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紅,黃埔16期生梁明遠之侄孫女、24期生萬少林之外甥女,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湖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聯絡工作委員會委員。
1989年,梁紅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并留校任教。從此,她一肩挑著教學實踐,一肩挑著理論研究,一干就是33年。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筑夢育人使命成為她33年不變的誓言!記得她本科畢業留校任教,第一次走上莊嚴而神圣的講臺時,想的是“如何把這堂課上好”;如今,收獲累累碩果,但她仍想著“如何把這堂課上得更好”。
如果說初心是奮斗的“原點”,堅守則如同“半徑”。懷揣著教育理想的梁紅,在三尺講臺上持續耕耘。動力何來?梁紅說:“來自自己種下的種子生長出無限可能的喜悅。”
作為音樂理論基礎的視唱練耳專業教師,梁紅在教學中強調“厚基礎、重傳承”。尤其在音樂聽覺及樂感的培養方面,她獨特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她還從嚴把關選拔音樂人才及早開展基礎訓練,優化人才成長路徑,為學科長足發展儲備了一批“有緣人”。
“一主導一平臺”的本科生教學。搞清楚“學什么、怎么學”,猶如打開知識倉庫的大門。必修課上,梁紅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以及音樂聽覺、視唱、分析和樂感培養等多方位訓練。為了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她創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體系,強調為學生們多設置由易到難的課程,注意讓學生們多一些通俗易懂的趣味探索。
選修課上,她拿出硬招實招,讓知識點“抖出包袱”,讓課堂既“有趣”又“有料”。她開設的“視唱練耳教學法”和“視唱VIP”兩門選修課,一改傳統課堂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將課堂臨時搭建起一個人人“有話筒”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從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基于此,梁紅贏得學生的充分認可,多次被評為最受歡迎的集體課教師。
“增學識、提能力”的研究生教學?!坝刹┓恨D為專精,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增強學識、提升能力的過程”,梁紅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論文寫作如何規范?選題標準怎么定?寫作技巧有沒有講究……在主科教學和其他專業研究生理論指導中,她進一步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進行更有價值的深度學習,以增強課程的吸引力?!皩W生、老師教學相長,理應互相滋養、共同成長”,在梁紅看來,“我們從來不缺優秀的學生,只是沒有人去發現他們”。如今,她培養的一批批視唱練耳師資正活躍在全國各地,成為第二、三代中堅力量。

/ 梁紅(前排中)參加學生畢業答辯會后與學生合影。
“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梁紅在多年從教中不僅找到“角色”,還干出“特色”。
教材活了。作為一線教師的梁紅非常注重教材建設?!皩W生學習有其認知發展特點”,梁紅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明確“講什么”、規劃“如何講”、引導“怎么教”,在選題、選材方面,要求既系統全面又重點突出。《調性視唱教程》《多聲部視唱》《調性視唱》……這些武漢音樂學院本科學生必修教材,傾注了梁紅的心血,也大致描繪出了她的育人“路線圖”。
科研熱了。“教學是主戰場,科研是主渠道?!睒I余時間,梁紅一門心思撲到理論研究中。在承擔本科、碩士階段常規教學工作外,她還主持完成了省級科研課題《以視聽為基礎激活人的通感實現音樂的普世價值》,參與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程《藝術院校視唱練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出版了《視唱練耳基礎訓練教程》《視唱練耳復合教程》等專著,發表《視唱訓練新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視唱練耳文獻研究與評述》《談音樂的力量》等多篇論文于核心期刊。尤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視唱練耳文獻研究與評述》一文,文章發表前,梁紅在一次全國范圍的視唱練耳學術會議上以此為題做發言,獲得與會者的認可。文章發表后,更是受到同行專家的關注和肯定,并獲得湖北省第一屆高等學校音樂教學科研成果專業組一等獎。
角色變了。教學之余,梁紅還關注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好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她認為,“良性教研生態,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關鍵”。為此,她甘為人梯,注重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不斷激發青年教師發揮專業智慧,創新科研方式,推動青年教師團隊和個人成長共贏,實現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對此,一名在校青年教師深有體會:“梁教授真正做到了將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與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弊鳛橐暢毝鷮W科專家,梁紅還多次受聘于湖北省考試院,參與省音樂聯考命題工作,為音樂專業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