農藥預防蠐螬的出現,在返青階段可以在莖基部位置噴射 一定量的紋枯凈可濕性粉劑或者三唑酮乳油,可以起到有效防治紋枯病的 出現。在抽穗階段,可以利用三唑酮乳油或者禾果利可濕性粉劑對赤霉病 以及小麥條銹病進行預防。在灌漿階段可以使用快殺靈乳油防治小麥條銹 病、小麥白粉病以及麥穗蚜。
2.4? 采取生物防治手段
通過生物防治手段的應用,能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之下,使用病 蟲害天敵來全面抑制害蟲。在栽培種植小麥的過程之中,可以給害蟲的天 敵設置優質的生存環境,根據實際情況來適當增加有益昆蟲的繁衍數量, 以此來避免害蟲的過度生長,這樣一來就能夠給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提供 堅實的保障。例如在防治蚜蟲時,可以引入一定數量的七星瓢蟲,以此來 有效降低蚜蟲的數量,達成對蟲害的有效防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麥一直都是我國十分重要的農作物,為了保障 人們在食用小麥作物的過程中,可以較高的安全性,就要在種植的時候提 升病蟲害的防治手段,同時科學合理的小麥的種植工作,這樣就可以很好 的保障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最大程度上符合人們的小麥產品需求。
參考文獻:
[1]于雪紅.徽縣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1, 39(12):43-44.
[2]陳實. 中國北部冬小麥種植北界時空變遷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 科學院,2020,89.
[3]任洪建.小麥套種棉花間作花椰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1(06):199-200.
25105017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