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公司董事長、千萬富豪,如今卻流浪街頭,以拾荒為生。這樣的人生反差,真實地發生在了姜元陳身上。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千萬富豪流落街頭拾荒,要拾起正常的生活該怎樣做?對于我們普通人又有何啟示?
近日,網絡流傳一則消息稱,愛心人士在深圳街頭救助一名流浪老人,對方曾是公司董事長、千萬富豪。該消息引起外界關注。
破產董事長流浪街頭靠拾荒為生
據媒體報道,姜元陳今年75歲,山東煙臺人。早年,他在煙臺開了一家服裝公司,后去香港打拼,創立了香港圣龍集團。之后,他又到深圳發展,成立了深圳市圣龍發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并出任該公司董事長。他的身價曾高達數千萬元,管理員工最多時有幾百人。2017年2月,深圳市圣龍發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企業。之后,姜元陳被限制高消費。
公益組織“讓愛回家”相關負責人張世偉稱,平時,姜元陳以拾荒為生,把撿來的物品堆積在一起,并臨時搭成了一個簡單的住所,他也常在公園的長凳睡覺。
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姜元陳稱,為了擴大生意,他向銀行貸款,因供應商欠款,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還上貸款,最終破產。他也曾到處討債,但找不到人。因無法面對這么大的人生落差,他便流浪街頭,以拾荒為生。
據張世偉介紹,姜元陳的妻子在山東生活,已經70多歲,且因病臥床,行動不便。當志愿者聯系她時,她情緒激動,表示姜元陳年輕時不顧家,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如今也不想接他回家。此外,姜元陳還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系名校畢業生,有體面的工作。他回復志愿者稱,姜元陳年輕時辜負了妻子、兒女,如今家人對其有埋怨也在所難免,過往的傷痛不愿再提。1月22日,姜元陳的兒子、女婿等人將姜元陳接回。
看清落魄背后的三大教訓
生意有波折、人生有起落乃是世間常態。但這件事背后,我們仍要看到一些教訓。首先,老人從身價千萬到流落街頭,要看見生意上的教訓。由于欠債者躲起來不還債,老人有債難討,最終自己破產,所開辦的公司被列為失信企業,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費。如何讓“誠信”二字成為更多的生活樣本,不致于因失信而相互沉淪,是一個需要重視的課題。
其次,老人自稱因無法面對這么大的人生落差便流浪街頭,這同樣值得思考。不被困難打倒,不被挫折擊潰,能正確面對起落,才是“東山再起”的資本。拾荒為生,更要拾起曾經艱苦創業的勇氣,而不是逃避現實。
再次,如何正確處理事業與家人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人生課題。如果人生得意時就樂不思蜀,忘了糟糠之妻,忘了家中的兒女,老來落魄想回到親人的懷抱就有點兒難了。
常說一個人真正的富有是精神財富,這個精神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只要三觀正就不怕物質上的貧困,只要肯努力就能創造出物質財富。千萬富豪流落街頭拾荒,要拾起正常的生活,首先是找回正確的觀念,積極面對現實,積極處理與家人的關系。老人雖然年過七旬,若能重新好好生活也是值得的。
(《齊魯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