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韓國總統選舉,兩位候選人紛紛借助“占卜文化”,甚至是“巫術”來為自己造勢。李在明稱,小時候母親帶他去算命,師傅認為“這個孩子將來要成就天大的事業”。尹錫悅則多次在公開場合被注意到其手心有一個“王”字。
兩大候選人“算命”造勢
2022年韓國總統選舉將于3月9日舉行,目前選戰進入最后階段。
據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最有可能問鼎韓國總統之位的分別是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候選人李在明和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的候選人尹錫悅。
外界注意到,對于此次總統選舉,兩位候選人紛紛借助“占卜文化”甚至是“巫術”來為自己造勢。
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就公開稱,小時候母親帶他去算命,師傅認為“這個孩子將來要成就天大的事業”。此外,李在明一直表示“自己的生辰八字在四位總統候選人中,是最有可能成為總統的”。
而韓國最大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則多次在公開場合被注意到其手心有一個漢字的“王”,引發極大爭議。有韓國媒體質疑尹錫悅是否理解“世襲的國家權力壟斷統治者”與民選總統之間的區別,并諷刺他接下來是不是還要“跳大神”。
在中美關系的取態上相差甚遠
在中美關系的取態上,兩位總統候選人也相差甚遠。
尹錫悅公開表示,韓國外交與安全政策應該實現“戰略清晰”,明確表明其軸心和出發點“必須是韓美同盟”。尹錫悅認為,只有在鞏固美韓關系的合作框架內展開對華外交,才能與中國建立“平等的關系”。
尹錫悅還支持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又宣稱如果中國不想要韓國部署更多的薩德反導系統,就應該“首先拆除本國邊境的遠程雷達”。此外尹錫悅還表示,韓國的半導體產業應該與中國“脫鉤”。
而李在明的外交政策則更多繼承自當前的文在寅政府,在對華方向上更為友好。李在明多次指出,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他會將文在寅的“戰略模糊政策”調整為更加獨立自主和務實的外交政策,避免選邊站。
李在明稱,在中美之間二選一是“最無主見的仆從性姿態,韓國可以同時選美國和中國,也可以不選擇任何一方或偏向于任何一方”。
此外,李在明反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認為相關部署完全是為了美國利益,既不能真正保護韓國,還會將朝鮮半島變為大國角力的戰場。
但李在明也承認,目前韓國在對華和對美外交上的回旋空間正在變小,美國是韓國的長期安全保障,而中國則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在這樣的三邊關系中“會很糾結”。
值得警惕的是,距離韓國大選的日子已經所剩無幾,兩派候選人的支持率越是膠著,就越容易依靠煽動民粹來爭取選票,若是不能回歸到理性層面去看待未來如何與中美兩個大國相處,屆時必定會面臨左右為難的處境。
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居,理應在事關兩國利益的重要問題上相向而行。唯有如此才能使雙方利益最大化,依靠取悅別國來換取生存空間的做法,只能讓韓國錯過發展機遇,甚至帶來滅頂之災。
最難預測結果的一屆
近期多項民調中,李在明和尹錫悅的支持率不相上下,難分勝負。由此,這屆總統選舉成為韓國近年來最難預測結果的一屆。
按韓國媒體說法,回顧韓國近幾屆總統選舉,民調往往是選舉結果的“風向標”,選情從未如此撲朔迷離。2017年,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在各項民調中穩居第一,最終當選;2012年,總統候選人樸槿惠在大部分民調中排名第一;2007年,總統候選人李明博也在各項民調中位列首位。專家分析,這屆總統選舉難以預測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候選人均存在弱點,如李在明牽涉貪腐案、尹錫悅妻子虛報履歷等。此外,民調機構數量增加且調查方式各不相同,也對候選人支持率排名變動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就兩位候選人的資歷來看,李在明戰勝尹錫悅的可能性也許更大一些。
相較于尹錫悅學者家庭的出身,李在明出身貧寒,作風務實,且更加關注民生和社會公平。大選之前,尹錫悅長期在司法系統工作,而李在明則在地方出任首長,任內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改善民生,推動社會公義。考慮到當前韓國社會聚焦經濟提振和跨越式發展,民眾可能更加青睞李在明這樣的候選人。
(環球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