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習慣了情緒化表達,而不是表達情緒。
什么是情緒化表達?就是在語言和行為中帶著情緒,用情緒告訴孩子:我生氣了。我之所以這么憤怒,都是因為你造成的,你需要為此負責。
為什么會有情緒化表達?因為我們的怒火背后往往隱藏著恐懼、無助、脆弱和期待。只是,我們很少意識到情緒背后的這些東西。即使看到了,也不敢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因為“我要維護我的自尊。我要懲罰他,讓他害怕。這樣,他下次就不敢再犯同樣的錯了”。
可惜,憤怒和懲罰只會激發(fā)恐懼。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卻是因為害怕被懲罰、害怕被拋棄而聽話。
其實,處理情緒的正確方法是表達情緒,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期待。告訴孩子:我剛才有些生氣,我對你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想法和感受。我生氣是因為什么原因……
情緒是一種神奇的東西,當你看不到它、回避它、壓抑它,它就會掌控你、驅(qū)使你做出沖動的舉動。情緒在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想方設法讓你看到。當它被表達、被你看到,它的威力也就消散了,你就從被情緒掌控變成了掌控情緒。
表達情緒其實也是一個真實面對自己的過程。當你變得真實,能真實面對自己、面對他人,對方才會回報以真實,真正的情感交流才會發(fā)生。如果我們不能真實面對自己,也難養(yǎng)出一個真實的孩子。
(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