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多人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食、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誰來養活中國?習近平語重心長:“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問題?!?/p>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14億多人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食、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頭等大事。誰來養活中國?這是全世界一直關注的問題。這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一直關切的問題,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3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再答此問——“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你這個群主是怎么當上的?”
“你這個群主是怎么當上的?”習近平笑著問坐在他對面的全國政協委員王靜。
王靜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也是“鄉村振興讀書群”的群主。
“群眾推薦的,因為我是積極分子?!蓖蹯o朗聲答道?!班l村振興讀書群”里常聊的話題是“糧”。這一次她的發言題目也和“糧”有關——《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石》。
糧食安全,關系國家經濟的大賬本、國家安全的大戰略?!凹Z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天。”習近平語重心長,“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問題。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放眼廣袤糧田,卻有一些現象令人心痛,習近平記掛在心上?!霸撚械呢熑伪仨毧钙饋??!彼裆氐卣f,“別光顧著掙錢,把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完全推到市場上。”
有人說,國際上貨源充足,種不如買。“說得很輕巧。土地現在不種大豆,不種玉米,不種棉花,到時候國際市場不好了咱們再種過來,談何容易啊!沒有三五年能轉過來嗎?”習近平的話,響鼓重錘,振聾發聵!
“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補平衡上弄虛作假,搞‘貍貓換太子’”;有的地方自認為有搞綠化的“尚方寶劍”,沒有湖非要占用良田挖個湖;有的地方認為不用18億畝那么多,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就行了……“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點兒預留都沒有怎么能行?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安全系數才行。這是‘國之大者’!”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道。
糧食安全問題的三大挑戰
“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習近平在不同場合一再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但無論環顧當下還是放眼未來,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容不得絲毫麻痹大意。
國內環境是其一。受去年秋汛影響,專家研判中國冬小麥苗情或不容樂觀,今年夏糧豐收存在隱憂。加之農藥、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地租、種子、人工等生產成本增加,也將對國內糧食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國際情勢是其二。疫情反復不定、極端天氣頻現、國際形勢驟變,令全球糧價持續震蕩,中國14億多人口的糧食安全不能受制于脆弱的國際糧食供應鏈。正如習近平所說:“像我們這樣的大國絕對要靠自己。”
長遠考量是其三。據官方測算,未來30年中國糧食需求仍將持續增長。隨著民眾食品改善型需求增加,優質糧食、動物性產品需求上升還將帶動優質口糧、飼料糧需求增長。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剛剛好,更要算出余量。
“飯碗”何以端牢
挑戰不少,“飯碗”何以端牢?從習近平的話里,可以讀出中國為此劃下的幾條線。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這是一條紅線。18億畝耕地,是紅線,是戰略底線,是關系國家命脈的安全線。習近平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東折騰一下、西折騰一下,18億畝耕地紅線怎么保得住呢,14億多人的飯碗怎么端得牢呢?”“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絕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p>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這是一條底線。種子安全與否、種源好壞,關乎糧食產能和品質。目前中國種業在水稻、小麥等品種上取得競爭優勢,但玉米、大豆等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卡脖子”風險猶存。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守住國家安全底線需要這種“硬核”攻堅。
“要樹立大食物觀”——這是一條高線。中國民眾食物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意味著必須多向度提升食物保障能力,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也是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更高要求。
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當“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得到有力回答,中國能否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答案也不言自明。
(《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